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县医院临床标本细菌分离与耐药分析

时间:2022-08-31 04:00:40

永登县医院临床标本细菌分离与耐药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2007年9月至2011年10月本院病人各种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各种临床标本928份,分离出致病菌379株,对分离到的379株细菌,采用OXSID公司药敏纸片进行病原菌耐药鉴定,判断其对常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敏感性。结果:379株细菌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65.9%,革兰氏阳性(G+)菌占17.7%;念珠菌占16.4%。位居前5位的菌属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03株;念珠菌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阴沟肠杆菌43株;肠球菌24株。药敏实验显示:尚未在G+球菌检出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产生耐药的菌株,利奈唑胺和利福平对阳性球菌感染表现出良好的抗药活性,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情况严重;G―杆菌中,肠杆菌科对青霉素类药物呈高度耐药,但对含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敏感,碳青霉烯类对部分致病菌敏感率不容乐观。结论:各种病原菌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而且多重耐药越来越多,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微生物药物,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蔓延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病原菌;药敏实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75-01

抗菌药物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问题,多重耐药、广泛耐药、甚至极度耐药的出现和传播给临床治疗和控制感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使临床医生更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降低细菌的耐药性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对分离各种临床标本病原菌及耐药性实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回顾2007年9月至2011年10月住院病人的痰、咽拭子、尿、浓汁及创伤渗出液、便、宫腔分泌物、胸腹水等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结果,进行病原菌及对抗微生物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住院病人的痰、咽拭子、尿、浓汁及创伤渗出液、便、宫腔分泌物、胸腹水等。

1.2 细菌的分离及鉴定方法与试剂: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所用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平皿自配,血琼脂平皿、巧克力琼脂平皿采用OXSID公司生产,鉴定用杭州天和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种细菌鉴定生化反应管。

1.3 药敏实验方法与试剂:采用OXSID公司药敏纸片。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

1.4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ATCC27853和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14053。由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2 细菌分离结果分析

共分离出致病菌379株(包括念珠菌),其中革兰氏阴性(G―)菌占65.9%;革兰氏阳性(G+)菌占17.7%;念珠菌62株占16.4%。各种标本阳性检出率尿83%;浓汁及创伤渗出液71%;痰56%;宫腔分泌物31%。常见致病菌分离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03株;念珠菌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阴沟肠杆菌43株;肠球菌24株;链球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15株;痢疾菌9株;不动杆菌9株;变形杆菌8株;铜绿假单胞6株;异形枸橼酸杆菌4株;其它病原菌16株(肠杆菌科的其它细菌、其它非发酵菌等)。

3 药敏实验及耐药性分析

药敏实验显示革兰氏阳性(G+)菌对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以及青霉素的敏感率皆低,而不被临床常用的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能达到8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不足5%,对利福平的敏感性在65%左右;革兰氏阴性(G―)杆菌,由于近年来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本次数据显示革兰氏阴性(G―)杆菌对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在10%以下,头孢唑啉的敏感性为30%以下,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达50%以上,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3%和35%左右,MRSA占分离标本的50%,ESBLs占分离标本的28%。

4 讨论

有些标本(如宫腔分泌物)检出率较低可能由于是在用药后采集标本的缘故,所以标本最好在用药前采集。随着抗生素在临床感染预防、治疗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肠杆菌科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不仅造成疗效较差,还会进一步加重多重耐药的出现,依据病原学检验及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微生物药物,使用种数宁少勿多是降低致病菌耐药性的关键。因此严格抗生素的使用管理,掌握感染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种数、疗程、预防用药的时间以及控制盲目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二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472-518.

[2] 马纪平,高乐宁.院内感染的原因、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调查分析[J].1993.169(6):332-334.

上一篇:老年呼吸系统感染因素与预防114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上海市普陀区工厂企业中流动人员艾滋病性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