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导学,给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时间:2022-07-11 12:28:11

“精心”导学,给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活动单导学”是教师以“活动单”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彰显了生本教育的价值取向。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以来,在为学生变得“说的多了、做的多了”高兴的同时,一些忧虑也随之而来:有的课堂,由有声的教师教学变成了无声的活动单自学;有的课堂上,教师哈欠连连、无所事事;有的课堂,听课者听得乏味,趣味索然;有的课堂,授课干脆变成了习题课。

课堂教学不是“独角戏”,“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同时也注重教师的“导”。某市教育局局长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有弱化甚至无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倾向。事实上,课堂无论怎么改,教师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导学时间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这就要求教师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展现自我风采,让学生从中感受自己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而展现课堂教学的活力。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心”着手:

一、课堂导入要精彩

采用“活动单导学”的课堂导入与传统的课堂导入有很大的不同,就是要求简练、省时,能够迅速入课、入题,为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和合作预留宝贵的时间。

课堂导入要“精彩”,不在于话多,一句名言、一个成语、一则寓言故事本身就涵蕴着丰富的知识,还有俗语、谚语被语言学家称为“大街上的智慧语言”,亦能起到“幽默”的作用,为课堂教学增色。例如,在讲《范进中举》这一课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后请学生说出它们共同蕴含的思想,从而顺势引入《范进中举》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趣从事学习和思考。”而精彩的课堂导入就是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的前提之一。

二、课堂点拨要精妙

教师精妙的点拨是课堂冷场时的援助之手,是学生迷茫时的明灯,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在课堂上当学生的学习遇到阻力时,教师的点拨要及时、精确、到位,具有拨云见日之功效;点拨要精彩,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平淡为激越、化腐朽为神奇。

课堂点拨不一定都是通过言语来实现的。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自主研习和合作探究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因思维定势而出现差错的情况,教师无需用任何语言,若用迷惑的表情加以暗示点拨,学生便会十分敏锐地调整思维角度,另辟蹊径,走出误区,找到正确的思路。如在学习《变色龙》这一课时,为分析概括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的特点,教师不妨结合课文内容,依据狗主人身份的变化顺势呈现出主人公的表情,学生结合内容,依据表情变化很快就能概括出主人公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媚上欺下的特点。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面部表情是人的内心世界最灵敏、最复杂、最准确、最微妙的“晴雨表”,教师可以通过表情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十分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三、课堂评价要精诚

《庄子·渔父》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课堂评价应该丰富而灵动,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让精诚的课堂评价真正成为学生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永恒的瞬间”。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导向尤为重要,但一些程式化的“很好、不错、真棒、太好了”似乎给人为评价而评价之嫌,缺乏“精诚”。

首先,评价要真实。教师要密切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关注学生个体,尊重差异,寻找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的“真实”,促使不同的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坚持以鼓励为主,讲究批评的艺术,不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如,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把评价重点放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上面,而不是只看一些表面现象:小组讨论热闹、学生之间争论不休等。

其次,评价要真诚。这就要求教师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无需多言,哪怕一个会心的微笑都能展现一个“真诚的我”,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是从教师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远离了虚伪,远离了做作,才会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

四、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练

语言精练,这是由“活动单导学”课堂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教师课堂导学的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最有效、最直接的导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就必须简明扼要。怎样才能做到语言“精练”?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整合教学资源,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慎重考虑:需要讲哪些话?怎么讲?提哪些问题?怎么提?哪里要多讲?哪里要少讲?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语言精练。

教师的语言若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则是无声的语言。教师在上课时要时刻把注意力放在每个学生的脸上,观察学生的表情,揣摩他们的内心变化,当他们听懂了讲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不要再重复了,要让学生多讲、多练。俗话说:“百听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语言不在多,而在于精,要达到“多一句则赘,少一句则废”的境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并不是为了禁锢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而是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真正做到导入“精彩”、点拨“精妙”、评价“精诚”、语言“精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正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之所在。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巧用口诀记单词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