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7-10 11:18:58

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许多高校都对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抱以高度重视的态度。近些年许多大学内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过于形式主义,缺乏创新,形式较为单一,组织不完善,考评缺乏科学性,总结宣传不充足等等。所以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及时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保障

机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化改造与革新。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不足 建议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它帮助大学生们直接了解社会,认识当前国情,锻炼自己的毅力,增强个人才干,培养良好的品格,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社会实践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学的教育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指常规的课堂教育,在课堂教育中,我们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而另一个就是社会实践教育,在社会实践教育中,我们学习的则是社会技能,即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没有实践经验而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将在社会的洪流中被淹没,对于大学生来讲,社会实践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给我们一个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机会。

1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熟悉社会,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现代的大学生都是在书本中吸取知识,在知识中慢慢成长,但是对我国的国民实情知之较少,真正的社会复杂程度并不是在学校中的书本知识中所能了解的。学校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封闭的,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可能就只限于听讲座和浏览新闻,所以社会实践则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深入社会的平台,让学生们真正的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从每一次和人民群众接触的经历中升华思想,加强个人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2有利于大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技能,拓展才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所以社会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因此,要想在社会的洪流中站住脚,就必须拓宽自己的专业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发展自己。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最重要的是真正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在实践中,大学生们可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发挥出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技能,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达到拓展自己才能的目的,有利于以后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

3社会实践能够完善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作为实践者要和不同的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其中有社会各行业的人,有老师,有公务员,有普通民众等等,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中学会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与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了学生们的个人素质。

社会实践的面很广,近年来许多大学都有组织或者学生自发的得到学校批准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多数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是参与者更是组织者,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要独立的面对一些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解决事情的能力。

二社会实践存在着众多不足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讲有诸多好处,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任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要想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就必须克服这些问题,扬长避短,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作用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1社会实践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目前,有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流于形式的问题。原因大多是缺少必要的经费和来自于社会的支持。就暑期社会实践来说,好多学生只是把暑期社会实践当做必须完成的作业,所以在实践中都是走马观花似的敷衍一下来完成任务,拍些照片,写个总结就算了事,完全是应付差事,草草收场。社会实践的重点应该放在“实践”这两个字上,实践就是亲身去做而不是看人家做,许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分太大,有的甚至打着社会实践的幌子旅游,没有真正的达到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目的,更没有达到实践的目的,又何谈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收获。

2社会实践形式老套,缺乏创新性

长时间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有各校团委来组织,所以真正投入到社会实践中的多为学生干部,除此之外,各校团委关于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力度和指导力度都不够,导致社会实践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其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较为单一,有些高校更是“一切从简”只是让学生发些传单,写写感受了事,并没有把社会实践的精神真正的传达下去。而且,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也不合理,大多集中于寒暑假,范围太窄,时间较短,,没有长期性的定点实践基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生社会实践也要讲究创新,不要总是搞一种形式,要扩大范围开阔眼界。搞出新花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而且能够扩大实践范围,深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达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结合。

3社会实践的总结评比缺乏科学性

总结是评比对社会实践的理论形式的升华,可是有的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总结评比标准过于简单,比如说,有的大学将社会实践是否有媒体报道,什么级别的媒体报道当做评比的标准,导致社会实践流失了其科学意义和社会实践的实质精神。

三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建议及意见

1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识

许多大学生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够,所以提高他们对社会实践的价值认识是非常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并不是给大学生带来什么物质财富,而是帮助学生们升华自己的个人价值,在社会实践中要懂得以学习为主的观念去看待它,社会实践是为人民服务的,也是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

2要完善社会实践管理机制

社会实践是针对于校外的活动,相对于校内来讲更难于组织及管理,所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迫不及待。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实践情况对较突出的学生提出表扬并给予奖励,并根据不同情况评选出“组织奖”和“个人奖”。并且对每一次社会实践进行高效率的总结,做成总结报告并加以存档。

3创新实践,科学实践

出彩的社会实践在于创新,社会实践组织的有意义才能吸引大学生加入进来,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好多人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刻,总以为社会实践就是老传统的“三下乡”所以不愿意参加,所以要创新实践,实践创新。除了要创新还要懂得科学实践,有了科学的指导,社会实践的体制才会更加完善,实践才会更加顺利的完成,科学的力量不容忽视,科学指导实践,实践让学生成长。

4加强社会实践的定点基地建设

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们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为社会服务的桥梁。要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是不行的,所以实现社会实践基地的固定性,稳定性才能使社会实践持续性长期性发展,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实践中学到知识。

总而言之,大学生社会实践应从单向型转向复合型,提高科技含量,体现服务社会的价值,积极创造精神财富,使广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既受教育又增长知识和才干,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且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推向更高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子健.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1):62~63

[2]范旭峰.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奉献“两会”[N].中国教育报,2005-03-12(2)

[3]柯昌万.在社会实践中长才干--西北工业大学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纪实[N].中国教育报,2004-12-30(2)

[4]韩明涛,王秀成,刘心义主编.高校社会实践论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上一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问题及思考 下一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现状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