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互动

时间:2022-07-10 02:36:27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互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过程,

教师只有以真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以情动情,才能

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及情感互动的过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情

感因素,用良好的情感因素去影响学生,去演绎教材。

一、教师应善于调整教学的心态

在特定的条件下教师是属于学生,属于课堂的。教师应该

努力做到,在走进教室之前,把个人的感情暂时冷却下来,作

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的思想准备。教师唯有在良好的教学心境

下教学,才能使课堂成为一个生气盎然的教学整体,才能带领

学生进入教学意境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出色的能力,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要使学生感动,首先教师自己要感动”,要会“运用

教学激情”。这是于漪老师的一贯主张,因而她被称为“情感

派”。她自己在上课和备课的过程中,就常常激情澎湃,热血

沸腾,不能自己。有一次,在讲授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时,她对于旧社会农民们希望破灭后的沮丧和挣扎给予了那么

多的同情,学生们的爱憎感情被充分激发出来,以至于一个平

时温和、腼腆的女生,竟然在课堂上忘情地拍案而起,愤怒地

向欺压农民的米商表示抗议。

二、教师应善于渗透情感的教化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未经人的积极强化和加工的知识,

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所以很快就会遗

忘。”赞可夫的话无疑告诉我们,教学中积极情感是教学双方的动

力,影响教学进程和质量。情感则是双方不可或缺的纽带,也是融

化在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催化剂和黏合剂。

实施情感教育,我们要遵循“善诱与渗透”的原则,努力

捕捉教材里的“文以情生”的“情”捕捉它的细腻与不同。如朱

自清的散文《背影》,文中流露出的那种父子情深的感情,其实

在现实生活中也都存在,所以通过让学生感悟这种情感,再去体

味自己与父母间的感情,那么可以赢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对文学

情感的理解、剖析,对学生影响至关重要的。学生在听讲中感受

到感化和情感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各种新的情感,营造

一种氛围,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动人之处,以一颗赤热之心去解

剖文学作品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欣赏文学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训练,以促进学生情感

的养成。第一类是阐释性的,可针某一篇文、某一事件、某一情感,学

生进行分析解释,从认识上达到基本一致,获得情感认同。诸如,《羚

羊木雕》一文结尾孩子的辛酸发问,引人深思,教学时,引导学生讨

论,可顺手“牵”出《我需要理解》或假设一个场景,让同学们驰骋想

象,续写成文。第二类是模仿性的,可根据已掌握的某一特殊情感设计

作文题,让学生在写作中强化某一情感。我们读《散步》的恬淡亲情,

我们读《背影》中的爱子深情,便可设计一些表达“亲情”为主旨的作

文题,长期这样寻,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经验的体悟必定日见丰富,

正如刘勰说的“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材”。

三、教师应善于构建师生互动的“感情场”

师生互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强化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庄子》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

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想者虽严不成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因

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以情牵引,以情激情,以情

启智,要以丰富的情感激励学生。

报载:江苏梁丰高级中学的袁卫星老师,曾经成功地组

织过一次关于“亲情”的作文。他首先把自己发表过的一篇追

忆已故父亲的文章念给学生听,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使他们

头脑中自然地浮现出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一切。果然学生的这次

作文完成得又快又好。袁老师看过一遍之后,建议他们寄给文

中的亲人来评判。学生们认真修改文章,装入信封,由老师帮

他们寄出,只有一篇长约三千五百字的题为《永远的思念》的

作文是无法寄出的,因为那是一位学生写他百天前病故的母亲

的。不久学生的亲人们纷纷给袁老师回信,谈了他们的感受。

有位身患癌症的母亲在读了儿子写的《母亲的唠叨》一文后,

回了封长信说:“想不到,孩子能理解我的唠叨。他真的长大

了!我此生没有遗憾,以后的路,他能走好……”

随后,袁老师安排了一堂讲评课,读亲人们的来信,读

《永远的思念》。《永远的思念》让全班同学流下了热泪。此

时恰巧有位学生的母亲拿着被子、寒衣来看望儿子,袁老师把

她请进教室坐下,让她的儿子当场口述那篇写给母亲的作文。

学生说地动容,母亲听得也动情。全文说完,全班掌声雷动。

袁老师建议唱歌给《永远的思念》的母亲,给在座的母亲,给

自己的母亲,给所有的母亲。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世上只有

妈妈好》。事后,许多学生都对袁老师说,这堂作文课他们永

生难忘;而袁老师也深感自己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这样的

课,谁能说不是一种感人至深的艺术呢?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善于用真心真情去打动学生、引

导学生,达到师生互动,教学过程酒会变得趣味盎然。只有注

重情感互动,学生情感发展才能走向一个更高层次,教学才有

更广阔的空间,素质教育才有更深厚的底蕴和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铁山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上一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谈如何指导聋生写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