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调存准率后商业银行的应对

时间:2022-07-11 05:52:54

浅谈上调存准率后商业银行的应对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自2010年以来,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本就偏紧的银行系统流动性更是日趋紧张。央行日前宣布,自2月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调整至空前高度,对信贷的直接挤压作用将更为明显,商业银行的经营思路应有所转变。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5%的历史高位。据粗略估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资金3 500亿元左右。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媒介,其最传统、最基础的业务就是以一定的价格,从资金供给方吸收以存款为代表的负债。然后以高于资金来源的价格,通过贷款等方式将资金提供给资金需求方。从中赚取利差。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将使商业银行未来经营理念进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创历史新高。无论对商业银行的营运资金管理还是对其经营效益都将带来重大影响。

今后商业银行内部将面临头寸资金紧张的问题,而无法沿袭过去大肆放贷的做法来增加利息收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存贷业务是最传统也是主要的利润增长点,过去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思路是先考虑信贷,再来考虑在给定信贷下如何安排流动性。在银行的流动性备付序列中,流动性最好的资产,除了库存现金、存放同业外,接下来就是债券。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银行债券资产持有量大幅减少,商业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日益趋紧,银行可能在各项贷款业务中做出取舍,例如有的银行会倾向于把贷款发放给那些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优质企业:有些银行则可能会优先满足个人房贷、消费贷款以及个人经营贷款需求。今后商业银行应该开始考虑放缓信贷节奏,在赢利性和流动性之间更多向流动性倾斜,首先考虑确保流动性安全。

为了做大分母,各家银行都会把吸收存款当做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抓存款,是各行的一项长期战略。存款的多少可以反映一家银行的竞争实力、客户基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存款是银行维系客户、服务客户、获取收益的本质。要通过切实抓好客户、服务、产品、渠道等基础能力建设,确保存款持续稳定增长。

毫无疑问,存款是立行之本、发展之基、效益之源。其一,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没有存款的立行之本,经营货币便无从谈起。其二,资产负债业务依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要做大做强资产负债业务,谋求更好更快发展,存款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尤显突出。其三,存贷利差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随着一般性存款的内部转移价格的不断提高,存款的直接效益更为可观。此外,一家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做得越大,就会拥有更为壮大的客户群体,从而为其拓展中间业务等新兴业务提供了前提条件。

重视抓好增加存款工作,必须在客户、账户、项目的存款源头上下工夫。客户是银行的经营之基和利润之源,客户是纲,产品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对公客户要着力加快产品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采取产品套餐、组合营销等形式提高产品覆盖率和渗透率,促进产品与存款间的良性循环。客户如只使用银行的单一产品时,银行的经营成本会很高,包括硬资源和软资源的占用:客户只有使用银行多种或多个产品时,银行的经营成本才会随之下降。因此,只有客户购买更多产品时,银行才有更大的议价空间,且提高运行效率。这是实现双赢的条件。在产品营销的经营活动中,需要将几个或多个关联度高的产品组合成矩阵型的套餐,向客户推介,包括本币金融产品和外汇金融产品。当客户购买一种产品时,不打折或低折扣:当客户购买套餐式组合产品时,则可以降低价格或谈判议价。这样,才能保障银行综合收益水平不下降。

加大对源头性、系统性客户、集团总部和绩优企业的营销:重视拓展政府机构客户、优质事业法人客户、优质金融机构类客户。同时,大力拓展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和市场发展前景、资信良好的小企业客户,形成多元化的对公客户结构。首先把握信息源头,变被动为主动。把信息源头锁定在当地政府商务、招商部门,建立信息跟踪责任制,抢占营销先机。其次拉长营销链条,强调整体联动。分行推出重点客户联动服务办法、新兴客户联络制度,打造“行领导+部门负责人+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的联动营销链,促使拓展和维护客户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密切与重点客户的合作关系,结合国内信用证、贴现、承兑、保理等新业务、新产品的学习和应用,深入培育和挖掘客户业务需求,提高产品覆盖率,提升客户忠诚度和贡献度。最后强化客户服务,加强综合营销。利用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融资策划、财务顾问等服务,既达到以户增带量增、做大做强的目的,同时又为今后其他产品营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对公存款的快速发展。对私客户要在网点转型、差别化服务上下工夫,致力巩固和壮大个人客户特别是中高端客户。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增加存款。

在传统信贷业务利差趋势收窄的情况下,如果不把中间业务置于一个突出的地位全力推进,那银行未来的发展将难以为继,也无法满足客户越来越丰富多样的金融需求。由此可见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家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创新水平和所拥有客户的质量,是传统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志之一,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一家银行“好”与“坏”的标尺。因此,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而肓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通过资产业务、项目投人拉动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二是通过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国际业务、保理业务、表外业务。

上一篇:成本管理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浅谈现代化建设对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