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0 11:16:12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完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对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督促其更好履行社会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深入分析了专项资金在预算分配方面、使用方面、监督评价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希冀能够被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一、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是指国家财政部门或上级部门拨付给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的专门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在管理上要求其单独分项核算、专款专用。首先,通过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能够减少专项资金被截留挪用、挥霍浪费概率,保证专项工作或专项工程顺利进行;其次,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能够把有限的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突出专项资金解决专项问题,督促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提高专项资金的社会效益;最后,随着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和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例随之不断提高,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杜绝、违规违纪问题发生。

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项资金预算分配旱涝不均、缺乏整体规划。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首先,专项资金在预算申请上大多采用基期加增长的模式,预算编制时主观性强、随意性大,造成今年申请专项资金越多,明年会更容易申请到更多的专项资金,造成有些单位反复申请专项,项目建设重复、浪费专项资金。其次,专项资金在分配上缺乏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公开的、透明的量化标准,如:一些项目的资金需用量具有不确定性、有一定的操作尺度。专项资金预算不公开、不透明的制度造成“能哭的孩子有奶吃”,一些事业单位为了争取到专项资金,使出种种手段,造成有钱不办事、办事的没有钱的尴尬局面。最后,事业单位的归口上级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预算审核不严格,只要将“蛋糕”切块分配完毕即可,关系好的多分,关系差的少分,缺少严格的筛选、论证控制。

2.专项资金在使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有些事业单位由于资金紧张,专项已经完工,资金尚未拨付或者由于专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专项工程迟迟不能开工,延误时机,致使资金不能及时发挥作用。二是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有些单位以财务管理费、财务手续费等名堂从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中抽取一定的比例,即所谓的“雁过拔毛”;有些单位因专项变更,改变专项资金用途,如:有些单位挪用专项资金作为行政经费和消费性支出。三是乱列、乱支、挥霍浪费专项资金。如:一些单位在专项资金实际管理使用过程中私设“小金库”、“账外账”或者在使用过程中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故意模糊开支界限,违规列支业务招待费和办公设备购置费等。四是未经批准擅自统筹调配专项资金。由于专项资金申请本事是预算金额,加之专项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变更现象,所以专项资金结余或不足属于正常现象,但一些事业单位为了保全剩余的专项资金不被收回,就相互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甚至出现各种专项资金未分项核算,即专项资金“一锅煮”的现象。四是单位自筹专项经费配套不足。事业单位的有些专项资金是使用单位和各级政府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套,但有些单位因为资金紧张或者本身不愿投入资金,造成匹配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一些项目的实施。五是专项资金闲置、资金实际利用率低。使得国库集中支付体系没有起到盘活资金的作用,影响了财政资金的运作。

3.缺少有效的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一是许多事业单位只管要钱、花钱、认为专项资金花完就算完成任务,财政管理部门只管拨款,缺少专项资金检查和绩效审计,致使许多项目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二是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处理缺乏应有力度,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助长了财政支出过程中的浪费、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完善专项资金管理的应对措施

1.强化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一是各级财政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预算审批制度,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严格的筛选和评审,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能量化、可操作的标准尺度,严格按照规定审批各事业单位交来的申请,合理分配财政资金。二是科学编制专项资金预算,首先是细化专项资金预算,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笔款项,对原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和利用,合理确定同类用款单位或同类项目的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其次采用零基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预算是以未来的项目开支为基础,以免受以往年度的专项资金预算的影响;最后,对拟定列入当年预算安排的专项,归口主管部门应当将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申报程序及相关要求在予以公布,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强化财务管理控制和责任意识。一是提高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使财务人员全面参与到资金使用决策与控制的管理全过程中来,依据“资金流到哪,管理跟到哪”的思想,对专项资金作出有效的安排;二是强化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意识,根据“谁审批立项、谁负责到底”的原则进行管理,上级归口主管部门与专项资金使用单位签订目标责任承诺书,责任目标细化落实至个人,对于不按照专项资金有关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目标责任书条款严肃处理。

3.加强专项资金监督和检查力度。首先,将管理关口前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日常监督体制,尝试建立归口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平台,对专项资金拨付、使用进程情况实时网上监控,增加专项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其次,除涉及国家、事业单位秘密的项目外,将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公布,并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及时跟踪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最后,由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一个由思想素质高、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财会审计专家人才库,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项资金审计或突击检查工作,指导和规范财务活动,培养科学的理财观念,确保各类专项资金及时投入和规范使用。

4.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

一是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对平时容易出现控制缺陷的环节进行改进;二是要强化事业单位的社会监督意识,正确接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逐步建立事业单位的信息公示制度,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以方便公众对事业单位行为的监督;三是各级财政部门,应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对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建立健全奖惩机制,通过监督检查,对严格认真执行内部控制相关规定的单位和部门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于违规操作,不认真执行内控制度的单位和部门,应依据相关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作者单位: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篇:关于“专利海盗”的法律思考 下一篇:现有经济条件下以法律视角看“农村低龄事实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