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南亚国家传统节日的变化

时间:2022-07-11 10:33:47

浅谈东南亚国家传统节日的变化

摘要:东南亚国家近年来已经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其不仅有风光迤俪的景区,还有底蕴丰厚的传统文化。一些国家已经把本国的传统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传统节日就是一个代表。本文以信仰佛教的传统国家缅甸为例,从变化、影响因素入手,剖析缅甸传统节日的变化,并对保护缅甸传统文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东南亚;缅甸;传统节日;保护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0-0072-02

东南亚国家近年来已经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如泰国、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等国家,其不仅有沙滩、海洋、珊瑚等迷人自然景观,还有泰姬陵、传统佛教节日等底蕴丰厚的传统文化。一些国家已经把本国的传统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比如传统节日。缅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传统节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入了很多现代因素,是一个集古典与现代为一体的典型国家。

本文以缅甸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剖析缅甸传统节日的变化,进而就保护传统节日、传统文化旅游等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以达到传统与现代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现代缅甸传统节日的变化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它是古代信仰物化形态的一种遗留,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的节奏。传统节日的形成、发展、变化,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缅甸以节日众多而著称,有许多形形的传统节日,除政治节日外,传统节日有二十四个之多。虽然绝大多数深受佛教的影响,但神话传说、上层统治者的提倡、农耕文化、当今社会新的因素等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及现代新兴元素的融入,缅甸传统节日出现了新的变化。

第一,传统节日的神圣内涵被逐渐世俗化。作为信仰佛教的传统国家,缅甸的传统节日也深受佛教文化影响,有着复杂的节日活动内容,但其具体的规矩与节日进行方式,也随着时展逐步变化,许多传统节日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民众狂欢的民俗盛会,泼水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已经成为来缅游客的必玩节目,但是又和中国的傣族泼水节有区别。刚开始,人们用文雅的方式互相泼水,以道祝福;而现在,则以水管、水枪等较为狂野的方式泼水,人们结队搭伙,沿街游逛,互相泼水嬉戏狂欢,同时也可以进行大型的商业活动。

第二,传统节日仪式出现了简化趋势。历史上的传统节日,曾经拥有诸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礼仪。而如今,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简化,有的内容甚至逐渐消失。以堆沙塔节为例。古时,该节日有王公贵族与民众共同参与,在江畔沙滩堆塔叩拜,内涵丰富,胜极一时。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大城市,日常时空和节日时空之间的过渡环节和准备过程开始脱节,日常生活即过节,而节日时期也等同于平日生活。很多家庭在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开始有所变动,不复以往的形式多样与复杂,以简约为主,例如在以往的祭祀、布施活动中,人们往往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现在则以街道、学校、单位或村庄集体进行。尤其是现在传统节日中佛教活动的简化,折射了新时期缅甸文化的新变化。

第三,传统节日的社会教化功能逐渐减弱,商业化成分增加。例如泼水节,其社会教化功能在于促进人们行善积德,但现在则不同,它充满了浓浓的商业气息,不仅是一些大商家做宣传的有利时机,更是小商贩做买卖的黄金时间。泼水节人们乘车泼水嬉戏时,周围总是有来来往往的小贩卖吃食、饮料等,他们不会放过一切能赚钱的机会。此外,“万塔之邦”缅甸的独特风情,吸引了不少外国旅客,外国游客的到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缅甸旅游业的发展,也是推动缅甸传统节日日趋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缅甸传统节日功能上的变化,也反映出了缅甸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缅甸传统节日本意的教化民众、除灾祈福、趋吉避凶,如今逐渐被世俗化所替代,集娱乐、旅游、社交等多种于一身,成为缅甸广大民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第四,接受世界各国的影响,出现了新的节日。这些新节日多是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在某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一些纪念日或社会公共活动日,又打上了外国节日影响的烙印。只是因为它们也是以年为周期,循环往复,且各有特定的活动内容,因而具有了“节日”形态,发挥着“节日”的功能。如三月二日的“农民节”是现代新节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展现了在时代变革中,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和一切合法权益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新的时代风尚。它们丰富着缅甸的节日,并以新的内容、新的风采对传统节日的节俗活动予以积极的影响。

二、缅甸传统节日变化的影响因素

缅甸传统节日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都起了一定作用。主要有这么几方面:

