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时间:2022-07-10 06:24:01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摘 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意识,因而文化意识具有民族性。这种文化意识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模式上,进而渗透于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听力理解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77-02

1 前 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体现

孕育文化的特定环境决定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如今,中西方人通过言行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俯拾皆是,以下列举几条西方人的做法请大家与我国人的常规行为作一对比:

(1)初次见面时的话题多是天气、旅行、运动,而不说“Have you eaten?”

(2)对教师、年长的亲属或朋友直呼其名显得自然、得体,而不说“Good morning,teacher?”

(3)对为表示友好或引起谈话的赞扬之语能大大方方接受,而不说“No,no,It is really bad (ugly).”

(4)在家庭关系上,美国人对父母以及其他亲属几乎没有什么责任,而中国人讲究孝敬和赡养父母。

(5)对异性在大庭广众下拥抱、接吻视而不见,而视同性勾肩搭背者为非正常人。

事实证明,文化差异不仅给对外交往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它对语言学习的阻碍也是许多人始料不及的。

笔者在长期英语教学中观察发现,师生在英语学习中,将所有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误认为掌握这一形式便可在交际中畅通无阻。教师在教学中长期以语言形式为由,使其成为完全脱离社会文化语境的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没有充分意识到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

根据笔者个人观念和体会,老师在英语教学中不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不加强对于文化差异、文化理论的研究,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英语语言、语法学得不错,说话却往往不得体。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中对词汇学习,听、读、说、写、译和各个方面制约着学习者。

许多日常英语词汇就包含着与我国文化相异的内容,如果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就会产生错误的联想,造成意外的“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如看到pan联想到“锅”,其实pan是做西餐用的平底锅,有frying pan(煎炒平底锅)和saucepan(煮菜用深锅)之分。中国人用的大炒勺不是pan,而是汉语的外来语wok。再如,drink的词义可能是“饮料”,也可能是“酒”。而汉语里这两种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尽管英语里有alcoholic drink与nonalcoholic drink(或soft drink)来区分酒和饮料,但西方人愿意用drink来表达这两种概念。因为在西方国家,酒和饮料都是人们日常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而我国多局限于餐桌上。还必须注意的文化差异是西方人在餐桌上一般不劝酒,同时饮酒适量。汉语中我们会遇到“像老黄牛一样干活”、“气壮如牛”等词,英语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会说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为什么汉语用“牛”而英语用horse呢?答案是中国人向来用牛来耕田种地,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牛和马在生产过程中分别成了两国人的好帮手,博得了人们的好感,词语中也就有了如上用法。

在听力理解上的障碍往往也是由于不熟悉文化背景知识所造成的。现举四级考试中“听力测试”部分涉及语言文化及背景知识的题为例:

M: Please buy two packs of cigarettes for me while you are at the store.

W∶I am not going to any store.I am going to see Aunt Mary,but I will get them for you at the gas station.

Q:Where will the woman stop on her way?

A) At a cigarette store. B)At a bus station.

C) At a gas station. D)At Aunt Mary is.

据统计,答对的学生占60%左右,其余40%左右未答对的考生选错的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不知道国外的gas station不仅出售汽油,也出售香烟等日用品这一社情而影响听懂对话中女士讲的内容,直接把C) At a gas station这个正确答案就排除掉的考生估计占相当的比例。

如同中国的民族文化是建立在以孟之道为基石的儒学(Confucianism)上一样,西方文化则是以《圣经》(Bible)、古希腊神话(Greek mythology)以及古罗马神话(Roman mythology)为“支撑点”的。源自这些经书和神话的典故在阅读理解中层出不穷,翻译时颇值得注意。

(1)After World War II Argentina became many NazisNoahs ark.句中Noah(诺亚)是《圣经》中的一位正人君子,深受上帝宠爱。随着人类世风日益败坏,上帝对此痛心疾首,后悔造人,决心用洪水毁灭人类。他事先告诉诺亚备一方舟(ark)以避水祸。诺亚照办,果然幸免那场稀世水灾。故此句应译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根廷成了许多纳粹分子的避难所。”

(2)Japan is very powerful,but it also has its Achillesheels—a small area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few natural resources.

句中Achilles(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英雄。相传他在出生后被其母倒提着在冥河中浸过,除未浸到水里的脚踵外,浑身刀枪不入,其脚后跟则成了他的致命弱点。故此可译为“日本虽然很强大,但亦有其严重不足之处,地狭人多,资源不足。”

教师在批改学生英文作文时,为什么有的学生作文读不懂,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文化知识和相应的思维方式,在写英文作文时只是简单地用英文单词表达中式的思维,这样的文章读起来不免难以理解。由此可见,加强文化教学势在必行。文化差异并非是不可逾越的,只要树立并注意提高文化意识,就能轻松自如地跨越这道鸿沟。

《辞海》云:“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具有地区差异,因此具有传播文化和道德观念,传承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社会标记,体现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性,而文化也影响语言和语言的使用。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当今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个人之间、社会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往随着现代化的通信技术的普及而日趋频繁,跨文化的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其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导致障碍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是不尽相同的。一个国家的哲学、信仰、伦理、心理乃至政治等诸多因素确定在该国的文化中,社会交往必须遵循其特定的规范,其中包括与之有关的语言规范。对于一个讲母语的人来说,本国的这些约定俗成的规范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中极其自然的事情。然而,对于不熟悉这一文化背景的外国人而言,就会形成一个文化障碍。

3 结 论

当今大学英语教师肩负着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为了能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更多地参与跨国界和跨文化的交流,为了保证国际交流的准确和有效,大学英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传授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他国的人文地理、历史传说、风俗习惯、社会风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反过来又会促进其英语水平的相应提高,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准确、流利地进行交际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刘双.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4]孙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贯彻跨文化交际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3).

[5]张丽丽.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9(2).

[6]Bailey,Borlach.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M].Michigan: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5.

[7]Crystal,David.English as an Global Language[M].Lond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ge: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1.

[8]Phillipson,R.Linguistic Imperialism[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9]Richards,J.C,New Interchange[M].Cambrige:cambridge Vniversity Press ,2001.

[10]Kramsch.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90.

上一篇:投资风险中非理性因素影响研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