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

时间:2022-07-12 02:49:03

试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旧的政策体系被打破,新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面临更多困难和矛盾。就小型水利工程来看,管理责任难以落实,归属不够明确,农田水利设施集体收益和农民分散经营间存在的矛盾日益激化。本文围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了重视,但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筑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农民不在像以前那样,而是具有了很强的个体经济意识,并且集体观念开始淡化,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一味地用水而不愿管理。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式依然比较粗放,水利灌溉区支渠用水混乱,存在着严重的跑、渗、漏现象。长期以来,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逐渐老化、失修的问题,无人问津,并遭到了各种人为和自然环境的侵害。随着我国农村人口的不断增长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被大面积的开垦,机井开凿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只能用地下水来补充农田灌溉。从实际情况来看,农田水井所有权归村集体多有,个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配水井的使用权,但这种管理是没有系统性可言的,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1.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很好的兼顾水利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效益,比如有些水库的灌溉涵管出现了漏水现象,由于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研究和就指导出资维修,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导致枯水季节严重缺水,丰水期则泛滥成灾。此外,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方式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没有一个统一的施工标准或建设规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乏投资,现实中总是由国家投资完成,并由村民共同承建或由专业的水利工程施工队伍承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队伍主要负责技术方面的作业,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不按照工程的施工标准施工,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1.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财政投入欠缺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为公益性的民生工程,具有收益低、投资大的特点,故政府在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公共工程本身的目的并不以盈利为主,且在政府宏观调控影响下,表现出相应的垄断性。我国法律就此方面的规定非常明确,即河流湖泊归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灌溉所用水资源,属国家或集体所有,属于公共资源的范畴。正视其公共资源本质,对于水资源,所有公民的使用权具有平等性,公有性的公用水源决定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应由私人垄断。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由于地方财政也比较吃紧,因此严重制约着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虽然中央财政部门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设立了专门的补助资金,并鼓励采用民办公助的方法来支持各地区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取得了些许成效,但很多地区尤其是农村欠发达地区,很难筹集足够的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以至于导致一些水利工程难以如期开工,即便开工也难以按照工程进度施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程建设的管理难度。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因水利投入的直接效益较小,而缺乏对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动力。

二、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制定健全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各级分级负责,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农业发展依赖于水利工程,鉴于此,水利工程的相关领导必须给予水利工程足够的重视,强化对其建设的引导与支持。充分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明确水利工程管理的各级基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责任分工。把农建工作列入重要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建领导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调合力抓的格局。工程建设实行分级负责制,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要求,并将其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办法。

2.2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工程建设标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程建设与所有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项体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群众性、公益性事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财政、发改、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整合资金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地方政府应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责任人,并将财政预算与投资整合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去。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广泛发动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工程资金,广泛吸收社会、集体和个人资金。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向群众讲明国家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和融资形式,明确受益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的积极性,确保工程建一片、成一片、效益一片。

2.3加速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改革步伐,保障工程长久效益的发挥

加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步伐,遵循“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基本原则,来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做进一步的明确,使其管护责任主体得到有效落实。对于集体工程来讲,可通过采取联户分管、股份合作、竞价承包、租赁、统建统管等形式,来对使用权、经营权、所有权、管理权作进一步明晰;农户为单户工程的产权所有者;对于联户工程,可建立用水合作组织,除产权归属外,其相关管护也由其承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2002〕45号)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步伐,认真贯彻工程维修养护定额和灌区管理机构定岗定员的试点与推广,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同时,在工程的主要设施周围划定保护范围,制定出管理措施,进行工程养护、维修、用水、节水、水源保护、水费棘手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执行成本收费、有偿供水、以水养水等相关机制,促进水利工程“民办公助”建设的发展,从而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的良性建设,为工程长久效益的发挥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保证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制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峰,孙传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刍议[J].水利天地,2009,(6).

[2]陈孝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探讨[J].机电信息,2010(06):17.

[3]赵占洲.彭阳县新农村建设应重点解决的几个水利问题[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06):105,122.

[4]惠纪祥.水利工程农业供水价格管理[C]//中国水价改革研讨会会议材料,2002.

上一篇:浅谈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节能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下一篇:居住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