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时间:2022-07-10 07:33:41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枯燥无味,但教师只要能教会小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那么,就会让小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非常容易,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呢?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一谈。

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小学生思维比较单一,灵活性比较差,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的思维,不能就题讲题,许多时候教师怎么讲学生也不理解,但如果能先举出一些简单的知识让小学生理解,然后再逐渐与复杂的知识联系起来,就会使小学生一点一点的完成所要学习的知识。

二、由直观到抽象

小学生对能看到的直观事物比较容易理解,而看不到的抽象事物让他们理解起来就会产生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先让小学生去看一些直观的事物,然后再利用直观的事物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抽象的事物,这样小学生就很容易去理解一些抽象的事物了。例如:在讲三角形时,小学生在脑海中可能没有三角形这一概念,那么教师可以首先拿出一些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的物体让小学生先亲眼目睹,然后再去讲解这一概念和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样小学生的思维由直观逐渐转入到抽象中来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更新角度

在小学数学中,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一个班级有学生56人,男生占5/8,男生有多少人?”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但对于这样的题型,老师应更新角度重新提出新的问题:(1)女生有多少人?(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3)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另外,在解题时,也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更新角度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例如:“计划修一条长1500公里的公路,前5天完成了计划的1/5,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路还需多少天?”首先老师要让学生积极动脑,采用多种方法解题。

四、经常比较

小学数学题型繁多,可以让小学生在做题时多进行比较,因为比较是一种确定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过程,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和进行比较的思维习惯。如: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性质、运算、应用时,就可以用其与分数比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中学会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学习的思维方法,这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训练学生的比较思维。

五、加强说理训练

小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分数时,由于小数与分数要经常相互转换,需要综合运用一些所学过的知识,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那么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知识点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分数相互转换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就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精心设计问题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能激活起来。

总之,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启发小学生的思维,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才是重要的。

上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STS教育 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