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构建

时间:2022-07-11 05:34:47

浅谈教育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构建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和新的教育生态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给予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我们应尝试着在教育教学发展核心驱动力上,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上,在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上,在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上重新审视和大刀破斧式变革,找到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性,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进而提升国民素质,实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带动力。

关键词:构建;教育;蜕变;前瞻性;评价体系

中国的教育是成功的,它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了一批批的优秀人才;中国的教育又是存在问题的,很多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迷失了自己。甚至有些人走出国门,去寻求更为适合的教育。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痛定思痛地惋惜中不禁开始反思,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要走向何方?

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生态环境下的尴尬

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变,网络、数字信息的交汇,使家长和孩子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而这种社会认知和感受却又与学校传统的知识传授关系不大,从而人们开始进入了迷茫期,开始怀疑教育的功能,怀疑自己的选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的教育生态环境,现代的教育生态环境出现了新的现象和问题,而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已不能符合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而现代教育生态环境却仍在寻找着自己的解答方式。

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时代召唤下的蜕变

当今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教育,甚至把教育发展提到了本国核心战略之上。培养人才,重视人才,把国人教育成能够适应社会,走进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全面提升国民的综合素养,使我国在现代教育中处于不败之地,再次彰显文化大国的魅力,所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面临一次革命性的蜕变。

(一)抓住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什么?是公平、公正。对教师而言,提高社会存在感,受人尊重,提高社会待遇,真正感受到职业幸福感。正所谓“能者多劳”,但多劳者必多得才能体现公平,从而形成公平公正的生存与竞争氛围。对于学生而言,不论出身背景等等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拥有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

(二)增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育教学为学生发展而服务,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能为个人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和找准定位,要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学生的全员化发展,即每个学生都重要,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次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发现培养学生的优势才能;最后是学校为学生全员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发展的平台。

(三)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能极大的调动学校和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能给学校、师生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发展空间,是学校教育发展方向的保证,是对师生发展的一种负责任的体现。教育无小事,它涵盖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综合工程。传统单一的评价制度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学校而言,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昭示着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对老师而言,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培养着什么样的人才。一个科学合理、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已上升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已是提升学校教育能力、教师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创造力有个性的重要推动力。

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要有前瞻性

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技术不断更新,信息数字化的普及与应用,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等等,预示着我们的教育应紧随时展变化的步伐,不断更新我们认识世界的理念,客观性的做出正确有力的教育规划,使教育成为时代文化的引领者。当下,观未来,遥想时代境迁,挑责任于肩。

(一)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导向向以价值观为导向的转变

现在很多学校已经从单一的知识传授中注重学生品德的渗透,这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传统的知识传授对于学生来讲已经能够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实现自我学习,已经渐渐摆脱学校老师的依赖,所以教育教学也势在必行的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人生价值观为导向的教育就摆到了显要的位置上。另外,现在的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都较早熟,懵懂的年纪过于单纯和天真,辨别能力差,容易受环境影响,也容易叛逆,所以体现在现代学生身上的问题就特别多,而传统的管理教育方法往往易堵不宜输,方法死板,不讲情怀,使问题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反而会对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形成素质教育与高端人才培养的分流教育

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成长,都能成功,学生性格特点千千万,而教育就是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一刀切,忽视学生的性格特点,是一种淡化人性的表现,甚至有陪太子读书的感觉,浪费了大部分学生的天赋,形成素质教育和高端人才分流培养的模式可解决这一问题。现在提倡多元化智能论,我想各种智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差,因此每个人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也是我们教育本来就应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三)网络信息交汇,数字媒体信息技术促使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科学技术也是教育发展的生产力。传统的以学校、教室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已慢慢的退出舞台,网络数字媒体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掌握,已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开辟出了新的领域。电脑,信息技术的掌握会成为学生未来的必修课,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利用电脑,网络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移动学习”“全民学习”会成为一种常态。

总之,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得以主动,积极,认真学习,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自学和日常生活所需的核心能力。这无疑对学校、教师、学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积极适应就是机遇,被动接受就是挑战。未来的教育有可能就是无纸的教育,无纸的学习和网络的交流。可以想象:未来的教育会有许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徐湘荷. 生态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温远光. 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J]. 高教论坛,2004,02:52-55+59.

[3]刘静. 生态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施路径[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06:92-95.

上一篇:让思品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下一篇:班级管理,中庸教育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