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客户的信用评级与风险管理

时间:2022-07-12 01:11:19

集团客户的信用评级与风险管理

近几年来,以集团客户为主的各种关联性公司在我国发展迅速,由于其具有规模庞大、发展稳健以及抵御风险能力强的特点,纷纷成为了国内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但同时集团企业复杂的组织结构以及隐蔽的内部交易所隐藏的风险日益突显,而国内银行与之相配套的风险评估、信贷管理仍处于发展阶段,仍缺乏一整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信用评级技术方法。本文通过对欧洲大银行集团客户风险管理模式的探讨,并结合我国集团客户的风险特征,提出了相应信用评级方法和操作流程的建议。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特征表现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非产权关系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其自身不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与一般客户相比,集团客户更具有风险复杂性的特征。

集团客户界定不清晰,信贷风险增大

由于集团客户关联方式繁多,虽然银监会对集团客户比以往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但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口径难以统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同的银行往往会有不同的认定结果。大多银行缺乏一套具体的、可量化的和可操作的办法来识别集团客户,如果集团客户不主动提供信息,银行很难掌握其全部关联企业,极易造成银行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或未纳入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

多元化经营,系统性风险较高

企业利用集团规模优势取得大量银行贷款,并利用控股地位调动集团成员企业的资金,形成一条较长的资金链。然而这条以资本为纽带的资金链风险点较多,一旦某个成员企业经营不善、银行信用缺失,或其他确定不确定事件发生,都可能引发成员企业多米诺骨牌式的崩溃,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多头贷款、多头授信使得监管难度增大

多头授信加剧了企业集团的信用膨胀,银行资金监督、信贷统筹难度加大,不利于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真实的盈利情况。同时,一些集团客户经营规模大、结构复杂,银行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握其经营状况。一方面,集团客户普遍存在的跨行业经营现象,客观上加大了银行信贷资产遭受行业风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大部分集团从事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内外融资通盘运筹,使得银行贷款的承贷主体与实际用贷主体相分离,进一步增加了银行贷后监管的难度。

内部关联交易及集团成员企业连环担保普遍存在

由于集团客户内部进行关联交易,一方面便于整个集团公司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可以规避政策障碍和粉饰财务,有时甚至成为企业调整利润的常用手段。且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银行很难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和采取措施,增加了贷款项目监控的困难和贷款回收风险。另外,集团成员企业通常采用相互担保形式申请银行贷款,使得贷款风险通过担保链条在集团企业内部不断地传递,集团企业的风险相关性使得银行贷款实际处于担保不足或无担保状态。

集团客户风险高度集中

随着金融风险的日益加大,金融机构的贷款投向逐渐地向“效益好、信誉高”的优质客户转移,而集团客户中的这种“黄金”客户,自然就成了各行争夺和发展的焦点。由于银行的客户群体重叠趋同,对同一行业或同一客户的贷款比重较大,而一些集团企业效益并非源于其有效的经营管理,而主要是得益于良好的市场价格和国家政策让利,一旦这些贷款大户和行业经营状况发生逆转,则可能造成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

集团客户的信用评级

由于集团客户的风险相关性,使得集团客户的信用评级较复杂,国际上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评级方法和模式。国际大银行的集团客户评级通常采用标准化的统计模型,在定性判断环节充分考虑集团客户特点的非标准化因素,并对模型的初始评级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现在假设针对集团客户的单个客户的评级方法已经确定,并能够计算违约概率,讨论如何在单个客户评级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集团客户的评级。

评级方式

集团客户整体评级

集团客户评级不仅要确定纳入集团客户授信管理的成员单位范围,还要确定纳入集团客户评级管理的成员单位范围,识别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核心层企业,也称集团公司、集团母公司或集团总公司,是企业集团的核心部分。紧密层企业也称控股企业,是核心层企业直接控制的企业,核心层企业与紧密层企业是母子关系。半紧密层企业也称持股企业,是指核心层企业(集团公司)参股未达到控股或紧密层企业下属的全资、控股企业,这一层面由若干关联公司组成。松散层企业是为企业集团提供协作服务的企业,与核心层企业没有产权关系但有业务经营、交叉担保等契约关系。根据考察欧洲银行的先进经验,区分纳入授信管理和纳入评级管理范围,集团客户的信用评级可分为以下步骤,如图1所示:

根据关联程度等因素确定是否需要将集团中未纳入授信管理范围的成员单位与纳入授信管理范围的成员单位一起进行集团客户的评级(以下称纳入评级范围),纳入集团客户授信管理范围的成员单位必须纳入集团客户的评级范围。对纳入集团客户评级范围的成员单位按照一般公司类客户信用评级办法分别进行初始评级,计算各成员单位的初始违约概率。然后,考虑规模、等级、关联程度等因素计算加权违约概率。同时,对确定好的纳入评级范围的成员单位,编制纳入评级范围单位的合并报表,并视作一个公司按照一般公司类客户的评级方法对企业集团进行综合评级,计算企业集团的综合违约概率。最后取加权违约概率和企业集团综合违约概率中的较大值为整个企业集团的初始违约概率。

若纳入集团客户评级范围的成员单位也是集团客户(以下称子集团),则先按照上述办法计算出子集团的初始违约概率,再将其作为整个集团的一个成员单位参与整个集团的评级。若确实无法取得应评级成员单位的评级信息和资料,则可以不纳入评级范围。但集团客户核心层和紧密层企业必须纳入评级范围,且能够评级的成员单位数量要达到纳入集团客户评级范围成员单位数量的80%。

