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枯燥的数学课上找到乐趣

时间:2022-05-11 02:41:17

如何让学生在枯燥的数学课上找到乐趣

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反映“数学太抽象了,数学课太枯燥了”。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确有些道理。怎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呢?下面用两个教学片段和几点教学反思来进行阐述:

一、教学片段

1.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

生1:把所有12、18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得到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2×3×2×3=36。

师:你真聪明!还有别的途径求出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吗?

生1:老师,我发现了一个简便方法,不知行不行?

师: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只要用12除得的商乘另外一个数18就可以得出最小公倍数36(2×18=36)。(这时,全班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了起来,有的说“好办法”,有的说是“碰巧的”)

生2:这不是碰巧的,用18除得的商乘另外一个数12也会得到36(3×12=36)。

师:同学们能验证这种方法吗?(学生分组讨论)

生3:12除得的商2是12独有的质因数,另外的三个质因数2、3、3的积刚好是18,18×2=36。我们再看18除得的商3是18独有的质因数,另外三个质因数2、3、2的积也刚好是12,12×3=36。所以我认为,这种方法是有根据的,不是碰巧的。

2.求圆柱的表面积。出示例题: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解题方法。

生4:先求出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再求出底面积:3.14×52=78.5(平方厘米);最后求出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还能想出别的方法吗?(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学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迟疑中,几位爱发言的学生终于举起了手)

生5:我的方法是,可以把原来的七步计算简化成四步计算,即:3.14×2×5×(15+5)。生6:把原来的七步计算列成综合算式:2×3.14×5×15+3.14×2×5×5。不难看出,根据乘法分配律可到:3.14×2×5×(15+5)。生7:我是这样理解的: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等于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半径等于底面积。所以,我根据S=C・(h+r)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二、教学反思

1.把数学学习融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乐趣。新教材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题材丰富多彩,呈现形式多样,并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呢?我认为,教师如果能利用现实生活中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求知欲萌发于新课之前, 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自然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正如高尔基所说的:“开头第一句最困难,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较多时间才能找到它。一旦找到了它,一首优美迷人的曲调将会出现在你眼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当中,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生活中的乐趣。

2.允许学生解释、追问,让学生在思考中寻找乐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一些非常规的解法,甚至是一些“怪算法”。课堂、作业或考试中学生出现的一些特殊算法,虽然教师有时一下子也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对于这些意外的疑难问题,不能武断地做出结论,轻易地判错,而应该本着“教学相长”的思想,耐心倾听学生的“思考过程”。学生的“怪算法”很可能是一种“巧解”,或许还蕴涵着创新的思维、智慧的火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能激起强烈情感体验的事件,都能形成深刻的记忆,这种记忆将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回头审视片段1,我为教师的细心而感到赞叹。在学生提出怪算法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立刻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给了学生验证和讨论的机会。随着课堂的深入,气氛越来越热烈。看着学生层出不穷的意见,我感叹:这节课成功了!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中的创新,就是要学生做到能够不唯教材、不唯教师、独出心裁。

3.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让学生在创新中寻找乐趣。要创新、要前进,就要解放思想,打破一些旧框框。我们既不要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满足于现状,也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人云亦云。而要敢于对“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敢于开拓创新。巴甫洛夫正因为敢于求异,敢于开拓创新,才去摸索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才能发现条件反射的学说,创立有关高级神经活动的新科学。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他也是经过“尝试――失败――尝试”这个过程,最终才计算出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为我国数学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宽容为先,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和谐中寻找乐趣。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根本利益。陶行知先生曾这样批判旧教育:“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别忙着把他们吓跑!”对照今天的教育,这段话仍具有指导意义。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深入展开的今天,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切实转变观念,对学生千万不要“轻慢鄙视”,要相信今天小小的孩子就是将来小小的科学家。

谁说数学抽象?谁说数学课枯燥?相信自己,相信你的学生,给数学课堂“变变脸”,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上一篇: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法与学法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