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进步

时间:2022-08-15 04:58:37

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进步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教学模式;课堂展示;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47—01

新一轮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在课改精神的指导下,笔者不断学习各种关于新课改的理论知识,研读新课程标准,努力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力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谈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认识。

一、转变理念,提升认识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满堂灌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改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涵,提升教学水平。在课堂中实现教与学的角色转换,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且在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整体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层面、不同的智力领域得到相应发展。

二、聚焦课堂,优化课堂

1 扎实预习,夯实基础。预习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学生预习的结果直接影响着课堂中掌握知识的层次和水平。尤其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另外,预习的内容要合理,既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又要延伸到教材之外,以期扩展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积淀语文素养。为了让预习扎实有实效,笔者不断总结,把预习内容细化到字词具体化,问题细小化,使预习内容落到实处。

2 走上“讲台”,主动展示。课堂展示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具体表现。预习中要善于思考,展示时要善于表达。思考的问题与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要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就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新课改中,语文教学绝不能忽视对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才能有勇气走上讲台,成为其他学生的“小老师”,才能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因此,笔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上台展示的能力。首先要求声音洪亮,语言简单、明了。其次要有自己的见解,讲解时要用上“我认为”、“我觉得”、“我想”诸如此类的开始语。最后要有恰当的体态语言,比如用手指着黑板讲解等。笔者先在每个小组挑选一两个学生做表率,然后让他们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最后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自如地表现自己。

3 合理评价,积极参与。课堂评价决定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评价是多样的,有语言,也有掌声,有教师的评价,而更多的是来自同学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小组的合作意识。根据班级情况,笔者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评价标准,由小组长计分。评价内容从课堂纪律、小组合作参与情况、小组内成员展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背诵默写情况等方面进行。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尤其是调动学困生参与,评价标准规定课堂展示精彩满分为五分,学困生发言加四分,其他学生发言加两分。每天小组内成员都遵守纪律,作业能认真按时完成,当天小组加十分,小组内成员课堂积极合作学习,主动参与展示发言,当天小组加十分。每周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这样评价,有利于调动小组学生的积极性,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性,更能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总之,新课改任重而道远。作为学校,必须搭建课改平台,引领教师转变理念,积极投身课改,才能改出出路;作为教师,必须努力尝试,放手大胆去进行课改,才能改出成效;作为学生,必须端正思想,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做到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才能学出成绩。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坚持实施新课改,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学生的发展,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知识带给他们的无穷的乐趣,进而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中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精心设计教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