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改编试题的体验过程

时间:2022-07-12 06:15:59

一次改编试题的体验过程

改编试题其实挺费脑筋的,更需要命题人融入智慧,进行创造性劳动。

原题呈现如下:

【2012年唐山一模】下图为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完成1~2题。

1.该河流域

A.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 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C.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2.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C 2.D

原有试题是经过大型模拟,区域性实践检验的,已经具有一定的高度,无论是从知识的综合性,还是能力测量,都具有一定的水准。要想实现改编突破,我做了如下尝试:

第一步:对原有试题的情境与立意进行分析,实现对试题信息的整体把握。

该组试题信息呈现是通过示意图,给出了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情况。我们发现,7月比1月河面要宽,这说明河流水量大。那么,河流水量受何种因素影响呢?然后,看图中又提供了哪些信息。36°S纬线,说明了什么?说明该河段位于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根据上面分析又知道7月河流水量大,很明显降雨集中在冬季,故该河段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第1题实质在考查气候。从河流水量上来看,7月的水量比1月要大,说明径流量大,故水循环7月比1月活跃;该河流径流量大的时候在7月,而此时正值南半球冬季,故降水多的时候,气温低。但河流径流量主要受降水影响,并不是气温。因7月的径流量大,输沙量也较1月大;该河流域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故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

第2题在考查流水作用的影响。平直河流一般要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河段河道弯曲,主要考虑河道本身的影响,据图可知无论河流向哪个方向流,乙、丙两地都以侵蚀为主,甲、丁都是沉积为主,但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应是丁。

第二步:穷尽图中信息,分析题图哪些信息可以再利用。

图中唯一可以再利用信息就是河道。从形态上看左侧展宽,右侧偏窄。能不能由此分析出河流的流向来?然后再回到题目已知条件,该图示意“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既然是三角洲,那么肯定是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越往下游河道越宽。这样就可以考查河流流向。那么,考查河流流向,如何考?因为该河流有两个弯道,在设置选项上难以表达。因此,需要对图进行修改,使问题指向更明显。修改后的题图(见下图):

第1题改编考查河流a河段的流向,纬线提供了答题依据。第2题改编打算整合原题目信息,变原来的单一要素考查为综合考查,增加考查的区分度。主要围绕定位、气候中的降水和气温、流水作用进行考查。

成果呈现:题干不变,题图变为修改后的图。

1.该河流在a河段上的流向为

A.自南向北流 B.自北向南流

C.由东北流向西南 D.由西北流向东南

2.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7月径流量大,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B.该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C.该河流不可能分布在非洲 D.河岸侵蚀作用最显著的是甲

基于对原题分析,新题简析如下:

1.C根据所给纬线确定东西南北的方向,并非正南正北的流向。因为是河流的三角洲处,故越往下游河床越开阔,该河是自东北流向西南的。

2.C7月径流量大,主要受中纬西风控制;该河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最低气温在0℃以上,故不结冰;受河道弯曲的影响,该河流河岸侵蚀作用最显著的是乙;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纬度是南纬34度49分42秒,而图中显示该河位于36度附近,故该河流不可能分布在非洲。

偶得一图,供大家研究与探讨(如下):

改题心得:改编试题的选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尽可能在好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这样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高认识。要全面呈现信息,根据需要整合信息,考查尽量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分析与推断能力。改编后还要找他人试做,结合意见进行修改,避免引起争议。通过改编试题可以提高认识,增强命题水平,逐步实现由改编试题向命制试题过渡。

上一篇:不睡觉的母亲 下一篇:童年与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