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秦寓言看柳宗元寓言的艺术成就

时间:2022-07-10 10:07:26

从先秦寓言看柳宗元寓言的艺术成就

摘 要:柳宗元一生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而寓言小品是其最具特色的一类作品。本文主要阐述了柳宗元寓言的艺术成就,主要通过对比法,将先秦寓言的主要作用与存在形式和柳宗元寓言的主要作用和存在形式作对比,从中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柳宗元开创了寓言独立的文学作品形式,而先秦寓言往往只是诸子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没有独立成篇;二是柳宗元开拓了寓言讽刺文学的重要形式,而先秦寓言,说理始终是第一位的,它们往往成为阐理说教的手段。因此先秦寓言可以被称为政治哲理寓言,讽刺的特色没有能够充分地展示出来。

关键词:先秦寓言 柳宗元寓言 独立作品 讽刺文学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出身中小官僚家庭,21岁中进士,26岁考取鸿学博词科,任集贤殿正字、监察御史里行等官职。贞元时期,柳宗元在科名和仕途上是春风得意的。至顺宗即位,他参与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他反对宦官专权,反对藩镇割据和横征暴敛,不久即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召回长安,又外任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他认为“为吏者人役也”(见《送宁国范明府诗序》),即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奴仆,可以说这是柳宗元参与当时政治革新活动的政治思想基础。后来他又在《送薛存义序》中进一步发挥了“为吏者人役也”的思想,认为做官是给老百姓办事的,应当“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做到“讼者平,赋者均”。但现实与他的民本思想相悖。元和以后,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真正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受到生动的社会教育,这一切都充分显现在他的字里行间。特别是他贬官永州以后的作品,就更反映出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寓言小品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之作。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小故事,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有故事情节,二有比喻的性质。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物喻人,使得抽象或深奥的道理从具体而浅显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柳宗元的寓言语言锋利简洁,风格严峻沉郁。他善于体情察物,抓住平凡事物的特征,加以想像和夸张,创造生动的形象。应该说,柳宗元是很好地继承了前人寓言的成就,特别是先秦寓言的成就,并且又开拓创新,使寓言能居于文学作品之列,其功最著。

一、柳宗元开创了寓言——独立的文学作品形式

先秦寓言除了语录体的《论语》《老子》外,诸子作品中都保留了大量的寓言,像《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一些史书像《战国策》中寓言运用也颇多。

孟子的散文,气势磅礴,说服力强,书中寓言形象丰满,意义都较深刻,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孟子·公孙丑》中“揠苗助长”云: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文字简约,刻画宋人形象鲜明,含意深蕴,耐人寻味,是成语“拔苗助长”的出处。

《庄子》一书自称“寓言十九,借外论之”。作者给寓言起了一个恰当的名字,并且很相信寓言的力量,认为通过故事宣传哲理可以取得“十言而九见信”的效果。全书共有寓言200则左右,其艺术特色:题材广泛通俗,描写细腻生动,风格幽默,想像丰富,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尤以《庄子·逍遥游》中“鲲鹏与斥鴳”为典例。

另在《外篇·天运》中有“丑妇效颦”的故事: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这是成语“东施效颦”的出处,这个故事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道。

另外像史书《战国策》中,也有许多寓言故事,特别为人们所熟悉的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南辕北辙”“鹬蚌相争”等,还有像《吕氏春秋·察今》,就有“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投江”等寓言故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先秦寓言,往往只是诸子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没有独立成篇,但应该说这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文学色彩的因素,尽管它不是以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的。到唐代,柳宗元则把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寓言片断发展成为完整独立的短篇,像《黔之驴》(《三戒》之一,另两篇为《临江之麋》和《永某人之鼠》),即成语“黔驴技穷”的出处,还有《蝜蝂传》《骂尸虫文》《哀溺文》等,这些都是极为出色的短篇文学作品。

以《罴说》为例,故事生动完整,描写形象逼真。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罴说》一文三段仅130字,但字字不可无,段段有重点。以交待四种动物关系及罴之凶残为开头,继而记叙猎人与四兽的故事,结尾简明有力,表明作者的创作意图。融说明、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全文一气呵成,文已尽而意未尽,独立为篇达意,成为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不愧为大古文家之大手笔杰作。

二、柳宗元开拓了寓言——讽刺文学的重要形式

在先秦寓言里,说理是第一位的,讽刺的特色没有能够充分地展示出来,因此诸子寓言被称为政治哲理寓言是非常恰当的,它们往往成为阐理说教的手段。如《孟子》的“攘鸡”,宣扬了儒家的“仁政”,这则寓言是孟子来劝说戴盈之的,它给后人以这样的启示:知道错了的东西,要及时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明知故犯。还有《庄子》的“庖丁解牛”则提倡了道家的“顺应自然”,但这则故事客观上也说明:一要办好事情决不能蛮干,一定要掌握客观规律;二要掌握客观规律,必须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苦学,苦练,苦想。《韩非子》中的寓言更是如此,这些寓言被用来为系统地、全面地反映法家思想服务。

先秦寓言在现实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战国策》中的“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这是苏代为了制止赵国攻打燕国,在赵王面前说的故事。他把燕赵比作鹬蚌,把秦国比作渔父,给想入非非的赵王以当头棒喝,使他从这个浅显的故事中猛然醒悟,终于放弃了战争计划。

到了唐代,中国历代寓言由哲理寓言一变而为讽刺寓言。柳宗元寓言里反映的生活,可以说是唐末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作者把讽刺的矛头指向了病态的社会,从而使寓言成为讽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柳宗元的寓言以犀利的讽刺艺术,锋利的笔触勾勒了唐末各种卑琐人物的脸谱:《大鲸》描写了刚愎自用的军阀,《鞭贾》揭露了不学无术的官僚,《李赤》讽刺了饰伪冒假的文士,《永某人之鼠》抨击了窃时肆暴的爪牙,《永州铁炉步志》嘲笑了矜持门阀的世家子弟……这些人物形象,都给人以十分鲜明的立体感,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作者用之抨击某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指斥某些卑鄙的人物,使讽刺特色十分鲜明地突显出来。

譬如《哀溺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全文119字,却栩栩如生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守财奴形象,讽刺效果加强。

又如《蝜蝂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这则寓言柳宗元借一个善于负重而又好爬高的小虫,加以十分生动而又深刻的描写,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达官贵人唯利是图、贪婪成性的丑恶本质。这是柳宗元对当时吏治腐败的抨击。这篇寓言只有160多字,不仅讽刺嘲笑得很尖锐,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文中从蝜蝂直接写到那些贪官污吏,最后用“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来作正面批评,更显讽刺力量之强。柳宗元寓言的这种讽刺特色对后代寓言影响极大。

综观柳宗元一生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而寓言小品是其最具特色的一类作品,究其原因是柳宗元艺术上所表现出的独创性:一是开创了寓言独立的文学作品形式,二是开拓了讽刺文学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70-177.

[2]谈薇薇.柳宗元寓言的艺术特色初探——兼论其寓言的创作成就[J].文教资料,2010,(8).

[3]储庆.论柳宗元的寓言[J].青年文学家,2009,(20).

(李建林 江苏省宜兴市汇文中学 214200)

上一篇:利用“错误”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下一篇:当代改革文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