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利海盗”的法律思考

时间:2022-09-05 04:14:08

关于“专利海盗”的法律思考

作者简介:冯靓,女,河北省保定市,1990年,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法律(法学)专业。

摘要:专利海盗现象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其最初的产生和不断的发展都带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中国企业的迅速发展与壮大,我们也渐渐变为专利海盗眼中的肥羊。那么,如何在推动高新技术发展飞速的同时避免专利海盗滥诉行为的不利影响,努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与推广就成为了我们当前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专利海盗出现的必然性出发,深入研究了专利海盗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时代背景下应对专利海盗现象的对策,以期对司法理论与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知识产权;专利;专利海盗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经济充分发挥作用的时代。随着时代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对社会经济整体的巨大推动作用逐渐显现,在专利领域出现了这样一种让人或喜或忧的现象:一些机构或者是以组织的形式,专门从事专利收购,以另外某公司的产品侵犯了其所购买的专利权利而获得专利诉讼利益为目的。这些机构、组织一方面从破产公司、研究机构或是个人发明者手中购买专利,将那些被搁置在一旁的专利放入储备仓库,一旦发现有利可图就立即从仓库中提取使用,可以加强专利的流通,更好的发挥专利的效用,进而促进市场经济下的商品竞争,实现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专利海盗现象与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保护创新的宗旨背道而驰,其对于专利权利的滥用势必会破坏创新技术经济的平衡,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此种意义上说,“专利海盗”对于经济的长久有序发展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是应当加以管理和规制的。

一、关于“专利海盗”行为的界定

“专利海盗”最早出现在1993年的美国,用来形容那些奔忙于提起专利诉讼的公司。1994年,在一部公开发行的专利短片中“专利海盗”一词首次出现。在2001年,这个词开始变得引人注目。因特尔的前首席法律顾问助里,彼得·迪金森使用 “专利敲诈”来形容那些因特尔专利侵权,并且通过那些他们根本从来都不会实施的专利来收取专利使用费的公司。“专利海盗”,起源于美国的“亲专利”政策,专指那些并不从事专利制造或研发,专门通过廉价收购专利所有权或使用权,借恶意的专利诉讼谋取暴利的专业公司、团体。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应对本国国际竞争力下降的趋势和来自日本的威胁,美国设置了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并对美国专利商标局进行了改革,通过《拜杜法案》将知识产权的保护作为了国际贸易政策的一部分,扩大了专利的保护范围。当时,“亲专利”政策与美国的法律体制相适应,成功的恢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专利海盗,又称专利流氓、专利蟑螂、专利钓饵或专利投机者,其含义是指那些本身并不从事专利产品制造或提供专利服务,而是从其他的公司(往往是破产公司)、研究机构或是个人发明者手中购买专利所有权或使用权,专门通过专利诉讼来赚取巨额利润的专业公司或团体。其构成要件可分为四部分:一是专利海盗本身并不制造专利产品也从事提供专利服务业务。二是其主要的工作就是廉价收购个人、研究机构或破产公司的有效专利。三是待有关公司或企业使用其购买的专利产品或专利技术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时突然提讼以获得巨额利益。四是其组织形式为专门的投资公司或团体。

二、“专利海盗”的现状分析

专利海盗是科学技术和时代经济发展的产物,专利海盗的出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专利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其具有一定的价值,即对于人的有用性,可以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而从人的本性上讲人又具有趋利性,趋向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关于专利权的市场交易行为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专利海盗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附加物。其本质就是打着维权的幌子,以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通过专利诉讼的手段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

美国对于专利侵权,司法实践中采用的是“惩罚原则”。美国《专利法》第284条规定,对于专利侵权行为,在作出有利于请求人的裁决后,还应判给请求人足以补偿其所受侵害的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不得少于侵害人适用该项发明的合理使用费,以及法院制定的利息和诉讼费用。在陪审员没有决定损害赔偿金时,法院应该估定。无论由陪审员决定还是由法院决定,法院都可将损害赔偿金增加到原决定或估定数额的三倍。在此条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专利海盗就具有了追逐金钱利益的合法依据。

随着专利保护的重要性日渐为人们认可和重视,专利海盗行为的巨大影响与作用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警惕,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防范与反击措施来应对专利现象,保护本国的创新产业。美国在2006年4月就提出了《专利质量法案》,杜绝不择手段的专利海盗行为。日本由民间和官方共同出资2000亿日元成立产业创新机构。韩国通过政府下发文件等方式禁止韩国的企业、研究机构与大学实验室向专利海盗公司出售知识产权,并设立专项发明基金和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公司,分别用于防止专利流向海外和运作创业资本。

三、关于“专利海盗”的应对措施

第一,建立专利预警机制。专利海盗是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发展优势推行权利扩张的重要途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必将会在专利战争的影响下变得更加艰难。针对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愈演愈烈的专利权利之争,我国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专利预警,及时预警信息,并利用各种资源和正当手段以限制乃至消除危机。

第二,加强对专利滥用行为的法律规制。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新SHIELD法案,要求非专利实施企业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必须事先向法院交纳一笔巨额的保证金,以防止专利海盗滥用专利权利,阻碍本国创新产业的发展。

第三,完善企业自身规划。企业在从事制作专利产品与提供专利服务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完善自身的研发计划以规避已有的专利申请或是通过增加或减少专利权利要求进行回避设计,不给专利海盗以可乘之机。

总之,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的工具,而专利海盗行为已经偏离了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的本意。无论怎样,实施专利保护都是维护国内企业合法权益与产业经济安全的必然要求,而对抗专利海盗现象则是实施专利保护的必然。(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金蕾,高智发明模式的价值链分析与启示,知识产权,2012年,第5期

[2]王玉平,基于专利地图的专利海盗对抗策略研究,实践研究,2012年,第1期

[3]姜伟,专利海盗现象引发的思考,知识产权,2012年,第9期

上一篇:浅议患者权利的保护 下一篇: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