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比较英韩亲属称谓语

时间:2022-07-10 02:27:48

从文化视角比较英韩亲属称谓语

一、引言

亲属称谓语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因此,对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语用失误。英语和韩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印欧语系和阿尔泰语系,其亲属称谓语系统也源于不同的文化――英语文化和朝鲜语文化。本文拟对比英韩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并从文化的视角对这些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探析。

二、英韩亲属称谓语差异

英韩亲属称谓语不管从纵向比较还是从横向比较都存在明显差异,下边将从不同角度对两种称谓语进行对比。

(一) 比较英韩亲属称谓制度

从整体来看,英韩亲属称谓语之间多数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韩语的亲属称谓语既能够区分姻亲与血亲关系,长辈与晚辈关系,还能够区分近亲与远亲以及男女长幼等关系,它的语义功能非常细密。按照莫德克对人类亲属称谓制度的划分,韩语亲属称谓语可以比较精确地描述亲属关系(如,“我”对母亲的兄弟姐妹的称谓和对父亲的兄弟姐妹的称谓是有区别的),应该属于苏丹制亲属称谓制。比较而言,英语的亲属称谓语比较单一,语义功能相对比较模糊,除了可以区分辈份以外,其他的亲属都归入一个宽泛的范畴,uncle既可以指父亲的哥哥或者弟弟也可以指母亲的哥哥或者弟弟,aunt既可以称呼父亲的姐姐或妹妹也可以称呼母亲的姐姐或者妹妹,cousin是uncle的儿子或者女儿和aunt的儿子或者女儿的统称,英语亲属称谓语强调核心家庭,应该属于爱斯基摩亲属称谓

制。[1]

(二) 从纵向和横向比较英韩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纵向比较,英韩亲属称谓语都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关系近的、辈份高的亲属称谓方式多样;关系远的、辈份低的亲属称谓语比较简单。韩语称谓语中,晚辈对长辈要根据不同场合选用不同语体进行称谓;同辈之间年龄小的对年龄大的要根据被称呼者的性别和自己的性别严格按照习俗进行称呼,年龄大的对弟弟妹妹则可以简单称呼为“ ”或者直呼其名;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比较简单,可以简单到直呼其名。英语称谓语虽然整体比较简单,但围绕核心家庭也体现出同样的特征,从有辈份有性别的“grandfather,grandmother”到只有辈份没有性别之分的“cousin”就可以窥见一斑。

横向比较,英韩亲属称谓语的数量悬殊一目了然。仅以长辈一栏uncle和aunt为例:uncle可以用来称呼和爸爸同辈的除爸爸以外的所有男性亲属,不分是血亲的还是姻亲的,而韩语称谓语中却分得很详细,爸爸的哥哥和弟弟分别可以称作“ ”和“ ”,妈妈的哥哥和弟弟则要称为“ ”;英语中aunt可以用来称呼和妈妈同辈的除妈妈以外所有的女性亲属,而韩语称谓语还要根据父系和母系的不同分别称为“ ”和“ ”。

(三) 韩语称谓:内外有别,男尊女卑;英语称谓:不分内外尊卑

英韩亲属称谓语的另一差别:韩语称谓语表现出内外有别,社会地位男尊女卑的特点,而英语称谓语则不分内外并且男女平等。在韩语称谓中,对父亲的爸爸妈妈直接称呼“ ”,而对母亲的父母亲的称呼却要冠以“ ”字,“ ”即“外”,也就是把女性一方的亲人排除在家庭以外了。“我”对爸爸的哥哥称呼“ ”、对爸爸的弟弟称呼“ ”,而对母亲的哥哥和弟弟则统称“ ”,这些称谓语的差别可以体现出韩语称谓语内外有别的特点。另外,爸爸的哥哥和弟弟分别有具体的称谓,而爸爸的姐姐和妹妹却不分长幼,都可以被呼作“ ”,由此可以看出男女在家庭中乃至整个社会中地位的不同。相对而言,英语称谓语只区分辈份,不区分年龄更没有尊卑之分,社会地位人人平等。

