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信息工作思考

时间:2022-07-12 04:22:46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信息工作思考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生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已成共识;相关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学生信息工作理念偏差,信息获取渠道未经整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信息工作,应从促进队伍专业化,信息工作覆盖全体学生并突出重点,完善信息的获取与综合处理,创新工作方法4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信息工作

据统计,我国高等教育在10年前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在此之后,高等教育继续蓬勃发展,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成绩斐然的同时,高等教育面临学生管理、师资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诸多挑战。加强和改进学生信息工作,不仅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问题、突发状况和紧急情况,为学生求学之路和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而且能了解学校教育管理现状,总结学生工作经验,探索学生成长规律,助推学生成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生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成为共识。

一、高校学生信息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从1998年的341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10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3年的17%。根据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2003年前后,我国高等教育即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接近30%。发展高等教育成绩显著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涉及学生工作的包括: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成长背景差异加大,学生管理日趋繁杂,人才培养更需针对性等。而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和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使学生工作难度提升,人才培养压力陡增。在此背景之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高校学生信息工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对学生工作和教育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少高校建立了专职或兼职的学生信息工作队伍,出台了收集、报送和处理学生工作的相关信息制度,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手段收集信息。

但是,高校学生信息工作的诸多进步并不能掩盖其存在的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信息工作理念偏差

高校学生信息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理应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笔者在查阅了几十所不同层次高校的资料后发现:日常管理中,相关人员少作为,甚至不作为的现象并不鲜见;信息工作以维护学校名誉为根本出发点,习惯“报喜不报忧”,而非真正“以生为本”;工作方式以被动防堵为主,主动预防、疏导工作有所欠缺。

2.信息获取渠道未经整合

当前,各高校获取各类学生信息的渠道不少,如工作人员主动走访、调查研究、学生来信来访、网络搜集等方式。其收集到的各类学生工作信息繁多,涉及思想政治、学生安全、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求职就业等方面。然而,不少高校对这些信息的后期处理不力,纸质材料简单储存,未经整合,所以发现不了规律性,无法转化成规章制度,为学校的决策服务。

3.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高校在日常管理中,基本依靠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兼职学生信息工作,这一类群体在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能力参差不齐,工作和岗位容易变动,不利于总结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加之专职信息员数量很少,对广泛而深入地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不利。其次,无论专业信息工作者还是兼职信息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系统培训,对在新形势下获取与处理信息的途径、方法,学生信息工作涉及的领域缺乏有效掌控。

4.管理机制不健全

不少高校学生信息工作的作用,更多体现在被动的“灭火”,着眼于应对校园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在关键期、敏感期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实施突击整顿、密集检查等运动式管理,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信息量趋于爆炸状态;一旦“风声”一过,大部分工作偃旗息鼓,欠缺规范的日常管理机制和长效机制,不少现存问题故态复萌。

二、高校学生信息工作意义思考

在高校学生工作领域,信息工作起到了前导和指南的作用,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可以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心理咨询、资助帮扶等提供有效依据。一般说来,高校学生信息工作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一是学生信息工作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信息,才能更好地“以生为本”,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引导学子们扬长避短,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二是学生信息工作事关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学生信息工作关系到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兴衰荣辱。三是学生信息工作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当前,社会风气对大学校园的影响很大,做好学生信息工作,可以主动出击,配合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有效发挥良好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力图将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信息工作的对策探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针对业已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信息工作,笔者试图探究应对之策,主要应从工作队伍、工作范围与重点、信息处理和方法创新这四个方面着手。

1.促进信息工作队伍专业化

加强高校学生信息工作,首先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学生信息工作队伍,以学校分管领导牵头,各二级学院、系学生工作部门有专人负责,做到专职信息员与兼职信息员比例合理搭配,同时提升二者专业化水平。

学校层面成立学生工作协调小组,各二级学院、系完成相应配置,形成条块结合,校、院、系共建模式,完善高校学生信息工作网络。开展工作时,以专职信息人员为主要负责人,专人专职,有利于明确工作职责,长期研究工作和积累经验,把握学生信息工作规律,提高工作效能;以兼职信息员为辅,兼职信息员有利于将触角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了解第一线、最新、最全面的资料。所以,兼职信息人员数量相对庞大,涉及部门、层次相对较广。这也是当代高校“全员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专职信息员、师生和网络等渠道建立日常和突发信息报送机制,便于学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情况。与此同时,加强不同高校之间的工作交流,制定并落实相关制度,如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奖励和惩罚措施等,为学生信息工作队伍专业化提供有效保障。

2.信息工作覆盖全体、突出重点

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学生数量急剧增多,生师比显著拉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卷),截至2012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2536.5647万人。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客观存在,众多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力不从心。近年来,大学生出现安全、学业、心理、情感方面的重大问题之后,校方信息闭塞,长时间一无所知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种种事件造成学生工作被动,社会影响不良。

基于此,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倡导从师生队伍的内部挖掘潜力,利用专、兼职信息工作队伍,全方面了解所有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兼职工作、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各类信息,不留死角。

与此同时,学生信息工作应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关注,如学业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存在不良嗜好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等。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学校应该打造重点关注学生信息动态档案库,并及时更新,力求以点带面,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3.完善信息的获取与综合处理

首先,要畅通获取信息渠道。在互联网时代,除了走访、来信来访等一般渠道外,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和社交、通讯平台获取及时有效信息,如学生常用的微博、人人网、QQ、飞信、微信等。

获取了海量的学生工作信息之后,后期的综合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了。首先是筛选工作,将获取信息分门别类,如分为学生安全、学业、心理、奖惩、资助、家庭、情感等类别,以便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之后,将信息深入加工处理。将普遍反映的问题和重大安全隐患等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力求得到及时反馈和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信息报送和处理过程中,相关原则应由正面为主向喜忧兼报转变,对信息素材要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系统考察,注意喜中找忧,忧中找法,克服正面反映扩大化、负面反映缩小化、整体反映倾向化。最后,做好学生信息工作的总结,以便探索教育新规律,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4.创新学生信息工作方法

在特定时期,学生工作部门应该多开展主题活动,加强正面宣传,压缩有害言行生存空间,变被动的信息搜集、防堵为主动的引导。如每年春季,浙江某高校学生工作部门针对心理疾病多发的状况,通过电影展、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普及等活动,开展“心理护航”主题活动,并形成了惯例,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活动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高校学生信息工作是维护校园稳定和学校名誉的有效手段,但做好学生信息工作的目的,不仅在于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学生安全、维护学校名誉,更重要的是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服务。“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学生信息工作也不例外。创新学生信息工作方法能达到育人效果。如2013年上半年,浙江某高校利用学校网络正式推出“4S”学生发展服务平台,“4S”即Student,School,Study和Service。平台涵盖通知公告、学科竞赛、升学考证、制度导读、互动交流、公式展示、下载中心、网上调查等8大类服务信息,为全校师生打造网上交流空间,形成学生工作部、心理教育中心、保卫处、团委、图书馆和后勤服务处等部门的联动机制,让学生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发展权和决策权。平台对学生信息工作大有裨益,更能全方位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曜明,高靓.十代表杜玉波:努力推动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 2012-11-12(01).

[2]贺志军,黄刚,周若龙.重视和做好高校学生 信息工作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4(09):174-175.

[3]潘华泉.对做好高校学生信息工作的几点认 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02):129-130.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上一篇:“新农保”存在问题和解决推行阻力的对策 下一篇:政治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征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