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低血压变化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12 10:23:22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低血压变化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低血压变化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并出现低血压变化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全部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进行4223次透析,共出现417次低血压,占9.87%,超滤量与低血压发生频率呈正相关。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原因进行了解和分析,能够为临床医生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提高重要依据,从而改善和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低血压变化

【中图分类号】R 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72-02

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几率较高,能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为了提高患者的活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研究特就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低血压变化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并出现低血压变化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癫痫发作、肌肉痛性痉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视野模糊、出汗、头晕、乏力等。其中,女性占29例,男性占21例,年龄范围觉20至79周岁,年龄平均值为(56.9±4.7)岁。3例多囊肾病患者,6例高尿酸性肾病患者,1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患者,2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1.2透析方法:选择合适的透析机和透析器,所用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流量为每分钟500毫升,血流量为每分钟200至250毫升,调整透析液浓度为138-150mmol/L,调整温度为35.5至37.5℃,超滤量(UFV)需结合患者体重计算得出,并进行每公斤超滤量(UFV/w)的计算,每次超滤量不得超过5.8千克,每次持续4.5小时左右,透析频率为每周2至3次。若患者有出血倾向则给予患者无肝素透析,否则给予患者全身肝素化抗凝,若患者有心包积液,则给予患者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或者无肝素抗凝[1]。

1.3观察指标:对全部患者的透析次数和低血压发生时间、次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处理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2 结果

全部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进行4223次透析,共出现417次低血压,占9.87%。289例患者持续透析30至60分钟时血压低于90/60mmHg或者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占69.30%;123例患者持续透析3小时后出现低血压,占29.50%。11例患者超滤量低于20毫升,透析811次,共出现39次低血压,低血压发生率为4.81%;12例患者超滤量为20至39毫升,透析1094次,共出现75次低血压,低血压发生率为6.86%;13例患者超滤量为40至59毫升,透析1021次,共出现101次低血压,低血压发生率为9.89%;14例患者超滤量超过60毫升,透析1297次,共出现202次低血压,低血压发生率为15.57%。超滤量与低血压发生频率呈正相关,进行对症治疗后,全部患者血压均逐渐恢复正常,继续行透析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没有患者发生低血压休克。超滤量与低血压关系详见表1。

3 讨论

低血压属于血液透析中的常见并发症,容易引发超滤困难,无法及时清除患者透析期间体内潴留的过多水分,从而对透析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加重水肿,并造成心包积液、心力衰竭以及心脏扩大等不良反应,病情严重的患者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一旦出现血压下降现象必须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症处理办法,尽快使患者血压恢复正常,保证血压透析的顺利进行[2]。

患者发生慢性衰竭时,体内潴留大量水钠,因此血液透析的主要治疗目的在于将患者体内过多的液体进行移除,血液透析过程中引发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透析过程中患者体内欠缺有效循环容量,若透析过程中对肌酐以及尿素等渗透物进行清除,容易出现过快脱水的现象,若毛细血管再充盈率小于脱水速速,则会导致心脏灌注量和输出量不足,从而引发低血压。持续透析3至4小时后出现低血压的几率较高;除此之外,过快的血泵速度也会减少循环量,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造成细胞外液向细胞移动,降低患者血容量进一步下降引发低血压;血浆钠离子浓度若高于透析液中的钠离子浓度,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晶体渗透压,大量液体经由血管进入到人体组织中,使血容量得到减少并导致血压下降;过高的透析液温度容易升高血液温度,导致血管、肌肉以及皮肤发生反射性扩张,减少有效循环量,大量血液进入到消化系统中,降低血压;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心包积液引发的心血管疾病或者高血压引发的左心室肥大,易降低心血管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造成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降低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性。此外,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不良、糖尿病、心脏病等均能够导致低血压[3]。

为了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必须对其病情变化和血压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确保有效循环容量的充足性,对摄入水分进行严格控制,根据患者水肿情况以及营养状况对水分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过多超滤,同时还要对透析液的温度以及透析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康玲珍,陈再彬.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08,11(20):646-647.

[2] 章洁雯.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11(6):861-862.

[3] 朱云海,李奕龙,陈家勇.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血压变化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36(30):174-175.

上一篇:护理风险管理在感染科病房中的应用 下一篇:利培酮联合中药草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