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探讨与研究

时间:2022-07-12 01:30:39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探讨与研究

摘 要:从提高作业效率出发,对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作业设计方略两方面进行探讨,为小学语文以及其他科目的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方向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教学质量

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一定要注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不能一味地给学生增加课后负担,让学生将最大的精力投入到作业中去,提高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可以让人在学习工作上迸发出无尽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时候难免会碰到一些阻碍,而面对这些困难时学生的态度就会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正是由于这点原因,教师要想法设法地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伴随着高度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进而高效地完成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带有趣味性的灵活性强的作业,借此来引起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层设置作业

不同的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知识积累程度不同,这些因素构成了学生的独特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到一视同仁。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层次不一,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有层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难度梯度地布置作业,争取让各个阶段的学生在作业中都获得最大的益处。再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这样一来既避免了由于作业难度与学生个人能力不协调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又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承认与其他同学在学习程度上存在差异,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在具体设计作业时,应该把基础视为重中之重,在保证基础的条件下有选择性地调整作业难易程度。对于知识水平较高、对知识有很好掌握的优等生来说可以适当提高作业难度,让他们在作业中继续进步;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相对有难度的作业,增强信心;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固的一些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以《燕子》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找出其中生字词组词造句;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燕子的特点;4.仿写一篇动物的文章。这样的作业设计既保证了基础知识的涉及又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又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作业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在平时要经常对作业进行思考并做出必要的改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张宝.新课程标准下语文作业的转变[J].新西部:下半月,2007(03).

作者简介:廖黄陂,女,1985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西省宁都县第一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上一篇:如何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下一篇:职高语文课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