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阅读训练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时间:2022-07-11 04:52:06

浅谈英语阅读训练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摘 要:“语言点”教学可以作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不仅避免了“轻描淡写”和“挖地三尺”的教学弊端,更契合了新课标的教学思想。贯彻这种教学方法,应该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遵守“知技合一”的学习规律以及语境为先的阅读原则,引导课堂走向“精讲多练”的模式,同时注重“学得”与“习得”并重,统筹兼顾。坚持正确的教学思路,开创良好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定会取得显要的突破。

关键词:英语阅读;“语言点”教学;知技合一;语境为先;学得与习得

良好的英语阅读技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初衷之一。在当前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形势下,各类用英语交流的信息迅速膨胀,英语阅读对人们学习、工作甚至是保障日常生活所发挥的作用都不言而喻。同时,随着素质教育展开和新课改的推行,各地区英语教育都与实际社会的语言需要紧密结合,在考试等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以杭州市为例,近年来英语阅读在中考阅卷中的所占比重稳步提升,已成为英语试卷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杭州市也多次提倡英语教师重视阅读方面的教育。有了应试侧重的指挥棒以及课堂设计的改革,阅读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持久的训练,同时也应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思考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等。笔者致力于从教学实践出发,以下主要介绍初中英语教学有关提升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课本阅读是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根本

课本是教学的武器,更是学生优秀成绩的发源地,善用课本者,正如战士坚守了正确的阵地,定会在一番刻苦攻坚后取得成绩的上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笔者发现,对于英语学习而言,成绩优异者并非靠辅导书、培训机构和盲目的“鏖战”来支撑,而是他们坚持着对课本的充分利用,几乎能把每篇重点课到烂熟于心。

通过不断总结,笔者认为在阅读能力的训练中,五步循环的学习方法――提问、阅读、答疑、记忆、巩固,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问题提出环节,可以先对课文的主题进行大概介绍,在教师提前备课的前提下,定位几个能贯穿全文的思考问题,具体可以参考课后问题的设置。然后是阅读环节,包括略读和精读两部分:通过略读,锻炼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定位全文主旨、找出各段和全文的主题句,简要回答第一步提出的几个问题;精读环节,则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等形式,对课文的词汇、短语、句型和篇章结构、情感表达进行精细掌握。

前两个环节是课文利用的中心环节,需要使用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随后是答疑环节,经过几节课堂学习,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所疑问和困惑是必然的,为了保障课文的充分有效利用,必须对学生进行答疑指导,解答他们的问题,攻克他们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然后是记忆环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采取各种激励手段和验收措施,督促学生记忆重点知识、完成相关作业。最后是巩固环节,可以以不定期提问和回头复习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组织的考试前加以全盘的巩固学习。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这个方法对于英语学习不失为良策,因为它适应了初中学生的学习记忆特点,同时也适应了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学体制。

套用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几种培养兴趣的方法。首先是借助流行话题和流行素材,搜集和学生关心的话题有关的阅读材料,培养其兴趣。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猎奇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尤其注重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础一般的学生能借以巩固所学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渐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另外,为了使学生对于长篇阅读素材保持耐心并能上手,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简易的英汉对照读物,比较实用的有“英语书虫”等系列丛书。在培养各类短中长篇阅读材料阅读能力的同时,可以适时穿插一些简短的英语幽默小品、生活窍门、名人趣事等的材料,让他们充分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由于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是由小学的简易对话向高中英语的过渡阶段,所以初中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反感想法都是常见的。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必须保持耐心和爱心,及时主动疏导,及时对学生给予人性化的关怀,对他们表现出的各种问题给予指导和点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总结出一些较好的做法。例如,带领学生在一些很简单的文章上面练练手,培养信心,使学生发现英语阅读的意义,侧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优良的阅读习惯,使其可以掌握略读和精读的不同技巧。

二、日常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新课标基本要求

在日常教学中,语言知识的教学主要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可以称之为“轻描淡写派”,另一种称之为“挖地三尺派”。先看第一种。每次教研活动,我们可能都会发现一种现象:无论是哪一级别的公开课,绝大部分执教教师很少触及“语言点”这根“高压线”,因为他们担心听课教师认为“守旧”“跟不上趟”。但对于阅读课的第一个课时,对课文的理解从Skimming, Scanning, Detailed Reading 到Evaluating,理解题的形式可谓丰富多样,但一到篇章结构“语言点”教学时,执教教师对知识点的处理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一带而过。另一种倾向,就是授课教师主控课堂,把所出现的新词及其用法一一罗列,分别示例,对句型分析“到点到位”对语法知识深究细挖,唯恐漏掉什么。诚然,这两种做法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要么讲得太“略”,要么讲得太“细”,都与教学的本质相违背,与新课标的本质、要求相违背。

无论是传统模式下的语言教学还是在交际法倡导下的语言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它把语言知识作为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部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共同构成了语言教学的五大目标。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也十分强调“双基”能力的培养,即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我们都清楚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前提条件,若没有了这个着力点,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篇章“语言点”呢?

