基于MOOC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分析和设计

时间:2022-07-13 11:41:39

基于MOOC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分析和设计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新潮流。本文从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理念、翻转课堂评价体系建构原则以及对MOOC平台用于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进行阐述并分析,提出了基于MOOC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模式,旨在为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做出贡献。

【关键词】翻转课堂;MOOC平台;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5-0038-05

国内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从2007年被提及以来,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者的研究热点,更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是由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I的一种教学形态[1]。根据国内学者有关翻转课堂的综述来看,翻转课堂的发展成熟度不同,其所研究的领域和重点差异很大。国内对于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主要聚焦在翻转课堂的定义、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但是对于翻转课堂的评价方面的关注度相较于其他研究方向来说还不是很高,没有能够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2]。

从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来看,现有的对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基于理论或新理念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李馨提出,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基于成效的教学理论以及混合学习理论应该作为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进行了一定的研究[3]。王永花认为,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的构建就应该秉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角度全面化以及评价方法新式化的新理念[4]。史洪涛更是将多元评价的理念用于自己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实践中,并对多元化评价理念做了具体的分析介绍[5]。二是技术+翻转课堂模式学习评价的研究。比如运用wiki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环境,将其用于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形成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这方面的研究是近几年硕士毕业论文的一个研究方向,比如《基于交互白板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河北大学, 陈洁,2013)[6],《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在课堂学习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尹梦茹,2016)[7]等。

在众多有关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研究中,韩山师范学院苏仰娜的多元智能理论+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研究[8],将学习评价理论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为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理念

翻转课堂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特定的混合学习模式,虽然近几年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阶段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仍多以传统的学习评价为主。使用技术把学习移到课外,用学习活动把实践移到课内,对于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单用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无法呈现。科学的翻转课堂评价体系,能够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为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正确评价学习结果、确定合理目标提供依据。反之,不适宜的翻转课堂评价体系,不仅不能够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还会使评价失去原有的教育功能[9]。因此,建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其教学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翻转课堂的特点及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为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

1. 优选网络平台,精制教学视频

网络学习平台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数字化教学是现有网络课程的前身,其教学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交互性。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教师录制视频并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观看和下载,网络平台承担信息的功能,其互动性、交互性不尽如人意。一个便捷、高效的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至关重要。在大数据时代,一个优质的网络平台可方便教师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与分析,更及时、更具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翻转课堂实施的另一个重要基石就是教学视频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制作。翻转课堂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观看课前教学视频。教学视频能否快速有效地传授知识,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教师在录制视频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2. 重视课中引导,构建优质“对话”环境

微课、慕课是先于翻转课堂在国内流行研究的,相对于翻转课堂来说,国内对微课、慕课的研究更加超前,在教育领域中也更加多见。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网络课程的一个扩展或是发展,人们对翻转课堂存在质疑:微课、慕课的发展就是为了逃离传统课堂的约束,而现在却又将传统课堂的模式搬回到网络课程中来,这是一个倒退吗?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一种倒退,而是一种创新。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来看,在认知领域中较低层次的教育目标,如知道、领会和应用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活动,由学习者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自主完成;而较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如分析、综合和评价,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时间和交流中完成[10]。一个良好的“对话”环境是翻转课堂教学组织的灵魂。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课堂成为师生对话、互动与交流的场所,师生互助,生生互助,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与共识。

3. 关注课程特征,不为“翻转”而“翻转”

翻转课堂作为教育界的一个新宠,必有它出现和存在的意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翻转”,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应“翻转”。翻转课堂的知识传授在课前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这种模式多适合理科类课程的教学。理科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只需要清楚地讲授一个概念、一道公式、一个例题、一个实验,知识体系较便于截取为几段[11],其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但人文类课程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翻转课堂的课前环节是在非课堂的环境中进行的,没有教师的监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上,还是要讲究“适用”原则。

