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课程概念

时间:2022-07-12 03:09:20

重估课程概念

信息科技的发展能预测多少年?有人说,科学无法预测,因为它主要靠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属于灵光乍现;技术可以预测,但不超过15年。因此,对于中国科学院信息领域战略研究组制定的《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来说,重要的不是这些预测能否实现,而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把握。掩卷深思,在国家层面,我们需要对信息科技做出40年的超长期战略研究。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做一些相对长远的思考呢?

从路线图中的具体内容联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人深思之处不少。因为课程的发展离不开国家信息科技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大趋势。课程要面向未来,就必须以发展的眼光重新看待我们熟知的一些传统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信息科技”这个提法。像这个路线图,就明确定位为“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用来强调科学与技术不分家。路线图承认,在过去30年里,信息技术走在了信息科学的前面,以至于信息科学到目前都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预计21世纪上半叶,信息科学从思想、原理、理论到工具多个层次都可能取得大的突破,将掀起一场以高性能计算和仿真、网络科学、智能科学、计算思维为特征的信息科学革命。实际上,上述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正在逐步渗透进信息技术课程中。针对目前课程重技术、轻科学的现状,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在未来的课程中,离开信息科学,只讲信息技术还能否行得通?

其次,我们还需要重新认识“计算机”这个再熟悉不过的设备。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它就指桌面上的那个硬件装置。而在未来,网络将连接各种终端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外部设备、传感网、物联网。到了2050年,很可能每个人、每个需要联网的设备都是计算机终端,计算机再不是那个狭义的桌面设备了。计算机概念边界的大大拓展将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这并非危言耸听,而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出现,就已经对信息技术课程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最后,我们还需要重新厘清“信息素养”这个概念。路线图对40年后的信息社会做出了如下预判:信息将成为最重要的社会战略资源,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信息的生产加工与处理将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基础,提供信息服务将成为社会主导行业。届时,信息素养将成为全民必备的基本素质,而计算思维、信息思维将成为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在信息技术新课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一直是课程的总目标。但同时,信息素养一直以来也是饱受争议,皆因信息素养这个概念一直处于发展之中,给人的印象好似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所以,我们更需要以超前的眼光重新梳理信息素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路线图反复提示我们,历史留给我们难得的机遇期只有10~15年左右,如果我们错过了这段时期,必将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我想说的是,看当下的信息技术课程,课程的转型、重建同样不是无限期的,或许未来几年就是课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果错过,课程的发展同样将陷入被动之中。我们期待着课程建设者心中也能有一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路线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主动,更有预见性地去规划课程未来的蓝图。

上一篇:博客上的专题品评 下一篇: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