三、阅读课中知识点的教学要想贯彻“高效”教学策略,首先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1.英语语言教学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主体,教学中应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再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自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各不相同的。因而,教师在教学前应针对“学生需求”做调研和分析。比如,教师可以印发预习提纲,在课前把它们分发下去,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各自的语言重、难点,并把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为课堂的讨论和讲解提供依据。

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就十分注重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并采取各种办法了解不同基础的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通过自己制作问卷、课余畅谈的形式,用真诚贴心的语句,设置科学合理的选项,让学生由衷地向老师反馈自己的实际情况。久而久之,学生积极反映自身困难,努力探究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2.篇章“语言点”的讲解必须贯彻语境为先的原则

任何词、短语、语法、话题和功能都应是有一定情景的语言现象。教师的示例或阐释必须是有完整语境的文本或篇章。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给出语义正确、语境真实、语用合理的句子,还要关注学生真实的兴趣和困难。“语言点”的剖析应基于上下文的分析和推理,不可孤立罗列语言知识。教师要告诫学生,对一个词义、短语、语句的理解不应就事论事,不可望文生义,而应借助于背景知识、前后文和图式进行理解。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解决阅读理解题目困难的原因,都是不能从全文全段的角度把握文章主旨,而只从具体的词汇和短语出发做题。为此,我专门拿出时间训练学生的语境把握能力,通过设计专门的素材和题目,训练学生从上下文揣摩词汇含义、短语含义和寻找正确解题思路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在这方面出现的失误大大减少,学习成绩和学习英语阅读的信心也大大提升。

3.教师在进行“语言点”教学时也应该坚持“知技合一”的原则

能力来源于基础知识而又高于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需要能力而又促使了能力的形成。既没有脱离基础知识的能力,也没有不需要能力的基础知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样具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语言点”教学时,无论是备课安排上,还是教法的采用上,都要贯彻“知技合一”的原则。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对课本的充分利用,笔者带领学生把英语课本上的阅读文章作为训练“知技合一”的最佳战场。首先,学习基础知识,使学生在一遍遍的阅读和朗读中掌握具体词汇短语、句型句式,达到知识层面的验收合格。同时,在学习课文和提升训练中,把课文当做试验各种阅读能力技巧的素材,把各种提升阅读速度、强化捕获信息能力等的训练项目,通过课文加以实践和强化。这样一遍遍的学习下来,学生不仅发现重要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已经可以达到流畅记忆的程度,而且为课外的阅读和考场的阅读,储备下良好的方法和技巧。

4.提倡精讲多练

语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而,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学活动要以语言实践为基础,要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意味着教师应尽量减少说话的时间,确保学生足够的训练时间。

在进行语言知识训练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贯彻从领悟、机械训练到实践运用的循序渐进的步骤。笔者将课堂营造成一种自主和高效的氛围,学生已经掌握和感觉困惑的知识,都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到我的教案中,然后笔者再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进行课堂设计和时间分配,争取把关乎最大多数学生和最重点的知识首先讲解透彻,再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个体以不同的点拨和指导。此外,笔者时常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告诫学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他们对阅读培养起的日益浓厚的兴趣以及课外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来看,精讲多练的方法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受用。

5.“学得与习得”并举

所谓“学得”是指(通常是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有意识的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即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显性知识。这种学习是系统的、正规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自己对语法书的阅读而了解到一些语法规则,并且能感悟和谈论这些规则。而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自己读背、领悟、写作而获得。鉴于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应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1)加大课堂语言训练的密度和节奏,尽量扩大课堂容量。

(2)在课外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途径来运用英语语言知识。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得与习得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把双刃剑。此外,笔者还通过设置英语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等,大大扩展学生的课外学习空间,给他们创造更多可以学以致用和相互促进的契机。良好教学成绩的取得,不仅与高效率的课堂紧密相关,与课堂外的努力用功也是息息相关的。

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英语阅读的新技巧新方法,始终坚持使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引导和兴趣涵养,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地运用实例教学,许多学生取得了很明显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仅是英语成绩的提高,还有学生从学习英语中获得的信心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才是教学最大的成功。在阅读课知识点的教学中,只要处理好了以上关系,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不仅体现了新课标的本质要求,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语言作为载体的功能,促进了学生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祁光颖,吕爽.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06).

[2]祖瑞.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06).

[3]刘润清.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2).

[4]杨丽.语篇知识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相关性[J].现代外语,1996(02).

[5]李艳.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所关注的几个问题[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临安市锦城第三初级中学)

上一篇:如何开展地理生本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