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

时间:2022-07-12 09:33:34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结果:观察组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诊治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229-02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征主要是以气道不完全性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在急性期频繁发作,进一步恶化可能导致肺源性心脏病、有心衰竭,死亡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6.9±8.8)岁,,病程5~31年,平均病程(24.1±6.7)年,诊断标准均参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临床特点: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50mmHg。60例患者中有30例合并呼吸衰竭。所有患者均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临床特点、病程长短及并发呼吸衰竭的比例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部分应用激素及呼吸兴奋剂及强心利尿治疗,配合氧疗、维持水及电解质、酸碱平

衡等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BiPAP呼吸机通气,患者半卧位或坐位,调节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呼吸频率一般16~18次/分,预设低于患者自主呼吸频率,呼气正压5cmH2O,最高不超过20cmH2O;吸气正压5cmH2O,最高不超过30cmH2O。每天治疗2次,观察两组患者72h内血气分析。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道异常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有效: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道异常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恢复;无效:呼吸道主要症状未改善,实验室检查无变化;恶化: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未恢复,反而加重。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和SaO2的比较(如表1):观察组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如表2):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急性发作期常出现咳嗽、咳痰、气短及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并伴有不同程度发热现象等临床体征[2]。同时其气道阻力增高,呼气末肺容积增高,产生内源性气末正压,呼吸功耗增加,易产生呼吸肌疲劳,进而导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严重者肺性脑病和呼吸衰竭[3]。本研究观察组采用BiPAP模式,维持完整的呼吸周期内气道正压力,克服气道阻力,防止气道闭合及气体陷团,及时有效的改善肺通气功能,有效缓解呼吸机疲劳,降低呼吸功耗,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痰液生成,更有效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急性发作所出现的临床体征。通过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上一篇:社区门诊输液室的不安全因素与解决措施 下一篇:浅谈糖尿病足部治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