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养生法在养生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11 10:54:02

浅谈精神养生法在养生中的作用

摘要:精神养生法是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通过调志养生和调神养生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关键词:精神养生法;养生;作用

我国的传统 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主要有精神、饮食、顺时、减毒、修身、调气、进补和固精等学派。各学派的养生学说自有体系,各有所长,又兼收并蓄,精神养生法可以保护和增强人的心里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方法[1]。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法。

1精神养生

养生,即休养生息,延年益寿,是指通过自我调养的方法来休养生息,达到心身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养生学,是指在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体生命规律,研究防病延年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精神养生,采用的是安神宁神息神等方法,守护心神安宁,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2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指通过精神层面上自我修养修炼,以期净化人的精神世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内经》养生思想[2],减少降低私欲贪念,改变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并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快乐的目的。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

3精神养生包括调志养生和调神养生

3.1调志养生法 传统医学中有"心主神志"的说法,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志及思想活动。调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3.1.1清心寡欲:是指少"私心"少"贪欲",要进行由主观主导的自我克制。

3.1.1.1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老子、庄子可以说是神志养生法的倡始人,他们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即为人要质朴,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人生在世很难做到无私无欲,但私欲不可过多过高。何谓"贪欲",是指索取无度的欲望,贪欲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贪欲过度情况下,别人有自己没有会觉得痛苦,自己有了却没有别人的好也会痛苦,自己拥有了以后又开始想拥有另外的东西,周而复始地为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望而痛苦,因为总有你没有拥有或者无法拥有的东西。于是痛苦因为贪欲折磨着你的一生。

3.1.1.2调志养生法提倡通过和喜怒、去悲凉、节思虑、防惊恐来自我克制自我控制,清除那些不可能得到满足的"私心贪欲",减少自己精神压力和痛苦。精神养生认为要保持身心健康,要学会将私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只有克制"贪欲"才能淡泊名利,性格开朗,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3.1.2知足常乐 是指对自己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有适当的满足感。

3.1.2.1知足常乐是一种悠然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与自然和谐共处、融为一体;"宁静致远,淡泊名志"诸葛亮高洁傲岸的情操;都体现出了古人知足常乐的高尚情怀。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个人能力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幸福的生活,但必须符合社会环境和以力所能及为前提。当然也不提倡"不求上进"和"好吃懒做"的"知足常乐"。

3.1.2.2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知足,常足矣。"知足常乐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老子哲学中的知足常乐思想,就是告诫人们勿贪得无厌,欲望是一个无底洞,必将惹祸上身,而知道适可而止的人,才能体验常乐。人的快乐,不是在于获取的多少,而是在于享受自己所拥有的。适可而止,是一种处事的智慧。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你拥有而别人不可能得到的,而有些东西则是别人拥有而你不可能得的。

3.1.3心胸豁达:是指心胸开朗,气量大。

3.1.3.1想使自己的心胸开朗的方法之一,就要"走出自我,放开自我,无视自我"。也就是说,不要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思考,也不要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最好能放弃自己的固有立场,多做换位思考,把整个社会视为一个大家庭来思考,这样,才能到达"豁然开朗天地宽"的境界。

3.1.3.2还可以多走出家门和写字,去游览大自然的――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的乐趣。花上飞蝶,草间昆虫,枝头鸟鸣,水中游鱼及山野里的小动物,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使人有一种脱俗入雅感觉。写字练字可以安心调气,气调则脉络自通[3],可以宽胸开怀,有利于胸襟豁达和性格开朗。

3.1.3.3在处理家庭工作和生活琐事上也应该豁达大度,朋友同事家人之间要注重友谊感情,淡化刚性原则,提倡宽容理解,忘记过去,注重现在,在处理问题时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事朋友之间要远距离看人,近距离看己,这样才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保证朋友之间的长久友谊。总之,心胸豁达是和睦的家庭气氛和亲密的朋友关系的基石,对人对己都十分有益。

3.2调神养生法 传统医学所指的"神志",是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反应,中医将人的情绪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养生法,就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和转变自己的不利健康的情绪反应,将心情调节到平顺和谐状态,从而使自己健康长寿的方法。

3.2.1戒骄戒躁 要注意克服和避免骄傲与浮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骄傲者往往自视过高,自我感觉良好,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好大喜功,做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或者对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急躁者常常不顾及客观现实而急于求成,易于草率从事,导致失败后常从高傲的云端跌落到忧郁的深渊,情绪在两种不健康的极端来回波动反复。由于骄躁者的期望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常常的不如意从而造成内心的痛苦。所以克服骄躁情绪,顺应自然环境,保持心态平和,才有利于健康长寿。

3.2.2善调情绪 是指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情。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是健康的标志之一,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当遇到令人高兴的事就应该高兴,遇到沮丧的事就应该忧伤,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是表现健康的标志之一。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去认识客观事物,用积极态度解决现实问题,就会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保持轻松愉快的好心情。

3.2.3消气息怒 是指在生活工作中要避免生气发怒,生气发怒时,要学会消气息怒。

3.2.3.1免生气 何为"生气"?就是因为生活工作中的琐事而不愉快不开心引起的郁闷烦恼,导致生理上气滞现象。中医的所谓"脾气",说明生气与脾脏有关,生气时胃口就差,不想吃东西。如平时买东西时遇到缺斤短两的事情,或家庭生活中的小是小非问题会生气。对一些人或事的不满不如意也会生气。还有将自己与在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也难免生气。生气的解决之道是,把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情及时说出来,以求得到解决或化解,不要闷在心里。生气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最大,特别是较长时间地生气,导致气滞血瘀,会引起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肿瘤。如果一个人平时注意神志和情志的修养,就会心胸豁达,性格开朗,而能避免生气。

3.2.3.2平息怒火 何为"怒火"?就是因为生活工作中遭受挫折失意无法接受而发怒,导致肝火旺的生理现象。发怒会引起肝区疼痛,血液会从肝脏中逃出去,从而影响人体的排毒功能。所以发怒时人面色会发红,肝脏隐痛,内心如火在燃烧。怒火的平息之道在于远离矛盾的爆发点,暂时忘却让自己安静,可以找朋友聊天或去休闲之地静养。

精神养生法就像戒烟减肥一样,是最容易做,又最不容易做到的养生方法。说其最容 易做是因为精神养生完全可以由自己主观意识所支配,不需要特别的外助条件;说其最不容易做到是指一个人很难把握自己,并纠正自己固有思维方式,更难于排除客观事物对自己主观意识的负性干扰。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精神养生的方法,努力做到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淡泊名利,摆脱世俗的烦恼,清心寡欲对健康长寿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张学梓,钱秋海,郑翠娥.中医养生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5.

[2]钱伯文.预防为主,是防病治病的精华[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5):1-2.

[3]颜德馨.生命在于流动[J].中外健康文摘,2008(9):51.

上一篇:群体多发伤的急救和影像检查原则 下一篇:PICCO监测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