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时间:2022-07-11 12:23:22

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学科内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注重应用价值,力求反映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同样,表现在评价体系的改革中,中考命题中生活化数学问题题量增多,题型求新、求变,且涉及面不断拓宽。由此,生活化问题教学引起一线教师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大热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教材中、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及数学学习中,生活化数学问题总体反映出题量增多、题型多样、涉及面广的特点,这些问题强化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强化这类问题的教育功能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生活化数学问题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从模拟生活情境入手,渗透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表演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实际化、生活化。如:在学习“整式”时,我设计了这么一道题目:假设教室里座位的行数是x,用式子表示:教室里每行的座位数比行数多1个,教室里总共有多少个座位?教室里每行的行数是每行座位的2/3,教室里总共有多少个座位?判断上面式子哪个是单项式,哪个是多项式,并写出其系数和次数。这样利用身边的生活场景,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探究,学生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网上搜索资料,体会数学的价值

要敢于鼓励学生网上搜索资料,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形成过程,扩大知识面,体会数学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开展网上数学实验,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来胧去脉。例如:几何画板和图形计算器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过程,从数学现象中去发现、归纳数学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十分有益。例如几何画板和图形计算器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过程,从数学现象中去发现、归纳数学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十分有益。

三、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学生的成长发展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一个积累经验、不断成熟的进程。学习心理学表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发生与保持是和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同样,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和兴趣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和其数学生活经验的积累息息相关。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在思维和情感上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因此,通过研究性学习、模拟实境、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边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寻找与搜集和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到的数学方法去解决。如学过“相似三角形”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测量操场边旗杆的高。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学生提出找根长竹竿量……这时,老师拿了一把1米长的木尺,笔直地竖在旗杆旁。在阳光下老师指着旗杆、木尺问:旗杆、木尺的长与影长有何关系?学生们悟出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测量、估算出了旗杆的高。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四、探究问题的生活化

1、写数学日记。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

3、制作数学小报。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构思、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数学的学习不能再是“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闭门苦修,而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生活化的学习。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练数学,从书本里走向生活,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上一篇:试论历史阶段特征教学法的实施 下一篇:浅说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备课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