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3~6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时间:2022-07-10 10:43:26

青岛市3~6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青岛市3~6岁儿童龋病流行情况及易感因素。方法:对青岛市3所幼儿园295名3~6岁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分析乳牙龋病危险因素。结果:本地区3~6岁儿童患龋率为73.90%,治疗率仅为29.36%,患龋率随儿童年龄增大而增高,睡前进食甜食、家长是否监督或帮助刷牙存在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龋病;危险因素;乳牙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50-02

龋病是影响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1],且与恒牙龋发生呈正相关,乳牙健康已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少部分龋活跃性高的人员拥有总人群的大部分龋齿,龋齿在总体人群中的分布并非处于平均态势[2],为了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乳牙发病特点,为开展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对本地区295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了龋病调查,并分析龋病的易感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青岛市区3所幼儿园3~6岁儿童295名,其中男153名占51.9% ,女142名占48.1% 。进行口腔检查记录患龋状况。

1.2 方法

按照WHO龋齿诊断标准,用口镜、5号探针在自然光线下检查,记录幼儿口腔患龋状况。问卷调查参照儿童龋病研究分析模型及文献报告。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状况,儿童健康及牙齿发育相关因素,父母或监护人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儿童饮食习惯、口腔卫生行为等一系列问题。质量控制:口腔检查由两名儿童口腔专业医师担任,对检查者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

问卷和口腔检查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3~6岁儿童患龋状况

295名3~6岁儿童患龋率为73.90%,其中男性为75.16%,女性为72.54%。两性间患龋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龋儿童中3岁组患龋率最低38.24%,6岁组患龋率最高91.46%,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见表1、表2。

2.2 龋病充填治疗情况

在218名患龋儿童中,充填治疗64例,占29.36%,其中,6岁组充填率最高,3岁组充填率最低。年龄组之间的差别有统一学意义,性别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2.3 儿童龋病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进食甜食、家长是否监督或帮助刷牙、父母对口腔健康的知识和态度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儿童期是龋病的高发期[3]。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市3~6岁组儿童患龋率为73.90%,低于济南[4]、天津 [5],高于北京[6]。因为儿童的乳牙较恒牙钙化程度低,磨牙窝沟较深,易于储存食物,而且本阶段儿童饮食多为软食等粘性较高的食物及高糖类食物,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口腔卫生措施,而导致牙齿龋坏[4]。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儿童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证实了此阶段为龋病的高峰期。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7]及全国儿童龋病调查结果相一致。

乳磨牙患龋率高多与牙齿结构和饮食种类有关,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我市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大致包括:1.饮食结构和喂养习惯有待改善。目前饮食结构中精细食物所占比例偏高,粗粮较少。2.家长对孩子的口腔卫生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及家庭收入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3. 口腔卫生措施和饮食生活习惯需要改善。本研究中龋病高危儿童和无龋儿童在摄糖频率、夜间是否进食甜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多数文献报告一致,即龋病发病和进展不完全取决于吃含糖食品的数量,而在于每天吃含糖食品或进餐的次数。控制食糖次数在预防龋病中比控制糖量更为重要[8]。4.改变错误的喂养方式,研究表明奶瓶的不恰当使用如使用奶瓶时问过长、睡觉时吸吮奶瓶,奶粉加糖也会增加儿童患龋率。资料显示乳上中切牙龋多与奶瓶喂养有关[9]。在群体龋病防治工作中,结合上述龋病易感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早期干预儿童龋病的发生,以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水平,降低其患龋率。

参考文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3,181.

[2] Milgrom PM,Weinstein P.1999 Eady childhood caries:Continue・Dental Education[J].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eattle,WA98159― 7137,1999,21(4):47―58. ’

[3] Amjad HD.Feeding and socioeconomic chatacteristics of nursing caries children in Saudi population. Pediatr Dent, Juty August,1995,17:451-454.

[4] 李伟丽,胡晓梅,席兰兰,等.济南市3~6岁儿童龋病调查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4,18(2):174.

[5] 张志苓,齐藤珠实,岩椅浩,等.天津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J].口腔医学,2005,25(4):247―248.

[6] 高承志,李红梅,梁勤,等.北京地区学龄前儿童龋活跃性的研究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1):94―95.

[7] 李雪莲.3~6岁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159.

[8] 冯靳秋,沈庆平,米君国.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2009,29(12):652-655.

[9] Vanobbergen J,Martens L.Assessing risk indications for dental caries in the primary dentition[J].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 001,29(6):424-434.

上一篇:2009―上海市闵行区某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病率及... 下一篇:IL―6在肿瘤生物学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