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的计量方法浅析

时间:2022-07-12 11:19:57

幸福感的计量方法浅析

[摘要]人类的幸福是建立在自己对自己生存条件和生存质量的主观感受基础之上的。对幸福感的计量可以依据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每一类标准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幸福感计量方法。单纯依据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计量方法,无法完整地反映个体的幸福程度。只有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幸福 评估方法 测量维度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49-02

一、幸福感及评估标准概述

人追求的目标是幸福,追求幸福是人所拥有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然而幸福是什么?仁者见仁。通常,人们有以下几种关于幸福的观点:第一种是用外界标准来规定的幸福。幸福与否取决于人们的感受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外在的预期。第二种是用人们的内在情绪体验规定的幸福。幸福与否取决于人们感知的幸福的正负。第三种是由主体的自我判断规定的幸福,即认为幸福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1]第三种观点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

既然有了幸福的定义,那么幸福究竟可不可以计量?如果可以计量的话如何计量就成了研究者所面临的问题。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期英国的边沁认为幸福是可以评价的,只要了解一个人的痛苦和快乐的程度,就可以计算出他的幸福有多大。幸福感是对生活的整体评价,它依赖于文化及个体生活结构,但由于人类的共性,它也应存在共同的结构。Bradburn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正负情感并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两个方面,而是两个彼此独立的维度。他认为幸福感包含这两个成分,并且认为拥有负性情绪并不等于拥有正性情绪,所以,要改善生活质量,既要减少负性情绪,又要增加正性情绪。

二、计量幸福感的各种方法

幸福感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因而计量幸福感通常采用自陈量表的方法。自陈量表又可以分为两种:单题量表工具和多题量表工具。

(一)单题测量工具

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应用最多的是Andrews和Withey编制的D-T量表(Delighted-Terrible Scale)。编制D-T量表的目的是获得受访者对自己生活的看法。它要求受访者在七点量表上作答,其中1表示快乐,7则表示糟糕。在他们的研究中,最终的结果是通过计算前后间隔20分钟的两次施测所获分数的平均数而得到的,这一量表能同时反映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上的情况。

Fordyce编制了一个与此类似的量表,它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受访者认为自己有多么幸福或不幸福,如果回答极其不幸得分为0,回答极其幸福得分为10。该量表还包含另一个问题:“平均起来受访者百分之多少的时间觉得幸福?”在该项研究中,第一个问题的平均分为6.9,第二个问题的平均分为54%。Fordyce的量表主要反映了情感维度的情况,而对生活满意度判断维度的反映不如D-T量表充分。

单题量表具有方便简洁的优点,但它们还有其他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首先,单题量表询问问题的方式都太直接,很容易受潜意识反应的干扰。其次,同多题量表相比,单题量表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方面也稍有欠缺。最后,由单题量表施测所获得的分数呈偏态分布,但多数分值都落在幸福一类。然而必须看到,就其信度和效度而言,单题量表作为整体幸福感的测量工具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多题测量工具

Campell等人编制的《整体情感指数》由八个题项组成,每一个题项都是对生活质量的陈述。把这8个题项与用于测查整体生活满意度的测题结合起来,就可以评价受测者的整体幸福指数。Dupuy编制的《整体幸福状况量表》包括33个题项,用其总分的多少表示一般幸福状况。同时,该量表也可以视作6个分量表,作为对健康的担忧、精力、知足而有趣的生活、沮丧/快乐的心情、情绪化/行为控制和焦虑状况等六个方面的评估。Fordyce(1978)的《PSYCHAP量表》也可用于对幸福感进行整体测量,该量表共有320个题项,分为4个分量表,用于评估已获得的快乐感、快乐性格、快乐态度以及快乐生活方式4个方面。

在主观幸福感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成分构成,尤其是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被广泛接受后,研究者们都倾向于把幸福感和认知维度、情感体验强度和体验频率分开来测量。

Br adburn的情感量表测量幸福感的情感维度,它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情感平衡三个分量表。他以这些量表为工具,提出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两个独立维度而非同一维度的两级的著名论断。Bradburn认为,幸福感事实上就是通过把自己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相比较而获得的整体判断。[2]因此,情感平衡性量表的得分取决于积极情感量表减去消极情感量表的差。该量表前5个问题测积极情感,另外5个问题测消极情感。

Larsen的AIM量表测量情感体验的强度。AIM要求受测者回答,在某些场合下当他们体验到这些不同情绪时,这种体验有多强烈。如果与测量情感持续性的量表相结合,就可以获得个体情感生活的较为详尽的描述。那些积极情感持续时间长而且强度高的个体表现出丰富而愉悦的情感生活,而那些积极情感持续时间长但强度较低的个体通常会感觉满足而内心平静。消极情感持续时间长而且强度高的个体经常会体验到抑郁和其他强烈的消极情绪,消极情感持续时间长但强度低的个体大都是郁郁寡欢的。

