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商务日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时间:2022-07-12 04:29:03

浅谈高职商务日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摘 要】商务日语人才是现阶段对外经贸合作中需求量非常大的人才群体之一。本文首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高职商务日语教学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紧密结合各地区的经济产业规划,明确商务日语教学方向;加强实践和实训比例,提高学生商务日语的应用能力;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充分联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商务日语;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随着中日在经济贸易、科学文化等领域越来越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日语成为我国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高职院校,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转变而产生的,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本文拟针对高职商务日语教学进行分析,提出完善高职商务日语教学的新策略,为构建高效的高职商务日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高职商务日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陆陆续续的开设了商务日语课程。经过十余年的开设,我国的商务日语在高校中的开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专业的日语人才。但是由于商务日语的开设时间整体还是比较短,属于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其运行并不十分尽如人意,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目前高职院校商务日语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学校仍然没有正确理解商务日语的真谛,把商务日语当成普通的日语课程来讲授。结果导致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效能低、教师知识局限性明显、缺乏对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熏陶等问题十分普遍。当然,不同学校的问题可能有所区别,但是总体来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商务日语教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比如,很多高职院校中,开设商务日语课都不开设实训课,或者实训课很少。整个课程下来,学生没有进行过实际应用,只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造成这种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没有认识到实训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课程开设的硬件缺乏,没有实训的条件。再加上课堂授课模式呆板、乏味,导致很多学校的商务日语的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日语教学的必经之路。

二、浅谈高职商务日语教学的改革措施

1.紧密结合各地区的经济产业规划,明确商务日语教学方向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且,高职院校的办学还要突出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样兴办高职院校,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我们脱离了高职院校的特点去开设任何一门课程,这样的教学都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设商务日语教学也不例外,各学校也紧密结合商务日语专业的工作限定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在设置课程时要对课程有明确的限定,注重培养学生日语基本功,从零做起,强调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应开设与商务贸易相关的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他们的活学活用能力。而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来看,高职院校商务日语的开设还应遵循各地的经济发展。比如在南方沿海地区,很多日本的汽车企业包括广汽本田、广州丰田。那么高职院校在设置外贸日语的时候,就应该在商务日语课程的设置上注意与汽车行业相关的知识;再比如,在上海一带,与日本的外贸来往非常频繁,那么这一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开设商务日语的时候,可以侧重的安排商务礼仪、公函写作、函电写作等,这样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加强实践和实训比例,提高学生商务日语的应用能力

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体系来说,学生的应用能力要强于其理论研究的能力,因此,商务日语教学的定位也应该是在掌握一定日语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此,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静态的日语语言类、动态的商务知识类和职业技能类三大板块进行课程构建。其目的在于让课程的开设最终形成以静态的日语语言类知识为基础,以动态的商务知识为平台,共同服务于学生较强的实用职业技能的局面,在突出各部分比例在授课过程中的平衡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从静态的日语语言部分来看,这部分需要结合其它日语基础课程来学习,强调语法、句法和词汇量;动态的商务知识类知识主要强调外教商务礼仪、外交函电的写作运用、外交语言的运用,以及日本的一些风土民俗等;职业技能指的是对日语运用能力的体现。在这方面,各学校应该突出学生对商务日语的使用,尤其是如何交流,如何应用。为此,教师需要给学生的商务日语学习创造耕读交流和应用的环境。比如聘请外教或者招收留学生,让学生可以有真实的机会与外籍人士进行交流,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检验自己的问题在哪,该怎么提高。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商务日语角让师生运用日语模拟一些商务交流,经贸往来的情节,这也是增强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一种途径。

3.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商务日语课程是一门把日语语言运用能力与商务基本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课程,由经贸日语课程发展而来。因此,商务英语本身有很多可以发掘的地方来作为兴趣教学的切入点。但到了日语课堂上,很多教师就忘记了这还是一门商务相关的日语课程,单纯的看成日语课程了。课堂上就是学各种假名、阅读文献资料、翻译文章等等,彻底“抛弃”了商务交流中很多有趣的切入点。其实,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尤其是日语教师大部分又都有着商务礼仪及相关方面知识的教学经验,对于商务礼仪课教学中那些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都可以搬到我们商务日语教学中来。比如说,日本一直以周到、细致的礼仪闻名于世。在商务交往的过程更是风俗文化碰撞的过程,教师可以把日本的各种风俗习惯,包括互递名片、握手、打招呼等,待人接物都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日本了解多一点。而各种成功,无非就是沟通多一点,认识多一点,这些一点一滴的组合就为成功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丰富的商务礼仪知识和日语理论实践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要有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比如,将更多的情景教学融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更为真实、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到商务交流的真谛。

4.充分联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商务日语综合能力,包括我们过去传统日语精读课中提到的“听、说、读、写”,这几项的综合是传统日语教学中学生整体能力的体现,当然也是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除此之外,在教授商务日语课时,要注意对学生口译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在口译时,做到理解快速,转化连接,表达简明扼要。在口译时,可能会遇到很多突况,这时要快速准确的判断,要结合场所,理解发言人要表达的意思,更要理解发言人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的转化语言,起到表述传递的作用。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口译过程中听力也是很关键的。要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的消化理解后,转换成语言表达出来。另外一点,学生在学习商务日语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着重的强调外交、外贸的语言技巧,最终让学生生成为具有扎实的日语功底,熟练掌握语言技巧和交际能力,通晓国际经贸和交流知识,具备敏捷反应能力的商务日语人才,不断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商务往来中,有很多时候,现场的情况是难以预料的,这时,做为交流的一方就需要有足够的睿智去化解这个局面,甚至要加以利用。因此,我们开设商务日语课程,仅仅让学生掌握一些日语基础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将国际贸易、外交礼仪、心理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商务日语学习才更有价值,才更能融入到高职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董奎玲.浅谈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1(24).

[2]张倩.论商务日语专业课程的改革[J].华章,2012(19).

[3]宋燕.高职商务日语实训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1(84).

[4]张英俊.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应用性浅析[J].中外企业家,2009(4).

[5]张方.加强高校商务日语教学实效的重要性及策略[J].新西部(理论版),2012(4).等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法与学法研究初探 下一篇: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