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时间:2022-09-21 10:01:52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摘要:保证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要注意对模板、 钢筋、 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使得每一个环节必须遵照施工规范及操作规程施工,只有保证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才有可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施工技术模板浇筑养护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科技快速发展, 建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 由最初的木结构, 逐渐发展成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随着结构形式的不断发展, 钢筋混凝土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工程使用功能要求的日益提高, 钢筋混凝土和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钢筋混凝土施工工作量在各类建筑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建筑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 既对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 也对建筑物耐久性、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1、模板设计与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支架必须支在牢固可靠的基础上;模板内必须清理干净; 几何尺寸的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模板体系的设计和选择直接决定混凝土的外观效果, 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其强度、刚度、可周转次数及经济性等。如果在一个剪力墙结构的工程施工时, 对拉螺栓的刚度不够, 混凝土剪力墙浇筑完后, 就会产生胀模现象; 另外, 设计模板时要考虑到墙、柱混凝土全部侧压力已由对拉螺栓承担, 而不应考虑侧向支撑杆件对混凝土侧压力的承载作用。因为侧向支撑杆件一般较长,受压后会产生模板是否因混凝土浇筑而产生变形。

浇筑混凝土前, 模板内必须清理干净, 特别是墙柱根部模板内和梁柱模板交界处易落入杂物, 拆模后会形成孔洞、夹渣等。浇筑混凝土前, 竹、木质模板必须洒水润湿, 否则木质模板会吸收混凝土内的水分, 振捣过程中不利于气泡排出, 导致气泡附着在模板表面, 形成蜂窝、麻面、气孔等。新钢模使用前, 需在板内外和周边刷油, 竹胶合板模板可以刷脱模剂。模板清理后, 要立即涂刷脱模剂, 油性脱模剂涂刷不应过厚, 以免流坠。钢质模板使用的水性脱模剂或树脂类脱模剂, 应与油性脱模剂交替使用,避免长期使用水性脱模剂造成钢模板锈蚀。

2、钢筋制作与安装

合格的钢筋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钢筋进场在成批加工前应取样进行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试验。另外, 钢筋配置是否正确, 直接关系着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裂缝。比如, 梁、板的钢筋位置不正确, 就将显著减少梁、板的有效高度, 不但使构件的承载能力降低, 变形增加, 而且会增加裂缝的宽度, 严重的还会使梁、板有折断的危险。所以, 施工时应熟悉施工图纸及设计要求, 钢筋安装时应注意受力筋位置、受力筋的净间距、受力筋的搭接, 钢筋代换时注意螺纹钢用圆钢代换时, 应增设弯钩; 不同级别钢筋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是不相同的, 代用后, 应根据范围规定, 将钢筋延长或缩短等。

3、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设计和质量控制

如配合比选择不当, 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较大; 混凝土坍落度过大, 混凝土成型后孔隙率较大, 混凝土表面就不光洁, 容易产生麻面; 坍落度过小, 施工时混凝土浇筑比较困难, 泵送混凝土也较困难; 同样, 水灰比不准、和易性差也容易造成离折露石,或者构件( 柱子) 下部沉石集中、上部砂浆层较厚现象。所以混凝土级配、配合比设计比较重要。

4、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该尽可能连续进行, 一气呵成。混凝土需要分层浇筑的, 应注意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 将上一层混凝土浇完, 并捣实完毕, 使上下两层混凝土紧密结合。

当浇筑柱子时, 如果高度不大于3. 0m 而截面边长大于400mm, 并且没有交叉钢筋时, 可以从柱顶直接浇筑下, 否则应在柱模中部开口, 先浇下面一半, 捣振完毕并封好模板再浇筑上面一半, 也可以从顶部通过串筒直接下料, 从模板侧面中间一口捣振。

深而窄的构件或部位应在底部浇筑一层厚50~100mm 的水泥砂浆( 配合比与混凝土中的砂浆相同) , 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或者在底部浇筑一部分减石混凝土。梁的浇筑: 从梁的一端浇筑起, 快到另一端时, 反过来又先浇筑另一端, 然后两段在初凝之前合拢。

严防混凝土的分层离折, 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卸出进行浇筑时, 其自由倾落不宜超过2m, 在竖向结构中混凝土的高度不超过3m , 否则应采用串筒、斜糟、溜管等下料。混凝土浇筑时, 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 当发现变形、位移时, 应立即停止浇筑, 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毕。

混凝土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柱子的留置在基础的顶面, 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 吊车梁的上面, 无梁楼板柱帽的下边;

( 2) 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留置在板底20~30mm 处,当板下梁托时, 留在梁托下部;

( 3) 单向板可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应顺着次梁的方向浇筑, 施工缝的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

( 5) 墙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过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 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5、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现浇钢筋混凝土中以自然养护最为常用, 要求在浇筑完毕3~15 小时内用吸水保湿能力较强的材料将砼覆盖并浇水, 以保持混凝土经常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

6、混凝土的模板拆模

拆模的时间控制不好会对混凝土质量及外观造成影响, 所以模板拆除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柱、墙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到损坏后方可拆模。

( 2) 、梁侧模需在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到损坏后方可拆除。

( 3) 、梁底模和板底模拆除需按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压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百分率进行控制,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现浇结构的承重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 应符合下表要求。

结构承重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求

( 4)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 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后, 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 5) 、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 应先从跨中开始, 分别拆向两端。

7、混凝土的外观缺陷处理

混凝土结构或者构件外观的缺陷, 有的破坏结构整体性, 降低构件刚度, 影响结构承载力, 有的虽对承载力无多大影响, 但会引起钢筋锈蚀, 降低耐久性, 或发生渗漏, 影响使用。因此, 应根据砼外观缺陷大小、性质区别情况, 及时处理。对于结构几何变形、跑模等缺陷, 在不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钢筋没有变形的前提下, 可剔凿多余部分, 凿细凿平即可, 不必修补; 对较细小的漏浆、错台等缺陷, 可用扁铲剔去粗糙部分; 对于小面积的漏浆、漏振、夹渣等缺陷, 可及时进行修补, 修补材料宜用与结构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砂浆; 对面积较大的蜂窝、露石子和露筋处, 应凿去薄弱的砼层和个别凸出的骨料颗粒, 然后选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洗表面, 局部支模, 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充, 并认真捣实。

参考文献:

[1]徐勤勤,句广东.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主要工作及成效[J].人民长江,2010.

[2]李彦华 ,闫功臣. 怎样做好施工技术交底[J]. 水利天地, 2001,(12) .

[3]吴永长. 浅谈定型组合钢模板安装与拆除安全技术交底[J]. 民营科技, 2008,(09) .

[4]冯朽飚.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探讨[J]. 建材与装饰(下旬刊), 2008,(06) .

上一篇:关于水厂构筑物抗渗砼的施工控制 下一篇:谈“平安工地”的安全监理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