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时间:2022-03-26 02:21:22

来访者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关键词〕来访者;适应不良;初中生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和个人自述

来访者方某,男,14岁,八年级,体态匀称,偏瘦,无重大疾病史。独生子,父母均性格内向,其母亲情绪不够稳定,父母夫妻关系良好,家族中无人有精神病、自杀、弱智等问题。

该生为家中独子,从小由祖辈带大,教养方式为溺爱型。体弱多病,上幼儿园时有分离性焦虑症状。进入初中后,学业在班级中为前十名。母亲及祖辈们对他特别溺爱,几乎百依百顺。看到教师感到害怕。与同学无主动往。

主要症状: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胸闷,手冰凉,全身颤抖,吃不下饭,历时 5个月。

个人自述:进入J校学习的第一天,英语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他当时没读,受到老师的批评。从那以后,他看到英语老师就很怕,总担心老师会批评他。他感到过去学校的老师很好,现在学校的老师都很凶,最害怕的是老师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他觉得现在学校的学生都很优秀,而自己比不过他们,不敢与其他同学玩;他感到胸闷、憋得慌,要求回原来学校读书。

班主任反映:该生常请病假,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天一切正常,但第二天早上,犟在校门口不肯进去,勉强被“请”进教室后哭了一天,中饭吃不下,手冰凉。第三天依然如故。请求帮助解决。

家长反映:初中第一学期,早晨上学前,孩子常说胃痛,经医院证实无器质性问题,孩子想回原来学校读书。

二、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综合上述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出,来访者精神活动与智力正常,无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无重大躯体疾病表现,心理冲突是由现实生活事件激发,导致害怕去学校,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是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心理辅导时的行为印象:来访者初次走进心理辅导室时,手冰凉,脸苍白,紧闭着口,不敢正视任何老师,一谈到J校老师就感到紧张,眼泪会滚出来,身体发抖。回答老师提问时不愿开口,即使偶尔说话声音也很轻。能完成书面调查问卷。

咨询师综合印象:

八年级时因家庭搬迁转入J校,出现以下症状:

(1)害怕到 J校上学,经常请假在家;

(2)第一学期有胃痛、呕吐等症状,第二学期有胸闷、憋得慌等感觉,手冰凉,全身颤抖,吃不下饭;

(3)不与同学交流、交往;

(4)情绪状况:焦虑、紧张、害怕;

(5)性格状况:内向、退缩、敏感、脆弱、自卑;

(6)气质类型:有抑郁质倾向。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一般心理问题(适应不良)。

2.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来访者的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和逻辑思维紊乱等精神病的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诊断的论述,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

来访者的问题是由现实生活事件(遭老师严厉批评)激发,说明来访者的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是常态,且来访者的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不到5个月,所以可以排除神经症。

(3)初次心理测验结果:抑郁自评量表:64分,显示中度抑郁。焦虑自评量表:66分,显示中度焦虑。艾森克EPQ个性测验:E:42分P:45分N:67分,显示来访者为典型神经质个性。

三、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一)咨询目标

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商讨,商定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抑郁情绪,消除逃学念头,与同学建立正常交往,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状态。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改变认知方式,完善来访者的个性,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咨询方案

首先,要去除来访者对新学校产生的紧张、害怕、退缩的情绪,要考虑到迁居、转学这一系列环境变化对来访者的影响,加上新老师的严厉批评,随之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帮助来访者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首要之举。其次,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系统脱敏法就是一种通过行为疗法来治疗焦虑情绪的常用方法。再次,帮助该来访者转变错误认知。因此,运用系统脱敏法和认知转变的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对该来访者是适宜的。

四、咨询过程

(一)第一阶段:收集资料

A.初步调查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和表现症状。调查对象分别为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学、来访者及其父母。

B.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下,了解其内心想法,探询其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根源。

运用倾听、真诚地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等,使来访者能够更好地向咨询师敞开心扉,说出真实的情况和情绪体验。

(二)第二阶段:启动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A.引导教师改变教育方法与态度。

首先与班主任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她表示将主动与来访者接近,并发挥集体的作用来消除来访者的不良情绪。

B.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并达成共识,为来访者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C.引导学生们主动在课间找他玩,与其交流谈话,多发现他的优点并鼓励他,与新同学建立友情。

D. 引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联手进行教育与训练。

首先,在交流中寻找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在谈话中尽可能引导父母说出他们在教子方面的问题。

其次,争取家长的配合。要求家长做到:A.鼓励孩子每天上学;B.接送人由母亲改为父亲;C.平时多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

(三)第三阶段,系统脱敏法

采用系统脱敏法,是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使来访者的神经过敏性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使其可以自己运用这种方法来克服刺激情景。

第一步:列出引起来访者不良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例如:“明天就要去学校了”“我被老师提问了”等等。

第二步:建立焦虑事件层次。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列出焦虑等级。如:在下面假定的6个刺激情景中,按照焦虑反应依次递增的次序合理排列:

明天要去学校了――我正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坐在了教室里――英语课开始了――老师开始提问了――这道题我不会――老师叫到我的名字了。

第三步: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放松或意念放松,进行放松训练以形成松弛反应。在松弛状态下想象焦虑情境,以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

第四步:实际治疗和干预。按照焦虑等级,在大脑想象中循序使用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等待其完全放松时,按照焦虑层次表,让来访者开始想象焦虑等级中的第一情景:“明天就要去学校了,就要见到英语老师了。”让来访者在头脑中生动描绘这一情景,并保持30秒。在想象中使放松反应拮抗焦虑体验。对来访者“焦虑等级”的脱敏,每天进行一次,每次脱敏的“焦虑等级”不超过三种。在每次进行新的脱敏之前,一定先做放松训练,以起到脱敏的有效作用。实践证明进行系统脱敏法治疗,对该来访者的学校适应不良情绪有明显减轻作用。

(四)第四阶段,引导来访者转变认知,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首先,让来访者与同班同学一起参加心理辅导老师组织的小组辅导活动。

使来访者了解到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受到他人的批评,关键是自己如何认识。在活动中,来访者虽然非常被动,但受到同学情绪的影响,紧张与焦虑情绪有所缓解。

其次,引导来访者认识自我,改变自我。

在来访者的严重心理问题基本消失以后,咨询师与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心理沟通。通过谈话,帮助他认识过去在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来访者分析认知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他掌握遇到逆境时如何应对的策略,学会承受挫折,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

(五)第五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心理咨询和训练治疗过程结束后,来访者及家长对学校心理教师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满意。经过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和训练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与调节。

五、辅导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我评估:我心情好多了,觉得其实事情已经过去了好久,不必整日为此难过。我渐渐地觉得J校也蛮好。好玩的活动还挺多的,我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学校了。尽管有时候还是会一个人感到很难过,但自己意识到后就学着控制这种情绪,不让它泛滥。

2.家长评价:通过辅导,孩子一直能坚持上学,从未迟到过。现在他的情绪稳定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沮丧,和我的话也多了。每天去学校也较以前主动。

3.老师和同学评价:他已经能面带笑容地正视每一位老师,并轻松地与老师交谈,当老师尝试着就他所犯的一个错误批评他时,他已能够正确地对待了。比以前开朗多了,经常在班级里能听到他的笑声。

4.心理测验结果:抑郁自评量表:49分;焦虑自评量表:45分。来访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

通过以上评估,且根据回访和跟踪情况,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来访者情绪低落基本缓解,学习能力基本恢复。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碑林教师进修学校,西安,710068)

上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叙事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