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变化 把握胜机

时间:2022-07-12 08:05:57

编者按:

每年的这个时候,初三学生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各学科的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制订严密的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复习、科学备考。在此,我们约请河南省教研室及多年参与中招改卷的老师,针对2012年中招考试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学科的复习,提出了精细化备考的建议和策略,希望能给广大一线老师提供帮助和借鉴。

中招临近,如何取得佳绩是广大师生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试题角度来看,认真研究命题特点、分析命题意图、总结命题规律是一条捷径。这里,我们试图通过分析、总结河南省近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变化,并提出一些复习建议,打开新的复习思路,帮助大家梳理和建立中招复习的知识体系,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在中考中稳操胜券。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的变化

一、难度值变化的情况。近年来中考命题难度值对比(如下表):

二、平均得分的情况。近年来中考得分情况对比(如下表):

三、知识点的考查,覆盖面更大。“积累与运用”部分中,每一年都有一题在调整变化。如2007年的“排序”、2008年的“看图写感受”、2009年加修辞的多词造句、2010年的填写名著情节、2011年的图文转换等。“现代文阅读”中,除说明文和议论文经常发生变化外,记叙文的选文也在2011年第一次选择了一篇抒情散文。即便是记叙文,其选材在关注学校生活或家庭生活的基础上,也开始有意地选择一些有关社会生活的文章。如2009年的《前方遭遇塌方》和2011年的《漓江情韵》等。再如2010年和2011年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出修改病句的试题,取而代之的是排序填空题,考查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逻辑思维力。这样的变化,对避免单一化和片面性,避免猜题、押题,具有较好的导向性。

四、试题难度逐年加大。如2010年对名著阅读的考核,就强调了必须认真地读过原文才能够回答出来。2010、2011两年对论证过程的考核,就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把握是否清晰。2010年在古代诗歌赏析题中第一次出现了有关炼字的试题: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011年的图文转换题: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一幅画的寓意。这就需要考生不但要读懂文字材料,读懂图画材料,更要求考生准确领会两个材料的深刻含义,并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这样,试题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五、新的命题不断出现。如2008年的阅读批注题,2009年的拟写标题题,2010年的写串联词的试题,2011年的图文转换题等。每一年新命题的出现不但丰富了试卷的形式,而且也为拉开分数的距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从另一个方面讲,捕捉新的信息,研究新的命题形式,也可以为取得较好成绩做好充分的准备。

六、答案的设置更加具体、严谨。我们来对比几道同类型的试题在不同年份所提供的不同答案。(1)2008年第9题: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2)2009年第9题: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义加以分析。(3)2011年第11题: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它们的答案分别是:(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2)拟人(比拟、拟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岷江江水的凶猛,突出行车的危险。(3)示例:把雨雾中的漓江比做朦胧诗,把远处江中隐约可见的小舟比做破折号,形象地写出了小舟的形态,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这种答案更加具体、更加严谨的设置无形中增加了试卷的难度,也对教师的复习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变化,并找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考生就很难在考试过程中应对自如。

七、题干要求更加具体。这种要求通常有两种形式:(1)2010年第9题: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2)2011年第12题: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这里“联系上下文”和“主要”都是具体的要求,只不过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罢了,而这具体的要求却成了许多考生出现问题的地方。

2012年的预测和建议

2012年中招语文试卷结构预计会保持相对稳定。“积累与运用”部分中常规题目一般不会改变,但也会出现一些未出现过的新题,如有关成语的辨析、句式的变化、句子的连贯、标点的运用、对联的填写等试题;还应注意名著的阅读有关具体内容和相关知识的考查,注意图文转换试题以及材料分析试题中出现新的命题形式。

“现代文阅读”最有可能变化,其中出现难题的无疑是记叙类文体。首先如果选择抒情散文,就自然增加了难度,更不要说在设置题目的过程中难度的增加。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难度,在于既要读懂句子的含义,又要弄明白句子间的关系,在于正确地采集信息和整理归纳信息。

“古诗文阅读”依旧会在课标范围内选文,变化不大。但如何把题目命出新意,一直以来都是各地命题人追求的目标,因此这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动向之一。作文开放有度,题目内容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

最后不得不指出的是,真正有难度的试题实际上是和课文相关联的题目。因为大部分老师喜欢凭经验办事,认为前些年都没有出过此类题目,今年也不会出。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我们看看全国各省市的试卷,每年都有省市挖空心思在学过的课文上做文章。如果不注意,是有可能吃大亏的。

一、借鉴外省市命题特点。在认真研究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卷的基础上,把握新的出题动态,总结新的题型,以作为2012年备考之用。

二、狠抓信息的采集、归纳、整理和表述是决胜的重要途径之一。认真研究中考试题就会发现,许多试题的回答都离不开对信息的采集、归纳、整理和表述。我们以我省2011年的试卷为例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与此相关的试题有:第7、8、10、12、15、19、20题等,所占分数有29分之多。同时这类试题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考试中最容易丢分的地方,因此狠抓信息的采集应该是我们复习的重中之重。

三、不能忽略课文内容的复习,尤其是讲读课和综合性课的复习。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近几年没考过不等于今年不考,而一旦有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试题,必然会让一部分人叫苦连天。

四、继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近年来的试题中可以看出,叙事类文章出现频率最高的试题有:(1)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2)分析句子的作用;(3)分析人物性格;(4)分析情节,概括内容。另外,分析修辞手法和作用,赏析语言、词句,理解题目,补充内容,写出感想和受到的启发等试题也会轮番出现在试卷中。说明文中近几年常考的有:(1)采集信息;(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等,如说明的对象与特点、说明的顺序、简析句子间的关系等也常常会作为考查内容出现。另外,引文的作用、记叙的作用等也不可忽视。议论文一般分别考查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的过程(文章的思路)、论证的语言、分析段落及句子(作用)等。

五、文言词句翻译是丢分较多试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文言文学习不扎实。建议教师在文言复习时,一要加强实词积累,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的分类整理和积累;二要适当讲解一些文言句式语法知识,便于学生在了解文言句式特点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句子。

六、要加强作文审题训练和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每一年的两篇作文题,第一篇命题或半命题作文通常要求写的是记叙文,因为题目中往往明示或暗示带有“我”,而这一类作文要想写成议论文,其难度是极大的。第二篇材料作文则可以自由选择文体写作。各类文体的作文,其写法和要求是有很大不同的,教师千万不要引导学生把“总―分―总”的模式当成应对各类文章的良方,这种八股式的写法是不可能得到高分的。教师应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些不同类型的优秀文章(切不可只提供优秀的中考作文),加强不同文体开头和结尾的写作练习,注意积累素材、积累词汇、锤炼语言,争取把文章写得真实感人。

河南省近几年的命题既保持了传统,使人有章可循,又注重灵活、创新,避免了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现象发生。尽管试卷的难度逐年有所增加,但难度增加并不等于出难题、怪题,故意难为学生,而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此看来,教师只有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指导,加强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归纳、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课本为载体,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也谈语文课堂的“设疑” 下一篇:中考数学精细化备考的建议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