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07-11 01:37:11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探讨

【摘要】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针对性、有效率的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探讨

一、我们应比较新旧教材的教学思想在哪些地方存在差异,找到转变教学思想的方向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历史,总是在“学科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之间来回摇摆,有时以“学科”为中心,有时又以“社会”为中心。但从70年代末,我国恢复高考以来,人教社出过的几套教材,课程模式是基本固定的,虽然相互之间有一些差异,但在编排思想上来看,则属于大同小异,都是侧重以“学科”为中心,偶尔照顾社会的发展来编排。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是以课堂为中心的,强调以统一性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从师生关系来看,是以教师为本体的,强调教师的权威与作用;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是以注入式为主的,强调教师的灌输与学生的接受。也许有人会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演”,就要制订纯粹的人本主义课程,把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贯彻到底,这也是偏面的。其实,美国早在70年代就施行过纯粹的人本主义课程,但几年以后,他们发现,过分地强调了学生个人的需求,忽略了社会的需求和学科本身的发展,是“不完全的、不稳固的”,从而爆发了一场席卷全美的“恢复基础”的教育运动。看来,单一的人本主义也是行不通的。

新教材是以“一个中心”――学生的发展、“两个基本点” ――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组织起来的,我们应该摆脱“让学生学会”的传统的教学思想,建立起“让学生会学”的现代教学思想,切切实实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我们教师在适应新教材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5.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下,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怎样合理地建构

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2.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的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

4.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上一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下一篇: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