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翻转课堂这种课前观看视频进行知识传授,课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可以看成是网络课程和传统课堂的一个结合。应该说翻转课堂既有网络课程的优势又有传统课堂的特点,如何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并借鉴现行评价方式的合理之处,来探讨与翻转课堂相适应的学习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山西大同大学的王永花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提出在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中,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角度的全面化以及评价方法的新式化的新理念[12]。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传统学习评价以及网络化学习评价,探讨建立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 公正有效性原则

现阶段的学习评价体系都讲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论是传统学习评价还是网络化的学习评价,都在向着评价主体多元化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混合学习模式,其评价方式也应该继承这一特性。翻转课堂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习者自评、同伴互评、系统评价等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评价都是有效评价。比如学习者自评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学习者的道德以及自我约束;同伴互评,为了获得相应的数据或行为记录,在网络平台的同伴互评有很大一部分是强制性的,使得多数评价都是敷衍无效的评价。所以,在考虑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同时,要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有效。

2. 双向性原则

在传统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但很少对自己进行评价,更不会对自己所采用的教科书、测验或录制的视频等教学内容进行效果评估。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部分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以及学习资料,通过挖掘分析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可以对视频等学习资料进行评估。调整视频资料,优化课程安排,实现评价从学生到教师的双向转变。

3. 有效适用性原则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何判断翻转课堂模式的有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评价结果。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有效地评判,利用网络化平台,综合使用诊断性评价、相对评价等方式,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适应性作出判断。

4. 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原则

新课改要求评价从重视学习结果转变到既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在传统课堂中出现了类似学生成长记录等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方式,但是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需要大量的资源,以致改革流于形式。翻转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优势,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可以自动收集学生行为日志并进行相应的行为分析。应用好这一优势,使得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评价中并重可以真正实施,是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构建需要遵守的原则。

MOOC平台用于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以Udacity、Coursera、edX为代表的慕课平台在2012年成立之后,迅速席卷全球。这些平台不仅提供包括课程安排、阅读、作业、小测试、考试、调查、视频、论坛、Wiki等在内的课程模块,在评价方面也有比较全面的设计。除了提供在线测验、作业与习题外,还会设计一些具有特色的学习者互评系统。比如通过培训学习者使用评分规则来批改和评定同学的作业,在使学习者获取课程反馈的同时获取学习经验[14]。

MOOC作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大规模开放性。它是面向世界的,学习者们为课程贡献的大量材料、数据是其他网络平台所不能获得的。数据用于教育领域可以体现其非凡的效果。现行的教育评价通常是单向度的,即简单的教师、学校对学生的评价,造成该现象很大的原因就是数据收集过于困难和昂贵[15]。即使一些网络平台,如Moodle平台等用于教学,所搜集的数据也大致约束在一个班、一个年级或是一个学校的部分数据,仍旧逃脱不了样本、概率的范畴。

MOOC平台的大规模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评价从单向度到双向评价的发展。Coursera的创始人之一吴恩达教授在该平台教授他的机器学习这一课程时,就通过分析整个在线学习班级的数据(几万人),观察这一群体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根据对课程进行调整。比如在他教授第75课和第80课时,将正常的学习秩序打乱。他发现学生们在以各种各样的顺序反复观看视频。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他找出最佳的学习秩序,重新制作自己的课程,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16]。

基于MOOC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

在对翻转课堂学习评价进行研究期间,项目组开展了一系列课程的翻转课堂实施,就《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节课程,结合《发达国家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比较》这一课例对翻转课堂实施的整个过程及其评价效果进行简单说明。

该课程翻转课堂所承载的平台为校鹊Bb学堂,课程实施分为两个阶段。

课前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将制作的课程微视频资源以及收集整合的其他教学资源在Bb学堂平台,同时在该平台设计了一系列在线测试和在线作业来检验学生观看视频后的学习情况。

课中阶段。课中阶段分为三个环节,课前检测、小组讨论交流、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即时反馈器对学生课前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检验并对此作出反馈;教师将学生分组,根据收集查找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总结强化。

