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绝伦的战国玉人

时间:2022-07-12 03:49:09

【摘要】

新郑市博物馆收藏一件战国玉人,其造型构思缜密,雕琢精细,玉质密度佳,油度大,光泽温润,让人眼睛一亮,为之惊叹!众所周知,人是万物之灵,由于人物形象复杂,精神姿态要刻画得栩栩如生,制成玉器尤为不易。所以从新石器时代直到唐宋,表现人类本身的玉雕人物艺术品寥寥无几,因而,唯其数量稀少而备受世人青睐。

此玉人是2003年4月,新郑许岗韩王陵M4出土的,高4.88厘米,宽1.12厘米,厚0.94厘米,圆雕。玉人立姿,身材修长,造型古朴。面部正向前方,采用线条和平面相结合刻画,发髻由前向后梳掠,垂于脑后。嘴微张,神态端庄自然,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微笑意。头戴高冠,身着宽袖长衣,双臂自然下垂,拱手于胸前。衣襟边刻斜线花纹,腰间束宽带,上饰简略几何纹样。人物整体上线条细如毫发,刻画简洁而明快,刀法精深,运用灵活,人物形象跃然而出,充分体现了战国时期韩国高超的玉雕技术。玉立人头顶中部有一圆孔,贯穿全身至脚下。玉人的镂孔,从功能看,它不仅是玉器装饰和性能的需要,更是具有实用功能。镂孔是玉器制作的中轴线和重心线,若用线将其串挂,尽管左右两边不完全对称,但左右均衡,稳重不倒,有较好的视觉效果。韩国历史不足200年,但在玉器方面,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它继承了商周以来的艺术成就,一改西周时期的宽衣窄袖、面部表情呆板、身体各部分比例失调的弊端,变平面线刻为圆雕和浮雕,孕育出一种全新的风格。这件玉立人,既有西周以前玉人简约古朴的特点,又有东周玉人俊秀典雅的写实风格。

古人把玉与礼仪道德、祭天拜神联系到一起,是神圣之物。要不然皇帝的“皇”字就是用“白玉”二字组成的(古代金文中的“玉”字写成“王”字,“皇”就是古白玉,“白、王”二字的结合,有至高无上的意思,后来,怕书写时容易出错,就在“王”字的右下角加一点,表示王者腰间的饰物――玉)。这件玉人出土于韩王陵墓中,自然是韩王所拥有,价值连城。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佩玉,并且把佩玉作为自己行为方式的一种标志呢?《礼记・玉藻》曰:“凡带必有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在那时佩玉不仅用于表明人的身份等级,更是士人君子洁身明志,追求美好情操的人格象征。东周时期各诸侯为了各自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的化身,他们生前要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死后也要葬玉,以求灵魂永生。古代的用玉制度与等级制度关系密切,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佩玉形式和用材不同,佩玉的色泽、质地也有区别,古书云:“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件浓缩了古人情怀的和田玉器,赋予了人们太多的内涵和情感,穿越千年的沧桑,传递着来自2000年的古代讯息,触碰着我们的心灵。无论朝代怎样更替,人事怎样变迁,玉礼器的凝重,玉佩饰的纯正,玉材质的通灵,始终是人们审美追求的对象,先民们创造了一件又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成为我们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中的华美篇章。(责编:蔚蔚)

上一篇:潇酒出尘话程言 下一篇:追求唯一,做到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