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erry文化适应理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启示

时间:2022-10-15 03:15:41

基于Berry文化适应理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启示

[摘要]文化适应理论(acculturation),其结构框架被称为“Berry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模式触及全球化核心问题,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个体在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碰撞之间,如何选择其心理和行为方式。本文探讨文化适应内涵,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并就该理论对我国政府近年在国际舞台上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所带来的文化启示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化适应 理论模式 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082-02

文化适应研究作为跨文化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在其他领域诸如人类学p政治学p社会学等都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文明,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促成了此研究增多的趋势。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相互交融成为主要趋势。面对此种形态,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下的群体都面临着心理和行为方式的选择,这也促成了文化融合,逐渐形成多种文化形态的原因。本文主要探讨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当今“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启示。

一、文化适应内涵

19世纪末,来自美国民族事务局的J.W.Powell提出了“文化适应”的定义。他认为文化适应是指来自外文化者对新文化中的行为模式所导致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Redfield, Linton和 Herskovits于1936年对文化适应重新进行了定义,他们认为文化适应是指由个体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直接的文化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从早期对文化适应的概念不难看出,其重点强调主流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巨大影响,而主流文化影响相对较小,我们称之为文化适应的单维度模式。John.Schuman提出的文化适应理论则从教育领域详细探讨了文化适应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在其理论中,他提出影响人们去学习异文化中的第二语言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社会距离,另一方面是心理距离。John.Schuman将社会距离分为社会显性、结合方式、封闭性、凝聚性、学习者社团规模的大小、文化和谐性、社团的态度和打算居留时限等因素,社会距离代表着学习者社团相对于目的语社团而言的地位,或者学习者被目的语社团容纳并与之接触的程度,这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创造第二语言的环境去提高学习者对异语言的敏感度;心理距离指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目的语及其社团的总体心理感受,重点强调个人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包括语言震惊、文化震惊、动机、自我透性。心理距离的作用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作用没有社会距离大,当社会距离对二语学习者没有起到明显作用的情况下,心理距离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简而言之,John.Schuman的理论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阐释了文化适应对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及意义,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

二、Berry文化适应理论

Berry的文化理论模式在此前单维度理论模式的基础上对文化适应理论进行了发展,也就是我们提及最多的双维度模型。该模型将文化适应研究的理论层次推上一个更加全面细致的层次。Berry根据两种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个体所产生的反应态度为依据,进行两个维度的考量,即保持传统文化和身份的倾向性与其他民族文化群体交流的倾向性。在Berry研究结果看来,两种研究倾向性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两种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时,个体在保持原有民族文化的同时,认可并且接受其他文化是互不影响的,其个体的文化身份具有相互独立性,也会伴随着不同文化的认可程度变化而变化。

Berry根据个体针对不同文化碰撞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列出四种文化适应的策略:整合(integration),同化(assimilation),分离(separation)和边缘化(marginalization),并对四种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从非主流文化族群的角度,整合是指文化适应中的个体既重视保持传统文化,也注重与其他群体进行日常的交往;同化是指个体不愿意保持他们原来的文化认同,却与其他文化群体有频繁的交往;分离是指个体重视自己原有文化,希望避免与其他群体进行交流;边缘化是指个体既不能保持原来文化,又不被其他群体文化所接受。Berry从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交流的角度对四种策略进行了阐释。当主流文化实行熔炉策略时,非主流群体会采取同化;当主流文化实行种族隔离时,非主流会采取分离;当主流文化实行排外策略时,非主流文化会采取边缘化;而当主流文化实行多元文化主义策略时,非主流群体会采取整合策略。我们站在世界文明的角度去考虑Berry的这种文化策略,世界有可能会产生四种可能的结果:世界文化同质化――非主流社会逐渐趋同于主流社会(同化);相互的改变――全球化导致交流双方的某些方面的趋同,共享一些特质的同时有保留了各自的独特之处(融合);相互排斥――非主流群体抗拒主流群体的影响并与之隔离,或主流群体无法与非主流群体交往;主流支配――非主流文化被毁灭,并且不能融入主流文化,其成员丧失了文化纽带(被边缘化)。

