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师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24 04:19:20

如何提高中师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中等师范思想政治课属于一门人文学科,它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中等师范思想政治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中师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思想政治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学生的参与性比较低,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如何提高中等师范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课程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第一要素,合理、准确的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依据,因此:(1)全面理解课程目标,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中师政治课程目标从纵向而言分三个层次:总体目标,统领中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向和要求;模块目标,规定特定课程内容的教学主题和具体要求;专题目标,规定专题内容的特有价值和教学要求。中师政治课程目标从横向而言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目标中的基础部分,只有掌握"双基"方能立足于发展;"过程与方法"目标,重在能力和方法,此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其它两个目标更好的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重在体验与感受,它贯穿于前两个目标,它的实现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体目标的实现,培养出和谐发展的人。从纵向、横向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去实现思想政治课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育功能。(2)贯彻实施课程目标,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理解课程目标后关键的还在于全面实施课程目标,唯有如此,才能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增强教学目标达成的整体性和可操作性,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发展为本"这一课程核心理念,系统分析综合考虑各种教学要素。首先要从"为什么教,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是以"教什么,学什么"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再次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来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即解决"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依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着力点从传统的知识习得、技能的训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正如美国教育学者加涅所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

二、激发课程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很多学生认为政治课难学,需要背诵很多理论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无聊,同时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首先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厌烦政治课的原因,对症下药。其实政治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涉及到政治知识的实例讲给学生听,利用创设情境或多媒体展示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政治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挑选几名学生对所学的政治内容进行表演,用情境再现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台上与台下其乐融融,这样,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客观现实的变化和自己的实践,围绕学生的实际,借助国内外大事,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经常帮助学生阅读各种书籍,如《半月谈》、《时事》杂志等。例如,朝鲜半岛问题,韩国在短短的一个月举行许多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每一次军事演习美国都参加?你认为中国会有什么想法吗?教师可以根据实践和教材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回答这些问题,并让学生讨论。这些事件有什么样的政治背景?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课本知识与政治结合在一起的事实,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学因为生活而变得更加精彩,更具有实效性,学生的生活也因此而更富有知识的韵味和朝气,充满生活气息的中师思想政治课堂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师要掌握最新的政治动态,对课本的内容及时进行延伸和拓展,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课本中相关的内容统一进行指导,并通过表演和录像等方式呈现在课堂上。要想将生活之水真正引入到中师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教师绝不可以忽略生活这一活性的教材。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和相应的生活体验中感知事物并认识事物,并能够在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教师也可以在保证学生的安全下多带领学生出去走走,亲身体验周围的生活,到社会的大课堂中提升自身各种生活能力,让学生带着体验生活的投入到承接新知识的姿态中去,学生们只有获得了真切的生活体验,技能和素质才能内化到他们的心里,产生应有的积极意义。

四、重视发展性评价,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中师思想政治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1)完善评价的主要内容。主要评价中师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在知识掌握方面既包括大纲规定的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在能力发展方面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的考评,又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只有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才有可能保持教学评价的全面正确性。(2)明确评价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 (3)采取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包括结业和升学考试,作为中师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在提供多种题型的同时,倡导综合的、开放的题型。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价,要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采取灵活的方式,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

上一篇:在ESA理论指导下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与研究 下一篇:让思品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