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分析

时间:2022-07-11 05:09:55

对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分析

[摘要] 本文介绍了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的国内、外产业现状,并就如何加快发展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必要性和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产业 必要性

一、国外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现状概述

生物医学工程(是理、工、医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领域渗透的产物)产业是目前全球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活跃的产业之一。根据美国医疗卫生工业制造商协会(HIMA)的报道,世界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近年来连续以6%~7%的速度增长,1993年~1999年5年内,由929亿美元增加到1570亿美元,而2000年则达到2000亿美元,200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达到了2500亿美元。全球范围内,BME产业的主要生产地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美国是最大的生产、使用和出口国,其次是日本、德国和法国。美国专利局每年批准 BME专利达四五千件,并按年8%的速度增长,而且每年都有数千种新产品投入市场,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层出不穷。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BME 产业发展速度也很快,年销售额增长率高于美国,达10%。日本制造的BME产品,安全性和可靠度很高,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很高的比例,法国政府和医疗器械技术工业组织借助于国际市场出口技术和产品,出口额达医疗器械销售额的30%,并稳步增长,成为世界第四个医疗器械产业大国。BME产业在保障民众的身体健康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不久的将来,BME产业会形成国际间的大发展。全球范围内,BME产业的主要产地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美国是最大的生产、使用和出口国,其次是日本、德国和法国。

二、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现状

我国BME产业发展现状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10年以上的差距,但是,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兴起,我国BME工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源泉,从而带动了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走上BME科技产业的道路。从当前整个医疗器械国际市场的分配格局看,美国占40%,欧洲占30%,日本占15%~18%,而我国目前仅占2%,所以,中国需要后来者居上,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

1.产业结构

目前,全国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6626家,专营企业约3500家。在这些企业中,涉及精密型医疗器械制造的企业约占60%,其中中外合资企业约40家,国外独资企业约100家;从业人数达到近30万人,构成了一个跨部门、多学科的新兴产业群。

(1)大中型企业是产业的主力军,但小型企业数量居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2891家医疗器械产业中,大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以上)为18家,占0.6%;中型企业51家,占1.8%;小型企业2822家(1000万元以下),占97.6%。

(2)多种所有制企业及新兴的企业不断出现,使产业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军工转轨企业、科研单位和优秀科技人员投入BME产业中,由于改革开放,吸引了更多的外商到中国办企业,并将生产技术和产品引进我国。

(3)BME产业重点区域向沿海地区倾斜和延伸。20世纪80~90年代,全国BME产业总产值的80%被上海、北京、天津所占有,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天津所占有份额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上海和北京等省市,约占全国BME产业总产值的85%。

2.产品结构

我国目前已能生产包括医用电子仪器、光学仪器、超声仪器、激光仪器、放射仪器、医学影像设备等在内的47大门类,5000余个品种,3万个规格的产品,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在出现新的门类。其特点是:(1)多层次的医疗装备市场,决定了多层次的产品结构;(2)产品门类基本齐全,同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未形成自己的品牌;(3)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涌现促进产品结构调整;(4)科技队伍壮大,人才聚集。

3.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虽然目前我国BME产业经济收入还不很大,总产值占医药工业的10%,不到全球销售额的2%,且我国BME产业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但近年来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很快,年增长率甚至超过某些发达国家。在国家扶植下发展新兴企业和企业集团,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工业、新材料,BME产业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国BME产品层出不穷,每一个产品的出现都会引起国外厂商的震动,甚至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所以,发展中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保护民族工业,抑制进口产品占领中国市场,BME产业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加快发展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必要性

1. 我国BME产品档次低,贸易逆差巨大

根据全国医保商会提供的数据,我国2000年医疗器械出口6.6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低档产品,大部分是高档产品,如核磁共振成像装置、X光发射器等,进口医疗器械11.23亿美元,出口额与进口额相比实现贸易逆差4.60亿美元。另据统计,我国90%的心电图机、80%的中高档监护设备和100%的高档成像设备及全自动分析仪等都是国外产品。因此,加快我国BME产业的发展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2.我国人口众多,BME产品需求量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存质量和医疗保健越来越重视,因此,对BME产品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目前药品与BME产品的市场销售比例为1∶1,国际平均水平为1.9∶1,而我国的BME产品的销售却不及药品的五分之一。因此,我国的BME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在市场,到2010年预计为1200亿元。

3.我国加入WTO之后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进一步冲击我国的BME产品市场,民族BME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由于我国对医疗器械进口关税的不断降低,必须引导大型企业集团调整产业结构,组织力量研制开发高质量的BME产品,培育新兴的BME产业,已是刻不容缓。

四、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未来发展对策

我国科技部已将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制定了“十五” 计划和2015年前“生物医学科技产业行动纲要”,提出了发展战略目标,将该产业形成新兴产业,使其年增长率保持在15%~20%,2005年总产值达到了500亿元,200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达到了2500亿,2015年总产值达1100亿~1300亿元,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增加1000亿元, 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2050年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占全球份额25%,我国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医疗器械制造强国.。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未来发展对策应是:

1.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植,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不断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保障BME 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加快技术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为科技成果的转让提供条件;根据需求促进国产化BME产品的发展。

2.资金保障

加大对BME产业的资金投入,并使有限的科研基金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引导BME技术研究的发展,对于BME 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融资便利和税收优惠;积极吸引外资,加快我国BME 的产业化进程。

3.以企业为主体,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技术进步主要是服务于商业竞争目的的情况下,企业应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体,把科技创新优势、产品技术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经营管理优势和企业的社会资源充分整合起来。

4.构建BME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技术创新骨干作用,实行产、学、研结合,组织学科齐全、队伍精干、人材结构合理的BME科研和新产品开发队伍,构建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ME高新技术产品。

5.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加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及时掌握BME技术在国际上发展前沿状况和趋势。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强化“产品国际化.意识,在新产品开发上要和国际接轨,增强我国BME产品的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6.大力引进、培养人才

要积极创造宽松的条件,吸纳和引进技术人才。为加快产品研发,对国内企业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国外人才到国内从事开发,应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注意在医、工结合上下功夫,努力培养出一批受过良好工程科学和生命科学教育的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应加强和调整相应专业设置,并努力探索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之路。

上一篇:从体育赞助看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下一篇:港口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