此文化适应理论也从一个侧面迎合了萨缪尔・亨廷顿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其从政治学角度将世界冲突的根源归结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建议美国当局重视文明,文化的力量,探讨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文化输出的可能性,倡导文化主宰世界,采取文化措施让异文化群体接受美国文化,但同时他也提出世界在将来不会出现同一的普世文化,而是会出现几个由超级大国主导的文明圈,世界的冲突也会集中在这几大文明圈之内。基于世界文化的角度,出于对美国安全考虑,其大胆预测未来世界对美国构成主要威胁将会来自两大文明,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其观点认为世界冲突与矛盾在将来也主要会集中在此两大文明之中。当今世界格局保持“一超多强”的局面,但是地区冲突与矛盾不断出现,主要集中在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周边,这一点印证了其预测的准确性。萨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与berry文化适应理论某些方面不谋而合。几大文明圈的形成,需要在其文化圈内采取整合同化的策略,文明圈才会得以形成,文化圈内部又会有许多小型文化圈之间的交融与碰撞,最终会归于大文化圈之中。当然,Berry所提出的世界同质化假设在萨缪尔・亨廷顿的理论中被完全否定,单一的普世文化不会出现,文化如同世界格局一样,会出现多极化的局面,这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Berry 的文化适应理论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启示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由中国国家主席于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此倡议提出后,得到了沿线国家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带一路”不仅仅可以实现沿线国家经济利益上的互惠,也必将会对世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此战略构想沿线会经过中国华夏文明、印度古文明、伊斯兰文明、欧罗巴文明乃至非洲文明等引导人类世界进程的文明圈,多种文化并存于文明圈内,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民族文化,结合上文提到的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本着“经济为重,文化先行”的原则,助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做好以下几点启示工作。

(一)提倡文化整合,促进文化包容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要经过形态各异的文化圈,在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语言p思维方式等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此种差异往往容易造成误解和摩擦。文化整合是文化交流中最理想的状态,在两种文化相互交流时,个体既重视保持传统文化,也注重与其他群体进行日常的交往。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企业必将走出国门,与华夏文明之外的人们进行经济,文化上交往,此刻我们的国民其文化身份不仅仅代表其个人,更多地会带有国家身份的文化标签,这就需要我们“走出去”的企业及个人时刻牢记我们国人的文化身份,表现出我们大国国民的风范,将我们华夏文明的优秀特点及品质带到异国他乡;同时也应该加强与沿线国家民众的交往,深化友谊,表达出我们国人谋求和平发展的诚意,扩大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的深度及广度。

(二)提倡文化平等,弱化文化主流与非主流

文化不论历史长短,影响大小都应该尊重,平等对待,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下层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世界文化有发展程度的差异,但其地位应该一律平等。“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呈现出文化迥异并存的局面,我们应该本着“文化平等,文化共荣”的原则,不强调谁是主流文化,谁是非主流文化,最大程度加深文化合作,避免冲突与摩擦,表现出我们与其他文化群体求和平,求发展,求共荣的诚意,消除其他文化群体在遇到外来文化时所采取的分离或者边缘化策略,强化与其他文化群体的“命运共同w”意识。

(三)提倡文化多极化,避免世界文化同质化

政治学中提出世界格局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而世界文化也将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作用,加强与沿线各文化群体交往合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各文化群体优秀特点,招揽各方优秀人才,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发展自身文化同时,也促进其他文化的繁荣,达到文化共荣的局面,避免Berry理论中的世界文化趋于类同,是对世界文化的拯救,也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

四、结语

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详细地阐释了两种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时,个体采取的行为方式和态度所有可能造成的理论结果,这也是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我们所研究真正达到的跨文化交际的结果,我们所要达到的跨文化交际的结果,文化适应理论都有所概括,应用到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中,需要我们在Berry文化适应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文化因素,本着“经济为重,文化先行”的策略,发扬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尊重和包容沿线其他文化,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早日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Berry J. Acculturation: Living successfully in Two Cul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5

[2]Berry J.Immigration Acculturation and Adaptation.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1997.

[3]黄永红.跨文化交际学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Iris Varner Linda Beamer.全球工作环境下的跨文化沟通[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Linell Davis.中西文化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Larry A.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and Lisa A. Stefani.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A Study of “One Belt, One Road” Based on Berry’s Acculturation

Abstract:Acculturation, Berry’s theoretical framework, refers to the core point of globalization, which would be how to select our mental and physical methods when dominant culture met with non-dominant culture in the era of multicultural world. This thesis will discuss the concept of acculturation, Berry’s acculturation. Based on this theory, certain analyses to the strategy of “One Belt, One Road” advocat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will b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cculturation;Theoretical model ;One Belt, One Road

上一篇:加强铁路路基施工管理研究 下一篇: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