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极地旅游成新宠

时间:2022-07-11 10:48:20

全球变暖,极地旅游成新宠

全球变暖给日渐外温的生念旅游又添新葩,那就是气候变化之旅。参加这类旅行的人就是要找小那些全球变暖趋势已开始产生明显影响的地方,所以极地旅游小可避免地成为最新的旅游热点――

冰川消融引发极地旅游热

著名艺术家袁熙坤为第三十五个世界环境日创作的雕塑作品《极地之急》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尊雕塑下方为变暖的地球,上方为倾斜融化的冰山,一只带着幼崽的北极熊母亲惊恐万分,寓意为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冰川融化,地球生物共同的家园正面临着严重威胁。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资料,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75摄氏度。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冰盖缩小、冰架断裂。德国研究人员曾指出,目前全世界还有约16万处冰川,而它们正在快速消融。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面积比19世纪中叶缩小了三分之一,体积减少了一半。另外,气象观测发现,过去几十年,北极永久海冰在减少,冰川和冻土在融化。欧洲航天局专家根据卫星图片分析后发现,2006年夏季,欧洲北部至北冰洋区域大约5%至10%的永冻冰开始松动融化。有关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时,除了某些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冰川会得以幸存外,其他冰川都将不复存在。

保护还是毁灭

詹姆斯・布鲁斯兰(James Brusslan)是一位专打环境官司的律师,气候变化问题时刻萦绕在他心头。他骑自行车上班,所供职的那家芝加哥律师事务所已对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作了补偿。他给朋友们的运动型多用途车(SUV)贴上警示语:我正在改变气候!听我详细道来!

为了掌握气候变化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年已半百的布鲁斯兰最近花2800美元去了一趟格陵兰,到那个北极圈以北约200公里的地方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徒步野营。“我想看看正在发生些什么。”说这话时布鲁斯兰的视线停留在了一处峡湾尽头的冰川上,巨大的冰川在那里正分解为一座座冰山。“10年之内,它可能就不存在了。”他下一步计划前往中国四川,考察那里不断融化的冰川。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气候变化之旅感兴趣,这里面既有环保爱好者,也不乏世界各地的旅游家。但也有人说,这类旅游的一大讽刺之处在于:旅行所借助的火车、飞机和轮船等交通工具都会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据联合国的统计,现在每年有150多万游客到北极观光,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只有100万。夏季的延长和气温的上升使北极地区的浮冰减少,所以现在游船可以驶进从前无法到达的地方,这又使人们对环境产生了新的担忧。

杰夫・格扎德(Jeff Gazzard)来自英国倡导减少飞机尾气排放的组织Aviation EnvironmentalFederation,他表示,生态旅游者所乘坐的飞机也会加剧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所以如果去马尔代夫旅游是为了保护环境,可最终结果却会使之淹没于大海之中,那么这个旅游还有什么意义呢?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中的一片狭长的群岛,高出海平面约3英尺,如果全球变暖造成洋面上升的话,它就会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 archipelago)地处北极地区,有些到此观光的游客希望能看到因大冰原融化而浮出海面的新岛屿。斯瓦尔巴政府办公室环境部门主管鲁内・伯格斯托姆(RuneBergstroem)X~此嗤之以鼻,称这些岛屿不过是石头而已。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一位英国游客最近试图买下其中一个岛屿,他到岛上,把自己的出价写在一个甜豆罐头盒上。他的这一请求遭到了拒绝。

在过去五年中,到斯瓦尔巴观光的游客人数已激增了33%,达到了每年8万人左右。大约半数的游客乘游船而来。由于上岸观光的乘客人数大量增加,以至于在一些岛上,原本就已经脆弱不堪的植被被破坏殆尽。不仅如此,发生燃油泄漏的风险也会上升;一项新的法律规定群岛东部的船只必须使用船用柴油,而不能使用重油。

当地的野生动植物也受到了威胁,而且这些威胁不仅来自于直接的气候变化。伯格斯托姆称,以前船只很难到达北极熊出没的地方,但是现在由于冰面融化,船只可以到达这些地方了;人与北极熊之间可能会发生更多冲突。

“升温的岛屿”还在升温

尽管如此,全球变暖仍会是极具说服力的促销噱头。美国加州的Betehart Expeditions Ine.推出了一项为期12天的、在格陵兰附近展开的观光之旅,名为“升温的岛屿”。Betchart网站称,冰面融化,使长久以来沉寂其下的岛屿暴露了出来,这有力地表明了全球变暖的速度之快。此项旅游的费用在5000美元到7000美元之间,不含机票。短短几天,已经有38位游客登记参加。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非营利组织Earthwatch Institute为游客组织的旅行包括,帮助科学家在巴哈马群岛研究珊瑚礁,在印度研究气候变化对兰花的影响等。该组织最近推出了一项为期11天的旅游项目,美其名曰“北极边上的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at the Arctic’s Edge).不包括机票的价格介于2849美元到4349美元之间,到加拿大的马尼托巴省监测永冻土中的碳储量就是行程安排之一。

