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问卷调查分析及对策与建议

时间:2022-07-11 08:18:41

医患关系问卷调查分析及对策与建议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医务人员“医患关系问卷调查表”及典型案例分析,揭示医患纠纷干扰医院正常秩序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为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及医院正常工作秩序提出对策及建议。方法 对某市医院协会向该市1200名医务人员发放“医患关系问卷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1057份以及国内近年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类、汇总、分析。结果 ①认为当前医患关系从整体上说,比较差占到40.68%;②认为现在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方面所担负的责任主要是受不良诱导过多,缺乏理性思考占到61.68%;③在现今医疗环境下,治疗原则倾向于常规治疗,力求稳妥占46.26%;一切以避免医疗纠纷为主占39.26%。结论 医患关系的紧张牵涉方方面面;医患纠纷是令人揪心的一个极不和谐的社会问题。我们应探索一条人性化的解决途径,而不是采取“医闹”的方式,更不是采用极端残忍的手段打、砸、抢、烧医院,打伤、杀伤医务人员,干扰医院正常秩序甚至造成社会“”!

【关键词】 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干扰危害;对策建议

医患关系已经或正在演变为当今社会的“毒瘤”,影响社会安定,影响和谐社会大环境,影响医患和谐关系的建立和维系,成为蒙在医院和医务人员心中的阴影,造成医务人员的心理障碍,影响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对医患纠纷典型案例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社会、政策、心理、文化等根源进行分析,通过科学分析,让更多人明白处理医患纠纷的科学原则、法治原则、人际原则,从而探索解决医患纠纷的正确途径,求得社会认同,为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作出一定的努力。

1 典型案例报告

《经济观察报》记者谢良兵、田鹏、孙丽朝、朱昌俊、陈娜等写的《同仁血案调查》,《文摘周报》2011年9月27日第16版现摘录于后:

2011年9月15日15时54分左右,北京同仁医院门诊楼耳鼻喉二区,行走中的徐文,被一名络腮胡子男用菜刀从背后砍中头部,徐文瞬时倒地,鲜血四溅。当她爬起来踉跄地跑进嗓音诊室时,并未罢休的男子紧随其后,继续行凶。21刀之后,男子才扔下菜刀坦然地从楼梯间逃走。根据警方公布的资料,行凶男子为54岁的北京人王宝洺。据记者了解,王宝洺,书法家,自称“京城草隶第一人”。被砍者徐文是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43岁,全国著名的嗓音诊疗专家。

2 思考

以上典型案例,不能不发人深省,明白人一看医院和医生都没有过错,何以要引发砍杀医生的血案和社会?

2.1 医患鸿沟难填 医学人文专家王一方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横亘着一条“社会性积怨”的鸿沟。这种积怨的产生,是因为人均收入上涨导致的社会浮躁,道德滑坡的时间窗口和医疗改革的时间窗口,重叠在了一起。而政府对社会保障的夸大与现实中的不平等激化了矛盾。最新的数字是,中国大陆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超过12.5亿的人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制度,但宏大数字背后的现实并不乐观。尽管人人都有医疗保险,保障比例却颇为悬殊。保障最多的公费医疗,可以满足特需在内的各种医疗需求,而在最贫穷地区的农村,新农合的实际报销比例仍不足一半。

2.2 政策误导,积怨难消 “很多思路是错的。”专家们确实说到了问题的关键。政府的相关部门“病急乱投医”,出台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政策,采取了根本行不通的措施。对“看病贵”、“看病难”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在全国范围内一概而论、过度渲染,企图用“平价医院”、“平价药房”来解决,而这些东西很快又在百姓中失去信誉,根本上不解决问题,让大家失去信心。对医改的期望值夸大宣传,既缺乏顶层设计,又缺乏合理路径,使群众、医生对医改都没有底。由于百姓对医改的期望值过高,当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期望发生冲突时,其内心的怨恨油然而生;如遇自身疾病打击或亲人因病致伤、致残甚至死亡,其内心积怨容易引起爆发。如遇别人有类似遭遇,自己也可能引发联想而参与“医闹”,最终导致。所以,医患纠纷是当前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3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医生出于自我保护和安全需要,对患者采取的过度检查或医疗,虽可理解为“无奈”之举,但客观上也使医患互信受到伤害。

从这个层面上分析,“举证责任倒置”其本意是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视患者为“弱者”。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强者”变成了“弱者”,他要保护自己,不得已而为之。其结果又反过来伤害了患者,使医患互信受到伤害。一些地方医务人员头戴钢盔上班,请公安的人当副院长,其目的是对自身的保护,但本质是对患者的不信任,这既是对医院—这个救死扶伤的圣洁的人道主义场所的极大讽刺,也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极大的讽刺。

2.4 医务人员待遇偏低,医疗资源缺乏 由于全民医保体制的逐步建立,群众看病需求急增。许多医院人满为患,医务人员超额劳动,体力透支,又得不到相应回报。医生是医疗行业的核心,也是医改的主力军。解决看病难,关键在医生。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医改就很难成功。因此,提高医生的薪酬待遇,尊重医生的劳动价值,是增加好医生供给的重要手段。只有最大限度解放医疗生产力,增强医疗卫生行业的资源能力,创造有利于好医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看病难才会得到根本缓解。

3 正确解决医患纠纷的对策建议

3.1 创新社会管理,确保医院正常秩序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场所。各级政府应当把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纳入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议事日程。层层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应急手段,从政府到社区有专人管理。已经公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坚决执行,从法制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做到层层抓、抓到底,发现苗头立即处置。把禁止去闹医院当成高压线管理,触不得、碰不得,谁碰谁倒霉。

3.2 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创新调解体制、机制,强化调解的公正性、权威性 所谓第三方调解,是指原属卫生行政部门的医患纠纷调解职能转移到司法行政部门,使其成为独立于医院和患者之外的第三方调解,打破传统的医患纠纷处理弊端。同时独立于医院与政府之外的保险公司负责直接赔付,医院按病床向保险公司交纳“医疗责任保险”。四川省遂宁市于2010年建立了由政府统领、卫生、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医疗纠纷处置协调机构,将医患纠纷纳入全市重大社会风险防控范围,将医疗纠纷调解处置列为政府应急管理重点内容。

3.3 增加公立医院人员及床位编制,减轻医务人员体力和心理负担,增加医务人员工资性收入,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对医院的投入,改善就诊、住院条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缓解群众看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为医患和谐创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宽容的心理氛围。

为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及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对恶性事件的再度发生应采取果断措施,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明。

参考文献

[1] 谢良兵,田鹏,孙丽朝,朱昌俊,陈娜,等.同仁血案调查[N].文摘周报,2011-9-27(16).

[2] 戴廉,王晨,王菁丰.医患鸿沟难填[N].文摘周报,2011-9-27(16).

[3] 白剑峰.好医生为啥这样缺[N].人民日报,2010-8-12.

[4] 刘耿.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两年内将推向全国[N].瞭望东方周刊,2011-09-26.

[5] 陈向阳.中国医患关系紧张致冲突频发[N].参考消息,2011-8-26(16)

上一篇: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10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