对幸福感的认知维度――生活满意度的整体评价一般都采用Diener、Emmons、Larsen和Griffin编制的SWLS量表。[3]SWLS量表包括5个题项,它要求被测试者对其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与理想生活的接近程度进行评价,要求被测试者用七点量表对这5个句子的赞同程度进行评价,1表示强烈赞同,7表示强烈反对。[4]Diener等人的研究表明,该量表可以有效可靠地测量生活满意度,5个题项都在一个单一的共同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而且有较高的重测信度。

(三)其他的测量方法

通过以上回顾,我们已经知道,自陈量表虽然心理测量学属性良好,但也并非完美。在研究中采用多种测量工具,能为幸福感提供更为完整的描述。因此,尽管在只能使用一种方法时我们通常会选择自陈量表,但其他类型的测量工具能使研究者对幸福感有更透彻的理解。以下我们将介绍一些其他类型的幸福评估方法。

1.测量被测者的行为。这既可以在自然情景中进行,也可以通过被试对有关刺激的反应的记录来实现。该方法可作为自我报告法的一种补充。手势、姿势、面部表情等都可以提供有关被试情绪状况的有价值的信息。有些非言语的指标(如语调)不是那么容易控制,但他们也不易被印象处理所影响。而且,这些记录还可以反映不是由语言直接总结的情绪成分。

2.重视他人的评价。尽管他人评价也并不完全准确,但也是评估幸福感的一种很重要的信息来源。因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不是同一人,他只有以外部行为为线索进行推断。他人评价提供了一种资料来源,这种资料中没有混入主观报告的偏差,它们不易受到与自我报告相同的误差来源的影响,因此是自我报告的有效补充。

3.测量生理指标的方法。当被测试者观看其生活幻灯片时将其面部肌电记录下来,这就是一种潜在的信息来源。同样,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等都可以提供个体情绪状态的信息。

4.社会指标的方法。运用社会指标测量幸福感,能够减少自陈量表中由于被测量者的主观性所带来的测量误差。而且,在不同国家、地区或城市之间进行比较,或是研究某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发展性变化时,诸如平均收入、受教育年限、寿命长短等社会指标显得非常有用。

5.行为取样技术。被测试者需要不时地记录自己的情绪状态,比起其他方法,行为取样技术受记忆扭曲和错误记忆的影响就很小了。还有的研究者对这一技术进行了扩展,就是要求被测试者每天晚上都记录下他们当天的情绪体验。当然,该方法的反应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不过,行为取样法似乎比自我报告法在情绪评估上更加准确。

三、结论

幸福感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要想该领域的研究获得更大的发展,我们必须使其建立在一个坚实的测量基础上。总的看来,当前的幸福感评估方法是不错的,但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幸福感的许多测量工具通常就是简单地询问被测试者有多幸福或多满足,这在幸福感研究的初级阶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任何研究领域,测量都应该是一个越来越精确、越来越复杂的工作。因此,提高幸福感测量工具的质量对该领域的发展非常重要。

前文研究表明:1.在幸福感测量中,一定要把记忆、判断、注意加工等认知因素考虑进去,以理解被测试者在测量中的反应是如何生成的。在不同测量条件下,这些过程中的变异可以产生测量中的误差方差,而这一点却被很多研究者所忽视。2.幸福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能被具体化为某一件事。很显然,幸福感中某些方面是稳定而且一致的。这些一致性引起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兴趣。然而,幸福感是由个体许许多多的、各种类型的、连续不断的反应所构成的,这些反应应该被理解为一种过程,而非存在。与此同时,这些过程之中的长期稳定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使得长期幸福感具有了可研究性。3.研究者经常过于强调个体的消极反应。然而,愉悦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却有同样程度的理论重要性,而且应该受到同样多的关注。总的来说,幸福感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概念,也由此导致了测量方法的简单化。然而,当前幸福感领域的研究已经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知识,这就表明,对幸福感这一概念的定义要有新的发展,而且也需要能反映这些更为复杂的理论的测量方法。

【参考文献】

[1]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

[2]Alan SWaterman1 Two Conception of Happiness:Contrast of Personal Expressivess (Eudaimonia)and Hedonic Enjoyment 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3,vol1 641NO14:678-691.

[3]PavotW,Diener E D.Review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1993,5(2).

[4]Adelman H S,Taylor L,Nelson P.M inors’Dissatisfaction with Their Life Circum stances[J].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1989(5).

上一篇:汉字结构理论的相关比较分析 下一篇:从语用学看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