为了解课程实施效果,在课程结束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我们发现,100%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95%的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学习。在经过为期4周的翻转课堂学习后,90.2%的学生适应翻转课堂学习方式,并且65.9%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可以使自己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从以上实施调查分析中,我们得到了这样几个数据:100%,95%,90.2%,65.9%。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认为翻转课堂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来说是一个成功的教学实践。事实上,整个实践周期以后,我们发现,以Bb学堂等式平台所承载的翻转课堂实践效果评价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数据样本少。所获取的教学效果、学习评价的数据量不能成为翻转课堂实践有效性的支撑。

二是Bb学堂等式平台不能够全面获得、存储学生学习过程信息,教师无法获得对学生进行全面、多元化的评价依据,缺少对自己教学视频进行评估和调整的客观支撑。

另外,在翻转课堂实施之初,我们选择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研究体现了研究的严谨性、科学性,却忽略了被测对象的心理因素以及公平性等问题。综上,基于Bb学堂等式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仍旧沿袭了传统学习评价片面性、单向性等特征。

基于此,根据翻转课堂实施过程的注重要点和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我们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基于MOOC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

1. 课前模块的学习评价设计

(1)在线测验。利用平台自带的测试模块对学生进行测试,以客观题为主。通过测试,了解学生观看视频后对视频所呈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在线讨论。教师根据视频内容,发起某一主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或是让学生根据视频主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也可以利用流行的弹幕形式,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讨论。

2. 课中模块的学习评价设计

(1)独立学习。教师根据课前学生的学习确定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在课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问题提出后,首先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在独立思考中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小组讨论、汇报。以小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汇报,重点在于对学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3)课堂记录。课堂记录可以由教师、助教或者小组组长进行,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学习评价可以从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课后模块的学习评价设计

(1)作业提交、定期测试。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或者定期进行针对性测试,根据作业要求以及参照标准测验方式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后作业以及周期性测试进行评价。

(2)互动评价。学生所提交的作业,一方面由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同伴作业进行评价,并且只有在该同学自己提交作业之后才能允许其对他的同伴进行评价。

(3)行为日志。行为日志是学生在网络平台的学习记录,与课堂记录有异曲同工之妙。

4. 期末学习评价设计

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一个总结性评价。

(1)期末测试。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进行一个定量的评价。

(2)心得报告。学生的学习心得,对课程的改进建议,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等都可放入心得报告中。

将MOOC平台用于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除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学习评价片面性、单向性等局限,还可利用MOOC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在学期之初,线上、线下同时开课。MOOC是网络开放的课程,学习者中有一部分既参加线上课程又参加线下课程,即翻转课堂学习模式。而另一部分学习者只参加线上课程,也就是MOOC学习模式。这就自动形成了实验组和控制组,避免了刻意设置对学生带来的负面作用。这是MOOC平台相较于其它网络平台所存在的优势。

结 语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的变革,但不管教学模式怎么改变,我们始终有着统一的目标,那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当今时代的高素质的全面人才。科学的翻转课堂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为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正确评价学习结果、确定合理目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朱宏洁,朱S. 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 电化教育研究,2013(8): 79-83.

张牧,杨成. 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综述[J]. 科技视界,2015(4): 27.

[5]李馨. 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5(3): 96-100.

[12]王永花.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5 (5): 86-88.

洁. 基于交互白板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D]. 河北大学,2013.

尹梦茹. 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在课堂学习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2016.

[13]苏仰那.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与Moodle平台活动记录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研究――以“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实践为例[J]. 课程与教学,2016(4): 77-83.

[10]王h. 翻转课堂实证研究的总结与评价[J]. 郑州师范教育,2014(3): 15-19.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6-51.

焦建利,王萍. 慕课: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革命[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16] 舍恩伯格,V.M; 库克耶,K. 赵中建,张燕南,译. 与大数据同行: 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上一篇:PECS对提升无口语自闭症儿童课堂听从指令能力... 下一篇:基于虚拟机器人软件的独轮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