(四) 韩语亲属称谓:亲疏分明,长幼有序;英语称谓:不分亲疏长幼

和英语亲属称谓相比,韩语称谓语亲疏分明,长幼有序。韩语用“寸数法”表示亲属的亲疏关系,父母和子女是一寸关系,父亲(母亲)和父亲(母亲)的兄弟是二寸关系,所以,“我”和父亲(母亲)的兄弟是(2+1=3)三寸关系,所以我称呼爸爸的弟弟“ ”,妈妈的弟弟“ ”,“ ”即“三寸”,表示自己和被称呼者关系是叔侄关系,“ ”即“外”,放在“ ”之前,即表示虽然被称呼者和自己也是三寸远,但他是妈妈一方的,不是自己家族成员,远没有自己家族成员亲近,这也是男尊女卑的一个体现吧。而在英语中“第三代血亲仅用grand冠在father(mother)和son(daughter)之前加以类分”。[2]英语中brother就是哥哥或者弟弟,但称呼的时候又很少使用brother, 而是互相称名,甚至对父母或祖父母也可以直呼其名,直接称呼名字的方式使得他们之间不分长幼。而韩语称谓只有长者可以对晚辈直呼其名且有一定的局限性(公婆对儿媳,妻子对丈夫的弟弟妹妹也不能直呼其名)。下对上是一定要有特定称呼的,即使兄弟姐妹之间也要严格遵守习俗,弟弟称哥哥“ ”,称姐姐“ ”,而妹妹则称哥哥“ ”,称姐姐“ ”,哥哥和姐姐却可以呼弟弟妹妹的名字或者“ ”。

三、英韩亲属称谓语差异的原因

亲属称谓语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因此,英韩亲属称谓语的差异正反映出英语文化和韩国语(朝鲜语)文化的不同。

(一) 英韩民族历史文化差异

许多西方国家及英国的文明多数源于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治国主要依靠法律和制度,而不是依靠控制家庭或者家族来维持稳定。另外,西方人比较早推行海上贸易,他们从事掠夺殖民地以及抢占财富等冒险活动,加之经常移民,使得他们比较崇尚以金钱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契约制度,在这种财产私有的社会制度主导下,人们注重个人主义,注重通过竞争强调自我从而淡薄宗族观念。因此,西方国家提倡通过民主管理国内事务,公民权利受法律保护并且人人平等,公民不用依靠家庭或者家族生活,他们是独立的人,个人主义是核心,每个人都要善于开拓、积极奋斗为个人挣得荣誉和功劳。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的个体多喜欢独立,注重私人空间,核心家庭或丁克家庭盛行,家族之间的联系比较少,人们不需要庞大的称谓系统,因为人人平等,不论辈份和长幼都可以直呼其名,这样反而更加亲近。

朝鲜民族的情形和西方民族差异显著。朝鲜民族除近年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外一直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到了十七世纪后半叶,朝鲜王朝建立其完全中国化的亲属体系,亲属间的称谓也在父系、母系、妻系之间产生了区别。[3]中国封建社会历时2000多年,皇帝统治国家依赖于家族和家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个人政治命运和家庭家族的政治命运紧密联系,家庭及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当然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朝鲜民族也长期经历封建宗法社会,他们以家族为中心,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情况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等级长幼区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庞大的亲属称谓系统也必不可少。

(二) 英韩民族思想观念差异

英韩亲属称谓存在如此差异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西方人和东方人思想观念存在差异。包括英国人在内的西方人长久以来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圣经宣扬的除神以外其他一切人平等的观念在他们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子女对长辈直呼其名不是不敬或不孝,儿子和父亲甚至祖父取相同的名字也没有冒犯之意,连父子间的关系都如此平等了,其他称谓也就更不重要了。而受中国影响的韩国人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不但吸收而且发扬光大。儒家思想强调“仁”,强调伦理,伦理支配下的道德准则是“上下有义,贵贱有分,男女有别,父子有亲”,上至国家,“君让臣死臣不能不死”;下至家庭,“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一家之内,长者为尊,老者为上,亲朋好友,男女有别,远近亲疏,不错规矩”。[4]

(三) 英韩民族社会背景差异

包括英国人在内的西方人,在商业活动的过程中摆脱家族血缘的束缚,崇尚贸易中的平等关系。他们强调独立人格,彰显个性,在处理个人和亲属关时,个人意愿主导一切。在财产继承上没有严格规定,可以继承血亲的,也可以继承无亲属关系的人的赠送。自己的财产可以留给自己想要留给的任何人。所以,没必要区分一般人和亲属,亲属称谓也就贫乏松散,不分内外主次。而以农耕生活为主的韩国人过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集体家族生活。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自然地对家庭成员进行分工,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家庭成员通力协作,共同维持生产和生活。当遭遇恶劣天气时,家庭乃至整个家族都要团结起来共同和大自然做斗争,所以,家庭、家族是个人生活的保障。在这样的家族或大家庭里生活,各种亲属聚在一起是常有的事,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韩国人时刻不能忘记伦理,呼错别人即为不敬,所以必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应的称呼搞清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其亲属称谓也就必然是纷繁复杂且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静. 从称呼语看中西人际关系[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64-65).

[2]齐晓峰. 汉韩亲属称谓对比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04.5.

[3]金弦兑. 汉语社会交际称谓研究兼及中韩称谓语比较[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1999(90).

[4]张秀清. 英韩亲属称谓语差异对比及其原因探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209-213).

上一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下一篇:十年攻坚 改革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