客户经理对集团客户进行定性分析,并以此修正初始计算结果,得到调整后的集团违约概率,并根据映射方式确定其信用等级。集团客户的整体评级由管辖行组织,由牵头行负责对集团公司进行评级,由各成员行对集团成员单位分别进行评级,然后由牵头行汇总作综合评级。最后,由专门的风险决策委员会审定或上述集团客户的信用等级。集团客户评级一经正式确认,即可用于授信审批、限额分配、贷款定价和经济资本配置等管理环节。

集团成员单位的信用评级

以集团客户所属成员为评级对象时,因均为独立的经济法人,按照一般公司类客户信用评级办法对集团所属评级企业分别进行初始评级,再根据评级企业与集团公司的关联程度将其置于企业集团整体资信和偿债能力之中,参考集团整体评级作适当修正,得到评级企业的最终信用等级。对此,欧洲有些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国际化银行还基于业务经验和信贷政策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例如,核心层企业的信用评级最多不超过集团整体评级1个等级,紧密层成员不超过1~2个等级,半紧密层和松散层成员不超过2~3个等级等。同时还规定,由牵头行负责对集团公司的整体评级,由各成员行根据牵头行的评级结果再对集团成员单位分别进行评级。

集团客户评级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和内部交易的复杂性,为了对其偿债能力做出正确评价,我们应根据企业集团客户的不同类别,考虑采取不同的客户评级标准或方法,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建立识别集团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的有效方法。首先,建立关联企业结构网络图,摸清集团客户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治理结构,理顺集团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其次,对关联企业资本结构进行调查核实,了解客户及重大关联方的注册资金、组成部分、股权分布、资金来源及各自占比的变更情况等;第三,深化财务指标的研究分析。财务分析中应重点了解关联企业对企业实际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准确判断关联交易的合理性。根据以上情况将对集团企业的评价范围扩展到非控股子公司的关联企业。

集团公司评级结果不应适用于子公司。客户信用评级是对单个法人偿债能力的评价。集团内部子公司间的财务实力、经营情况、偿债能力各不同,因此,集团的评级结果并不能适用于下属子公司。如果子公司的贷款有集团公司担保,由于在连带责任担保情况下,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在偿债顺序上是并列的,这时应考虑集团公司的偿债能力,集团评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子公司的债务评级,但仍不适用于子公司的客户评级。

加强调查分析。银行提高集团客户信用评级质量的关键是加强对客户市场形势、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情况的调查分析,准确把握集团客户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产品研发能力;从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环境、事业持续性等多角度对基本面进行深入考察。还要对客户所在行业的前景、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客户所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企业管理层的素质和经验、产品市场的地域范围和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对其长期偿债能力做出评价。

集团客户的风险管理

完善集团客户的授信额度管理

建立统一授信风险控制体系,对集团企业最高风险限额进行监控,使其在可控范围内运行。同时,还要考虑风险集中度的控制要求,当集团客户贷款需求量比较大时,可采取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和贷款转让等措施分散风险,并根据银行的负债结构来确定对单一品种、单一地区、单一产业贷款的比重和贷款期限,以降低信贷风险集中度。

确定集团客户的信贷准入与退出标准

商业银行应从行业、区域、客户等角度出发,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集团客户信贷准入、控制和退出标准。根据集团客户的信用评级,确定优质客户目标,并予以重点支持;对于信用评级较低、关联企业交易不规范、企业内部结构不清晰的集团,应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和风险监控的对象,建立并启动信贷退出机制。

实施差别化集团授信管理

在统一授信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个体差异调整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和风险防范的侧重点。对于紧密型集团企业,可在整体授信基础上,将集团对成员企业的授权与银行授信相结合,防范企业的信用风险;对于松散型集团企业,银行应理清企业间关联关系,确定对经济效益、管理水平较好的核心企业进行重点授信;对于民营经济为特征的集团企业,应认真核查其关联企业的数量及经营状况,对集团企业核心领导的个人信用也要认真评价和监控。

加强集团内部的连环担保控制

银行对集团客户贷款应重点防范集团客户的担保风险,严格控制关联企业之间的连环担保。对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提供抵押担保的,要审查抵押物的权属,抵押人必须是对抵押物依法享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企业,确保担保的法律效力。对集团公司为其子公司或参股公司提供担保的,要审查集团公司实际担保能力,防止夸大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的情况发生。

加快内部评级系统建设,构建风险预警体系

集团客户风险管理涉及体制、方法、标准、手段的全面更新,应以内部评级系统为依托,搭建集团企业客户经理网络和风险预警体系,掌握集团的整体经营和财务信息,及时反馈企业经营的异常变化,形成从信息收集、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到风险预警的全程信息管理机制。

新资本协议指出,资本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保证,应得到合理配置,其配置原则是将资本数额与其风险水平直接挂钩。考察欧洲先进银行的做法,通常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指标做为风险控制的工具,将风险控制工作与银行各项业务工作相融合。建设全面、有效、科学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的关键环节。

(作者单位:上海浦发银行风险政策部)

上一篇:国内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下一篇:从紧货币政策的可能调整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