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与丝绸之路

时间:2022-07-11 10:49:18

联合国与丝绸之路

[摘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6年6月1日宣布在中国设立丝绸之路投资论坛,以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发展,并将首次会议定在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西安举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出这个论坛,得到了联合国和中国一些机构的支持。论坛的设立促进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联合国;丝绸之路;区域合作;旅游开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6-0011-02

一、旅游促进区域合作与经贸发展

地区合作是帮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消除人类贫困和促进发展和平等的关键。早在2000年和200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就推出了第一期和第二期丝绸之路合作项目。第三期项目也正在酝酿之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中国代表马立克说,希望这个项目和论坛能够成为一种催化剂,促进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合作。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因为货物、人员及思想的自由流动而繁荣。而沿线各国的参与,不仅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稳定,还有利于通过经贸、文化、思想交流与融合,促进丝绸之路沿线的基本建设,加快发展的速度。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3月在北京发起的“丝绸之路倡议”,论坛重点探讨的领域是贸易和旅游,涉及国家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市场、资源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力,将使中国受益。而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无疑也将使中亚各国直接受惠。这个论坛计划每年召开一次,参与者包括丝绸之路沿途中亚各国政府代表、工商界代表和民间社会的代表,目的是探讨丝绸之路沿线的投资机会。

2007年,马立克在兰州举行的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新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贸易和旅游业能否得到较好的发展,将关系到丝绸之路复兴的成败。如果沿线地区的贸易和旅游得不到发展,那么它们的经济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它们突破制约这两个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新亚欧大陆桥因其走向基本上与21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一致,它东起江苏省连云港、山东省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全长1.09万公里。又被称为“新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连接着亚欧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座知名城市,它的畅通将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以及那里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尽管当前的国际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丝绸之路沿线的地区和城市,仍以自身的优势在困境中逆势而上,克服了许多困难和障碍,使本地区的旅游、文化、投资、基础建设等得到了改善和发展。

二、甘肃丝绸之路和长城有独特优势

丝绸之路是国家旅游局对外重点推介的九条热点旅游线路之一,也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主题旅游线路。有“丝绸之路黄金路段”之称的甘肃省,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交融、汇萃之地。古老的丝绸之路从东到西横贯甘肃全境,沿途分布着璀璨的自然、文化珍宝。除了著名的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历史名城外,绵延1000余公里的汉、明代长城,更是穿行于历史画卷之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最佳旅游资源。

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文物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的数据表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8公里,天然险长度为2232.5公里,壕堑长度为359.7公里。最新的长城测绘表明,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裕关”的认识,最终以国家行为重新考证和明确,长城东部起点在辽宁省丹东市虎山乡虎山,途经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城,西部终点在甘肃省嘉峪关。

很少有文物像长城这样承载了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解读长城,不仅要从观念层面入手,也离不开物质层面的探索。而嘉峪关作为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交汇点,使长城有了新的内涵。作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新的长城调查报告把山险墙也纳入其中,就明确地向社会表明山险墙也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祖先巧妙地利用山险、河险,是修建长城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类运用智慧对自然条件的合理利用。这一新观念对长城的定义产生了很大影响,也为把嘉峪关建设成为闻名西北地区的丝路文化研究中心和长城研究中心,壮大甘肃旅游经济规模,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甘肃的黄河风情、丝绸之路和长城全景旅游线路,是一条饱览大漠戈壁、冰川雪峰、森林草原等自然美景的风光旅游线,也是一条了解哈萨克族、蒙古族、土家族以及甘肃独有民族――裕固族民族、民俗、风情的旅游路线。

甘肃作为全国旅游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虽然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但受观念、区位条件、资金、在世界范围内知名度不够高等多元因素制约,与国际、国内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相比,仍处于投入期和发展期,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旅游业仍是未来经济的增长点

在和平环境下,各国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的增长点。在新形势下,充分利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目前正在运作的丝绸之路新的区域合作项目,以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城市之间的合作,复兴这一古老而闻名的贸易通道,是发展甘肃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重要途径。

丝绸之路甘肃段是一个东西长16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旅游资源虽然富集,但景点分散、规模小,旅游淡、旺季差别明显,很多旅游产品的开发都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缺乏按照市场运作模式的产品营销方式。而甘肃省的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用于促销宣传的费用严重不足,成为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官员认为,让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发挥各自所长,增强地区内及地区间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树立区域共同发展的观念。只有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围绕丝绸之路共同举办旅游宣传和促销活动,才能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良性互动和共赢格局。

甘肃省的丝绸之路旅游带拥有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果能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旅游组织和世界遗产组织的指导下,制定具有突出丝绸之路主题文化特色的、长远的、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突出对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的保护性开发,就能改变过去发展旅游业高投入、低效益和急功近利的增长方式,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起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

生产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断探寻和感知的永恒主题。甘肃省境内古老而漫长的丝绸之路通过不同民族人民之间的商品交换和思想观念的交流,从而保障和提升了沿途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因此,今天的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各省市应该在交通运输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方面相互学习,团结合作,通过开放旅游和实现游客、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动,重现丝绸之路的奇迹。甘肃省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上一篇:庆阳老影:寻根怀祖一画中 下一篇:漫步在阿拉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