第一,国家统治者的作用。一般来说,节日风俗多由民间约定俗成。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国家上层统治者的提倡,对节日的发展变化,起直接也起最大决定作用,例如考经节。考经节是缅历三月的传统节日。缅甸僧侣考试分为初、中、高三级。缅甸作为一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历代帝王都把自己视为弘扬佛法的传人,因而,推广佛教,培养人才,是缅王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就有了考经。1942至1945年日本殖民时期,只进行律藏考试。1946至1947年又恢复了三藏全部经文考试。缅甸获得独立后仍按惯例于缅历三月举行考经节。但1953年起,缅甸政府将考经节由缅历三月改为公历三月,以利于考经者复习。考试地点也有所扩展,且考试结束后一般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并授予优胜者各种称号。与古代相比,变化之处在于现在的考经节已不在优胜者中选拔官员。

第二,吸收神话传说。缅甸传统节日的渊源是原始信仰崇拜。随着时间的发展,原始信仰逐渐变化,节日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敬神节最为突出。敬神节是缅历九月的传统节日。敬神节供奉印度神明欢喜天。欢喜天是婆罗门教神,传说是湿婆大神的儿子。敬神节兴起初期,人们用白牛、白羊、白鸡、椰油供奉祭拜。到了东吁王朝反神运动兴起后,人们不再以杀宰牲畜祭祀神明,而代以素食水果等拜祭。但由于信神有悖佛律,加之后来信佛的历代缅王均压制敬神,使大规模敬信活动势头减弱。后来缅甸人多以挂椰子代替敬神。而时至今日,作为缅历九月传统节日的敬神节,已完全消失。

第三,世俗化的世俗风气。世俗风气影响着民众的生产生活,因为某种机会,融入节日当中,并影响着节日活动、节俗观念的变化。基玛瑙节是缅历八月的传统节日。缅语基玛瑙的意思是“乌鸦未醒”,故基玛瑙节就是“乌鸦未醒时过的节”。节日时间从缅历八月月圆日的晚上人们睡熟以后一直到次日凌晨时止。按习惯,参加者可以在该节期间 ,独自一人或成群结队地将别人家院子里的东西拿走,藏于一处来取乐。由于缅历八月十五明月当空,要成功地拿走别人的物品并非易事,常常是被抓者甚众,十分有趣。

第四,宗教因素的影响。缅甸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其佛教体系属于南传巴利语系佛教。十三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中叶的封建王朝时期,是其发展的黄金的时期,佛教部派纷争平息,教派得到统一,佛教在全缅传播并深入人心。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通过三次英缅战争吞并了整个缅甸,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失去政府扶持的佛教,在西方宗教、文化等多重冲击下,逐渐衰落。直到1948年缅甸脱离英联邦独立后,佛教才完全改变了殖民时期被打压和排斥的状态,在缅甸社会上的地位开始回升。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注入,现在缅甸的佛教文化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佛教对世俗生活的影响至深至广,僧、俗之间界限并不严格分明,宗教活动世俗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宗教尽量利用民间俗信扩大自己的影响;民间俗信也常把世俗人情寄托于,通过节日活动,实现僧、俗之间的交往 。

三、对缅甸传统节日保护的建议

随着缅甸本国的发展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缅甸传统节日出现了新的改变,缅甸的文化越来越包容了。但是缅甸人民在接受世界新的现代节日的同时,也呼吁要保留自己本国的优秀的文化,传统节日。因此作者以创新的想法就保护缅甸的传统节日提出个人观点,对世界各国保护传统优秀节日、传统优秀文化等方面也都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政府和民间组织,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全世界都来保护缅甸的传统文化,保护世界的传统文化,增强缅甸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第二,传统节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和整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应尽快唤醒传统节日的记忆,对优秀的节日予以恢复。尽量挖掘缅甸传统节日的资源,使其渗透到整个国民的内心,共同保护民族的传统文化。

第三,加强教育,提高全民族的保护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立长效的完善的教育机制,使整个民族能从内心感受到自豪感,自觉的来保护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和谐保护,使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传统的宝贵资源。要坚持发展、开发、保护共同进行,这样才能传统节日传承下去,造福子孙后代。

第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借鉴外国的保护传统文化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实际,走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保护传统文化的道路。

保护传统文化正在世界各地风靡起来,建设富足的经济社会,绝不应以抛弃传统民族文化财富为代价。否则必将大大损伤民族元气和民族精神。因此,缅甸以及东南亚的其他国家也应该结合本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顺应时代潮流,使本国的传统节日更加发扬光大,促进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谋,姜永仁.缅甸文化综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钟智翔,尹湘玲,黎旭,钟荣霈.缅甸研究[M].北京: 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

[3]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上一篇: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下一篇:论艺术体操器械技术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