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对英语教学之影响

时间:2022-07-12 08:25:11

浅析跨文化交际对英语教学之影响

摘 要 语言的差异会引起相应的文化差异,因此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将以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跨文化因素对于英语教与学所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其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跨文化 英语教学 交际教学法

一、文化为语言交际的产物

有些人把语言仅仅看作是语言、语法、词汇总和或看作是一种符号系统,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指导的听说教学法实际上是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符号系统,把语言的社会等其它因素基本上排除在外,这显然是很有失偏颇的。实际上,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的使用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尔比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写道:“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种族(或许多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由于身体特征而其它集团分开的集团。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另一个语言学家弗赖斯也认为语言与文化在社会环境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曾以breakfast一词为例,词的本身意义很清楚:早上的第一顿早饭。但是如果不了解breakfast包括哪些东西,在哪里吃,和谁一起吃,在什么地方吃,就仍然不能充分理解这个词的意义。欧洲大陆的早餐和英国人的早餐不同,美国人的早餐和英国人的早餐也不一样,不用说中国人的早餐和英国人的早餐更是两样了。如果不了解英美人吃饭的习惯,学习对John’s having his breakfast 这句话的了解只能是一般概念性的。再如,美国社会出现的hippies, yuppies,“me” generation,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尽管有“嬉皮士”、“雅皮士”、“自我的一代”这样的汉语释义,仍不能尽述全部含义。不了解这段美国文化的人仍会感到费解,同样,没有来过中国,不了解中国风俗习惯的英美人很难想象什么是Spring Festival。中国大部分学生也不清楚究竟敢Christmas是个什么样子,对于英美儿童意味着什么。总之,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而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一语言。

二、跨文化交际的具体例子

根据上面的陈述,我了解到了语言上的差异引起了文化上的差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所涉猎的范畴很广,只有进行长期的研究才能真正、全面、深入的了解。下面列举文化差异的几个突出方面:

1.打招呼。在中国,熟人、朋友见面时,根据不同的情景,问“上哪儿去?”“吃了吗?”“忙什么哪?”等等。所有这些情形,我们对对方的答话内容并不真正感兴趣,但是如果这些话译成英语就变成了期待对方给予答复的问题,而不再是招呼或寒暄的话了。例如:Where are you going ?是询问对方到哪儿去,只能在一些特定场合用,如果到处滥用,对方会认为你在干活他的私事。但是谈天气却是很正常的搭讪方式。如(甲)Lovely weather, isn’t it ?(乙)It’s really a nice day 。谈天气时,一般都是顺着对方答,很少有人在谈天气时和对方争得面红耳赤,所以谈天气是最保险的搭讪方式。

2、致谢。在中国,一般说来亲戚朋友当中,不说“谢谢”,否则人们会感到被当作外人看待。但在英语中,Thank you ,Thanks a lot ,Thank you very much 使用频率最高,即使妻子为丈夫端茶,丈夫也要表示感谢。在图书馆借书、办完手续后要对管理员说声Thank you 。买车票、买东西,在饭店吃饭,服务员、售票员为你做了事以后,你都要说声Thank you ,而且往往说得很具体,如:Thank you for the coffee ,Thank you for the lovely present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

(三)表示谦虚

中国人和英美人表示谦虚的方式不同。中国人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一种是“自贬”。如(甲)听说你昨天到北外做了个报告?(乙)我随便讲讲,还不是老调重弹!又如,尽管把客人安排在很好的宾馆里,但主人还说:“我们这儿条件差,请多包涵。”另外像“薄酒”、“便饭”、“敝人”、“寒舍”、“拙作”等词都属此类。在英美一般不采用“自贬”的方式表示谦虚。相反,如果有人赞称你说“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你应该说:“Thank you ” 表示感谢。有时也采用转移“功劳”的办法,如,(甲)You gave an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the party 。(乙)Did I ? you Know ,my teacher spent much time helping me 。 这样的表达就把对方的赞美的词转移给了第三者——自己的老师。

(四)接受礼物

在中国,朋友、亲戚之间送礼,受者一般总要先推辞,而在对方一再要求下后才不得不表示接受,收下礼物之后一般不当客人面打开。英美人则不同,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且往往是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并对礼物称赞一番。

(五)身体语言

我们一般认为,美国人手势太多,面部表情过于丰富,而美国人可能会觉得我们感情深藏不露,有些捉摸不通。英美人讲话,双方之间一般有一臂之隔,通常都忌讳碰触对方。两个男人拉着手说话更要避免,否则会被误解为同性恋者。讲话时眼睛看着对方,在英美被认为是诚实、诚恳,而眼睛到处乱看会被认为是狡猾、不老实,英语中有一成语可为佐证: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 。

(六)观念上的禁忌,隐私,中国人和英国人有很大区别

在英美,一个人的年龄、收入、人际关系以至体重方面等都是禁忌的话题,都要回避。英美人的卧室一般来说没有邀请不能进,办公桌上的东西也不能任意翻看。

上一篇:在好习惯中家园共筑幼儿健康心理 下一篇: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