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阿拉木图

时间:2022-09-30 06:10:09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哈萨克斯坦东方研究所于2009年6月18~19日在阿拉木图召开了“丝绸之路上的哈萨克斯坦国际学术研讨会”,主旨是讨论哈萨克斯坦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地位及影响。与会人员除哈国本土专家外,还有中国、日本、印度、伊朗和俄罗斯等国学者。

中国学者大多是第一次来哈,除对会议内容感兴趣外,还被哈萨克斯坦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所吸引。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大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2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其他中亚四国的两倍,近乎中国的1/3。而人口相当于我国上海,仅有1600多万。密度不大,空间广阔。从乌鲁木齐到阿拉木图980公里的航程,飞行只需一个多小时。

我们于6月17日下午6点40分从乌鲁木齐起飞,当地时间6点到达,时差两小时。当飞机盘旋在阿拉木图上空时,从舷窗往下看,在一片绿色的世界里没有想象中的高楼大厦,只有隐约可见的网状街道和红色的房顶掩映在树木之中。巍峨的西天山横卧在城市的南面,终年不化的积雪和一碧如洗的山坡,使这座城市有一种依偎在母亲身边那种孩子般的无忧无虑和恬静舒适。

住地安排在果戈里大街奥特拉尔饭店。从机场去市区的路上,宽阔的林阴大道清新而整洁,气候凉爽,花香扑鼻。帝俄时期和前苏联时期留下的俄式建筑精雕细刻,玲珑剔透,摆放在道路两旁犹如海底的珊瑚把城市点缀得古老、典雅而富有文化气息。车辆来往,行人走过,宽松的城市、凉爽的气候,让人精神舒展,心胸宽畅,一路的疲惫顿觉消失。

今天的哈萨克斯坦有131个民族,哈族占总人口的67%,其他1/3的人是俄罗斯人、日耳曼人、乌克兰人、乌兹别克人以及维吾尔、鞑靼和朝鲜人等。哈萨克民族的人种属蒙古人种南西伯利亚的一个亚种。千百年来,这里是民族交融的沃土和文化交流的舞台。很多古老的民族虽如匆匆过客频繁地出现和消失,但他们的基因却留在了这里。据人种学家测定,今天的哈萨克人血统中有70%的基因属于蒙古人种,有30%的基因属于雅利安人种。高鼻、深目、浓髯、卷发的小伙子和金发碧眼、高挑白晰的大姑娘三五成群从路边走过,让人欣赏到一种不同人种间的差异和俊美。

晚饭后,漫步在阿拉木图浓阴覆盖的大街上,望着远去的街道和别具风格的建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深处。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从匈奴那里逃出来后,第一站就到了大宛和康居,即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哈萨克斯坦地区。当时的大宛和康居都是西域大国,大宛有户6万,人口约30万,城邑70余座。而康居则有户12万,人口约60万,是大宛的两倍。张骞的到来,为这个相对隔绝的世界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东方信息,张骞本人也得到了应有的礼遇。国王派出向导和专车,送张骞到了他想要去的大夏和大月氏。以此为标志,汉王朝最早与这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开通了绵延千年的汉唐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历史是一条充满迷雾的河流,它的最初源头、每条支流和两岸的铎环绻庾芨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2000多年前呈现在这块土地上的情景,除《史记》、《汉书》有大致记载外,在希腊的文献和波斯的碑铭中却找不到任何踪影。历史学家们苦苦追寻,但很多问题还是一片茫然。近年在河西走廊出土的悬泉汉简中有若干关于大宛和康居的记载。摩挲着这些汉简,你仿佛能听到中亚使者在前往长安这漫长路途上的脚步和悠扬的驼铃,仿佛能看到来自这块土地上的各国使者、商人绕过湖泊、穿越沙漠、驻足绿洲、行进在广阔草原上的身影。至于它的文字记载,更是最珍贵的历史档案,是研究丝绸之路、中外关系的原始记录。

6月18日下午,有在哈国经商的同胞款待我们。地点选在阿拉木图郊外一个幽雅清静的所在,从市中心坐车半小时的车程。饭馆不大,完全用木头垒建,自然淳朴;远离闹市,没有喧嚣和热闹,但不乏亲切温馨。尤其是席间那萦绕在耳边的优美柔婉的俄罗斯音乐,至今让人为之动情。在这里,我们品尝了有名的高加索烤肉和各种美味,喝了当地最好的伏特加,还深深体验了远在异国他乡见到同胞的那种热情、乡情和血脉之情。

饭馆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齐腰深的麦穗正值传粉灌浆的时节,置身其中,幽幽暗香轻纱般飘浮而来。哈国改制后,私有制已达到80%,大量土地都集中在个人手里。我们面前的这块土地也不例外,没有沟垅,没有界限,整块土地像一块厚厚的没有接缝的绒毯,无边无际地伸向天地尽头。夕阳的余晖映照着随风起伏的麦浪,黄昏的静谧中时有鸟雀从空中掠过。远处的天山已经由碧绿变成了一片黛墨,习习凉风轻柔地撩拨着客人的头发,俨然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曲丰收的欢歌,一个古老而优美的历史故事。

在哈萨克斯坦东方研究所工作的一位朋友巴哈提・依加汉,原是新疆伊犁人,南开大学毕业的博士,后入籍哈国。他曾告诉我,哈国北部有的大农场,早上开着收割机从东往西作业,下午才能开到西边的地头,停下来吃饭睡觉,第二天再从西边起步收割到东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只能单程收割一趟。去年,哈国是世界小麦出口第一大国,位居加拿大之前。面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我浮想联翩。100多年前的1864年,因《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和此后的几个补充条约,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割让给了俄国。这不仅让我们失去了相当于甘肃省同样面积的国土,也给我们留下了百年耻辱。本来是一个家庭的成员,现在却成了邻居。

连续两个晚上,都有同胞或哈萨克朋友陪我们到国家电视塔去观夜景。因为电视塔建在天山脚下一处低矮的山顶上,从这里可以俯瞰阿拉木图的全景,所以政府将此辟为游览胜地。凭栏眺望夜幕下的阿拉木图,同我见过的别的城市的夜景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一片灯火的海洋。但在这片灯火的下面,与中国仅一山之隔的这座城市却让我感到天宫般的神秘。从历史到人种、从文化到信仰、从气候山川到物产资源……在几千年里,在丝绸之路上,他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该做何样的评价呢!他们同中国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样才能理得清楚呢!

哈萨克斯坦不仅幅员辽阔,而且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仅石油储藏量就达100亿吨。2006年7月,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第一条原油管道贯通,西起哈国阿塔苏,东到新山子,在哈境全长960多公里。每年设计输油能力2000万吨。此外中国新疆还与哈边界有多处通商口岸,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已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地下的石油管道所代替,两国人民互利互惠,有着千丝万缕、永远割不断的联系。

上一篇:联合国与丝绸之路 下一篇:最具秋韵的赏秋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