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研究

时间:2022-07-11 12:41:28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研究

【摘要】“兴趣”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教育话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先哲们关于这一课题的见解颇多。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新的化学课程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在更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教师们在教学中首先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对初中化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个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巧妙上好化学启蒙课《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设计趣味化学实验,使学生感受神奇的化学世界

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老师们要在绪言课里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白纸显字等等。学生感到十分新奇,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化学实验的教育价值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神奇,绪言课上,其更大的教育价值在于播种探求化学科学的种子以及激活学生的思维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内涵,并精心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当堂解决,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出现)留下悬念,将学生引入神奇的化学世界。

2、讲述化学发展简史,使学生增强热爱化学的感情

化学科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一部化学发展简史,涉及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方方面面。教学时,介绍化学发展简史应避免简单的史实铺陈,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可以适当穿插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充分挖掘化学发展简史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论。用化学家孜孜以求真理,为科学发展的献身精神(如拉瓦锡、道尔顿、居里夫人、门捷列夫、侯德榜、诺贝尔等等)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学习化学的欲望。

二、协调师生情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

老师和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某科老师的情感和兴趣,可以直接迁移到该科的学习上来。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高度的师生情感交流,防止和消除情感上的隔阂,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谈,学生同样会爱护你,尊敬你,会愿意与教师谈心、交流思想。但是,通常由于“师”与“生”的界线和教师的“威严”,使很多学生敬而远之,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容易产生难以跨越的隔阂。这时,我们教师也只能进行教学,就无所谓育人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对学生的个性及精神世界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诚的信任。这样,教师用实际行动为楷模,才会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三、用艺术性的语言丰富化学课堂教学

语言的风趣,幽默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灵感的钥匙。原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极易形成愉快欢乐的学习意境。

例如,在讲氢气(已验纯)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为强调顺序操作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操作顺序,可配以顺口溜: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可能炸,后者颠倒定氧化。顺口的韵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又如,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也可用“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字概括,可用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四、体现化学实验教学特色,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观察的关键现象上来,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增加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机会。学生通过独立实验,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另外,可根据教材内容,自行设计实验,通过直观有趣的实验现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活泼有趣。如在学习Na2O2性质时,有一条是关于Na2O2和H2O可以发生反应放出氧气,那在学习这个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滴水着火的实验:(1)向蒸发皿中依次加入5g氯酸钾粉末,5g蔗糖和2―3g Na2O2。把过氧化钠放置在最上层。(2)用长滴管向过氧化钠上滴加数滴水,然后迅速离开,容器里立即起火燃烧,火花十分明亮。学生必定对这个实验充满好奇,相对的后面的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多元化习题教学,拓宽思路

化学习题浩如烟海,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选习题,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由表及里,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考虑化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具体做法为:1.逐步提问,打开学生思路。据题中所涉及的关系设置一套由浅入深能击中问题要害的提问,层层剖析,以求得学生的解题思路的形成。2. 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不要单纯用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应灵活多变,拓宽思路。3.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比如在学习烷烃通式时,我们可以通过展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概括出它们的分子式,然后再逐步深入,让大家思考己烷的分子式,一百个碳的烷烃的分子式,通过这么一步步地由浅入深,概括得出烷烃的通式。

总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求实欲望和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应积极采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能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好化学,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积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

参考文献

[1]张贤明.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甘肃教育. 2006(20)

[2] 王天存.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 青海教育. 2005(Z3) :88-88

[3] 孙进科.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云南教育. 2004(29)

[4] 丁金亭.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J]. 内蒙古教育. 2004(05)

[5] 李桂英.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9(02)

上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与评价 下一篇:让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