汉斯罗迪・伯格勒(HansruediBurgener)并没有去招揽考察气候变化的旅游者们――他们都是自己找上门来的。去年夏天,数百名游客长途跋涉到他远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客栈,因为在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艾格尔山(Eiger)。地质学家们注意到气候变暖趋势已经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因此预计艾格尔山将有部分山体出现坍塌。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伯格勒发明了一种新型饮料,把咖啡和杜松子酒混合在一起,起名为“岩流”(Rockslide)。

2006年7月,艾格尔峰上一块体积为50万立方米的山体(相当于一座小型摩天大厦)崩塌后落入山谷中。虽然无人受伤,但附近的格林德瓦旅游名胜区都被山崩激起的灰尘所覆盖。而旅客们仍要去山崩发生的地方看一看。伯格勒称,气候变化对环境并非好事,不过它让旅馆变得出名,因此对他个人倒是好事一桩。

大部分到格陵兰的游客都会到伊路利萨特(Ilulissat)镇。这个小镇房屋都涂上了明亮的颜色,而户外那些冰山美景令人叹为观止。科学家称,当年撞沉泰坦尼克号(Titanic)的冰山就是发源于此。

这里已经成为考察全球变暖的前沿。这里1月份的平均气温以前通常都达到摄氏零下40度,但是现在低于零下25度的时候都少见。离这最近的Jacobshavn冰川自2002年后回缩了逾九英里。负责旅游发展事务的省机构地区官员孔纳德・西布隆(Konrad Seblon)表示,这里的海湾不再结冰,渔民们全年都可以出海捕

捉大比目鱼,使得渔业资源不断消耗。

在这个雪橇犬的数量比人还多的五千人小镇里,只今年就接待了美国众议员发言人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l、加州参议员芭芭拉・鲍克瑟(BarbaraBoxer)和欧盟(European Union)主席等大人物。预计伊路利萨特今年接待的旅客将达到3.5万人,而五年前的游客人数仅为1万人左右。

许多到伊路利萨特的游客掏300美元去游览名为厄奇(Eqi)的冰川。在冰川接近大海处可以看到巨大的冰块落人海中成为冰山。就在不久前的一个午后,当一艘满载游客的小船靠近250英尺高的厄奇冰川时,突然一块体积相当于一座小房子的冰块坠入海中,激起6英尺高的浪。

小船顿时受到海浪猛烈撞击而摇摆不定。68岁的挪威人英格柏・马修森(Ingeborg Mathiesen)一边紧紧地抓着护栏一边说: “太棒了,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

而就在一天前,挪威斯瓦尔巴特一艘观光船受到类似的大浪冲击,造成17名英国游客受伤。而马修森明年就打算去斯瓦尔巴特旅游,看看那里的冰山和北极熊。马修森的丈夫埃里克(Erich)表示,我们可不想过等到五年后再去,到那时可能什么都看不到了。

大部分到格陵兰的游客都会到伊路利萨特(Hulissat)镇。这个小镇房屋都涂上了明亮的颜色,而户外那些冰山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旅游不忘环保,如何才能两全其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最新一份报告中说,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极地环境将面临威胁。所以现在已经有一些措施来防止这种趋势升温。总部设于华盛顿特区的国际生态旅游学会(International EcotourismSociety)发起了一项名为“旅游不忘气候”(Traveling with Climate in Mind)的运动,旨在帮助人们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排放来实现“环境足迹的最小化”。

今年3月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SAS)发起了一场活动,乘坐欧洲航班的乘客可以付费至多8欧元来对该次航班的排放进行补偿。乘客所付费用将用于一个可再生能源项目。不过,虽然这家航空公司每个月的乘客人数都超过400万,但其截至9月份仅有约600人次的缴费。

SAS环境事务总监尼尔斯・伊莱克・勒顿(NeilsIerek Nertun)表示,如此少的缴费实在令人失望。

虽然游客并非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责任人,但那些对气候变化有兴趣的旅客也承认这是个两难的事情。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安・帕特里克(Anne Patrick)表示,她对这些地方感到好奇,但亲自前往又会带来更多破坏。这位曾经去过南极和格陵兰岛的教师指出,如何才能两全其美呢,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冰川消融给人类带来了一个严峻的课题,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生存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不能不让人担忧。而如此过热的极地旅游究竟会带来什么,生存还是毁灭?恐怕只有等待时间来证明了。

上一篇:风情万种,肚皮舞 下一篇:天冷了,别让心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