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轻型化背景下员工福利管理的变动趋势

时间:2022-07-12 02:17:13

产业轻型化背景下员工福利管理的变动趋势

摘要:近年来,产业轻型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就是要探讨在产业轻型化背景下,企业员工福利管理的趋势。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将探讨产业轻型化背景下企业人才结构特征。其次,论述现有企业员工福利管理模式的不足及其在产业轻型化背景下的不实用性。最后,结合轻型化企业的一些特点,给出笔者自己认为的员工福利管理变动趋势。

关键词:产业轻型化 员工福利 弹利制度

一、产业轻型化背景下企业人才特征

产业轻型化是由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为主题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把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形式发挥出功效,创造出财富和就业岗位。产业轻型化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其员工与普通的劳动者存在很大差别。

首先,这类人才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并具有强烈的个性。比起物质上的激励,他们更需要成就感和精神上的激励。他们渴望看到工作成果,认为成果的质量才是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此外,他们从事的工作不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而是在一种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资质和灵感,他们的工作过程往往也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其工作成果不易加以直接测量和评价。另外还需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创意性人才流动频繁,具有较高的流动意愿。因而,针对这类员工,企业在设计员工福利制度时,要特别注意与这些员工的个性特点相匹配,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二、我国传统企业员工福利制度的不足

我国企业福利的发展经历一系列变迁,从刚开始的经济利向综合性方福利方向发展。然而总体看来,我国企业员工福利制度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企业员工福利固守公平性,导致员工将企业福利的普惠性久而久之看作了企业支付的薪酬的一部分,导致了福利应有的作用被削弱,起不到激励作用。其次,福利项目和结构的设计单一,忽视了员工多元化的需求。最后,还有一部分企业漠视员工福利,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激化了劳资双方的矛盾。

结合产业轻型化背景下的企业员工特点,现有的传统的企业福利制度是不适合这些企业的发展的。固守公平,没有差别对待,使得员工看不到对自己工作的肯定。而呆板统一的福利项目,不仅没有真正考虑员工的需求,也不利于使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由于产业轻型化背景下的企业的战略目标往往与普通的制造型企业不同,因而在设计自己的员工福利制度时,应将两者相结合,设计出最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员工福利计划。

三、 产业轻型化背景下员工福利管理的变动趋势

福利计划的目的是企业在制定员工福利计划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的决定手段,企业向员工提供福利的目的不同,会导致福利计划的其他决策不同。基于产业轻型化背景下企业员工的特点,笔者认为,这些企业员工福利制度将呈现以下的变动趋势。

(一)由固定式福利转向弹利

弹利计划又称为“自助餐式的福利”,它是一种由员工自行选择福利项目的福利计划模式。在实践中,通常是由企业提供一份列有各种福利项目的“菜单”,然后由员工从中自由选择需要的福利。从企业的角度看,弹利制度的推行,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企业设计员工福利计划的成本。另一方面,自助式福利计划可以更好地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从员工角度看,弹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员工进行合理的避税,同时可以提高员工的满足感。具体到产业轻型化背景下的企业来说,让员工自己选择自己需要的福利项目,不仅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加深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同时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得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想出更多的创意。

(二)发展企业年金计划

企业年金计划是一项企业主办的养老保险计划,是员工的一笔延期支付的工资收入,被视为养老金的第二支柱。但是与基本养老金相比,它具有资源自愿建立,自主选择管理和运作方式、采用积累制实现个人保障、投资手段多样化和更注重效率原则的特点。因而企业年金具有保障功能、分配功能、激励功能和理财功能。企业年金之所以会成为产业轻型化背景下员工福利制度变动的一个趋势,是由于其另外一个好处,这便是帮助企业留住优秀人才。由于企业年金的领取方式只有三种:退休、出国定居、身故,因此企业年金也被称为企业的金手铐。正如前面在分析产业轻型化背景下企业人才特点时,就有提到该类人才的流动性强,实施企业年金计划,长期来看不仅增加了员工收入,为员工养老提供了保障,也降低了员工的流动性,使得员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三)由“硬福利”向“软福利”转变

“软”是相对于“硬”来说的。是指除了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外,企业自己制定的个性化的非现金福利。这种福利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协调员工的生活、身心和工作关系的项目来取代那种传统的现金或实物福利。这种福利体现了公司富有人情味的一面,体现了人本思想的经营理念和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此外,“软福利”着眼的是开发员工的健康意识。借助经常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员工的体质,缓解员工的职业压力。这种“软福利”的形式适应产业轻型化背景下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才特点,便于实施。

(四)培训福利化

产业轻型化背景下,企业依靠的是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而生存发展。对于这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想不落后于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培训和不断的充电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成为“致命”吸引力。培训福利化也就应运而生。企业将培训作为一项福利进行推广,使得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从“消费”演变为“投资”,进而演变为如同每个员工都能享有的一种福利。培训福利化,增加了员工受培训的机会,帮助员工更好的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有助于促进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正是产业轻型化背景下企业最需要建立的一种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培训福利化应该会成为这类企业员工福利制度的一种趋势。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轻型化将成为一种趋势。产业轻型化给企业带来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其中对人力资本的依赖加大成为企业最需考虑的问题。对人的管理往往比对机器的管理更需要投入精力。而企业员工福利计划作为企业最为高效的一种激励方式,也将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善。尽管我国目前的一些福利制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福利制度必将向着更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敏,产业轻型化:北京市产业演进的方向,城市问题,2012年第6期。

2.雷昊,孙洁,美国弹利制度对完善我国员工福利计划的启示和思考,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3.薛琴,我国企业福利发展的历史演进与未来走向,企业活力,2008年第2期。

4.杨燕英,张相林,我国文化创意人才的素质特征与开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第9期。

5.Burton T,Beam J R.,Group benefits:basic concepts and alternatives,Pennsylvania,American College,2006,187-188.

6.Kevin Deed,Flexible benefits on the increase,,2005.

作者简介:

谭柳(1993年3月),女,湖南湘潭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级本科生,专业:劳动关系。

上一篇:山区供水工程管理经验的探讨 下一篇:有机化学化工中绿色化学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