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大班环境的创设

时间:2022-07-11 03:33:07

浅谈幼儿园大班环境的创设

[关键词]幼儿教育;大班;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56—01

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我们到兰州实验幼儿园曾多次学习,发现实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布置的很有特点,使我深受启发。下面,我就对大班环境创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环境创设应显幼儿的参与性

大班的幼儿年龄均在5—6岁,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表现为好奇、好问、好学,有意注意开始占明显优势。孩子能够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愿望和情感,向人们述说自己的存在。利用这一特点,我班的环境创设都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提供各种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求。以前,每个学期的环境布置是老师们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总是加班加点,精心为孩子设计、制作和布置,当孩子们进入充满童话色彩的教室时都很兴奋,拍手叫好。这时,教师心中就会倍感欣慰,觉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孩子们对墙上的布置就漠不关心了,墙饰形同虚设,没有达到教育的作用。在学习了《纲要》以后,我意识到应该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让幼儿在与环境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于是,我决定引导孩子参与环境的设计和制作。

首先,引导幼儿参与墙面的设计,确定主题。如,结合我园的课程《热爱家乡》,我们在开学初确定了我班的主题墙饰《春天的故事》。其次,引导幼儿参与墙饰的制作。经过讨论,孩子们进行了分工,绘画能力强的孩子负责制作图片,动手能力强的幼儿负责粘贴动物、花草、房子,其他孩子负责剪花的工作,用于装饰图片边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很高,三天时间就把所有工作完成了,尽管孩子们的制作较粗糙,但却融入了他们的情感与智慧,体现了孩子们之间高度的合作精神。通过让孩子们参与环境的布置,不但加强了孩子们对春天的认识,增强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意识,而且这个过程还向孩子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

二、在环境创设中真正实施幼儿为主体

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幼儿创造精神的培养,而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幼儿到了大班以后,无论思维、个性和其他方面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所以,要做到环境的创设中真正实施幼儿为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老师起主导的作用。例如,我班的墙饰布置“不一样的衣服”,我先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不同职业的人衣服有什么不同。一起确定这个课题后,启发幼儿讨论怎样用这墙来表现这个课题。有的幼儿说“把不同职业人的照片贴上去”,有的幼儿说“用画画来表现不同职业的人穿的衣服不一样”等等。当确定了用绘画来表达后,就请幼儿各自去设计,最后将评选好的作品作为墙饰内容。整个活动过程不仅给幼儿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还促进了幼儿智力和体力的发展。

三、结合自然环境,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

我们创设了幼儿能参与感知的环境。有植物角、饲养角等,添置了大量可供幼儿观察、动手的物体,幼儿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为了让幼儿系统地认识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生长过程等,我请家长在小河沟里捉些小蝌蚪或买几条小鱼等,让幼儿带来放在教室的饲养角,由于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从家带来的,自然就非常喜欢它们,就会主动去喂养,去照顾它们,更会保护它们。通过饲养小蝌蚪,幼儿能清楚地观察到小蝌蚪的整个成长变化过程: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慢慢变短、最后变成青蛙。

总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创设最适合幼儿的环境,使环境成为幼儿的另一位“老师”,永远支持着幼儿的学习,追随着幼儿的兴趣!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在贯彻《纲要》的同时,还要全面透彻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认识环境这一重要资源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全面、和谐、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上一篇:谈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下一篇:浅议高中生物教师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