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措施

时间:2022-07-10 08:55:10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措施

摘 要:当前,随着社会急剧变革和经济快速转型,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对高校的安全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校园学生成分日益复杂、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不容乐观,造成了校园安全问题频发,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任重而道远。新形势下,要树立“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意识”,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加强安全知识教育,营造平安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共同营造平安和谐的高校校园环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平安和谐;建设措施

一、加强高校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 “11・9世界消防日”来临之际,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面向广大师生发放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问卷调查表”。据调查,对于“你认为校园安全事故会发生在你身上吗?”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都认为校园是相对安全的地方,危险离自己比较遥远,甚至部分教师对安全常识也都知之甚少。事实上,现实的校园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安全事故不胜枚举。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校园并非与世隔绝的一方净土,危险和安全隐患就在我们身边,平安和谐校园建设还任重而道远。校园的平安和谐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因此,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利于学校秩序的安定有序,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二、平安和谐校园的主要特征

第一,平安。主要表现在校园秩序安全稳定,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生活秩序正常运行;校园治安状况良好,无重大治安事件,师生员工没有严重刑事犯罪;校园安全管理措施到位,设有校园警务室,配备充足的保安,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和谐。主要表现在校园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同学之间是和睦友爱的,能够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平安和谐校园还是一个充满温馨和关爱的地方,学校关注师生的需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人人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心情畅快。

第三,开放。主要表现在各系部、行政和教学部门之间是一种相互开放、合作支持的关系,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相互支持,联动发展;同时,要积极和周边的社区、单位、村落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处置妨害校园秩序稳定、危害师生财产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共同营造校园周边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一些高校新校区学生财物失窃现象较为严重

经调查了解,一些学校新校区建设尚未竣工,而学校又急于让学生入住,有些学校新校区尤其学生宿舍区没有围墙,再加上新校区周边和校区内部人员成分复杂,闲杂人员自由出入大学校园,尤其在年终岁尾,一些心怀歹意的不法分子就伺机作案,学生电脑、手机、电动车、自行车被盗现象较为严重。

(二)大学低年级学生被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现象较为常见,毕业生在求职应聘时被骗情况较为普遍

就财物方面而言,大学生财物比中学生有明显增加,但是就社会经验而言,低年级学生从高中校门走入大学校门,虽然年龄增长了,但是社会经验较少,自我防范意识淡薄,面对有利益诱惑的网络骗局或者遇到言语威胁的电话诈骗时,往往缺乏分辨力,不知所措,最终被骗子牵着鼻子越陷越深。大学毕业忙于找工作,由于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学生急于将自己“推销”出去,所以饥不择食,被一些打着招聘幌子的骗子骗取钱财甚至失去生命。

(三)因情感、性格、就业压力等问题自杀、自残甚至伤害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是情感问题。大学阶段的青年男女到了恋爱期,因恋爱而产生的情感问题随之产生,一些青年男女在情感出现变故时往往会丧失理智,走极端,轻则自残,重则伤害他人、报复社会甚至自杀。二是性格问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原因或者经济贫困而造成自闭、自卑,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无法排解心中压力,从而产生悲观、厌世、敌对、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的甚至导致自杀或者精神失常。三是就业和工作没有着落而引发的问题。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了一个紧迫但又必须面对的难题。许多临近毕业的大学生经过“十年寒窗”,本来想谋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结果事与愿违,理想一再落空,于是有些意志脆弱的学生选择轻生。

(四)校园内外交通安全事故有逐年增多趋势

对于“你本人在校园内外是否遇到过交通安全事故,受伤害程度如何?”这一问题,学生回答“没有”的占73.4%,“轻微擦伤”的占19.5%,“严重擦伤”的占3.8%,“骨折”的占2.6%,“重伤”的占0.7%。在对校内外交通事故的比较分析中,我们看到在校园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较小,但有增大的趋势,在校外尤其是学校周边发生交通事故的比重较大。经分析,校园周边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一是许多高校的新校区正门面对车流量繁多的大马路,交通安全隐患较大。二是新校区门通不便,有些学生为图方便,不坐公交车而坐没有营运执照的黑车或小三轮,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校内交通安全事故增多的原因主要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买车并开车上班的教职工逐年增多,骑电动车的学生增多,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差,经常发生汽车、电动车撞伤学生的事故。

(五)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多元化影响着校园的安全稳定

随着当今社会急剧变革和经济快速转型,加之改革开放后西方各种现代思潮的不断渗透,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一些积极、健康的主流价值观不再是唯一选择,一些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超前消费的价值取向在“90后”大学生中多有体现,这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协作精神,遇到同学求助时漠不关心,甚至在遇到他人呼救时不管不问。

此外,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家庭经济条件有差别,有的花钱如流水,有的省吃俭用,贫富差距的拉大造成了大学生群体的分化,使大学校园的人际关系不再和谐融洽,为校园安全埋下隐患。

四、思想政治视域下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可行性措施

(一)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的高地,形成校园舆论宣传的主声音

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报、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电台、校园TV、主干道LED屏幕、校园论坛等网络、报纸、电台宣传的高地,、宣传学校的正向、积极的信息,在校园内形成舆论宣传的主声音;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有效屏蔽、过滤、删减网络上出现的影响学校稳定和形象的负面信息和过激言论,保证学校舆论导向始终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在健康的舆论环境中工作、学习和成长。

2.要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解决学生困难困惑,化解矛盾于萌芽,预防安全隐患于未然

学校要不定期进行学生思想动态排查,建立学生信息第一手资料;特别关注特困生,心理障碍、学习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种充实、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达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实效性

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与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对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有积极意义。一是落实辅导员入住公寓制度,这样辅导员可以更真实、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解决实际困难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二是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通过建立“红色网站”“网络党校”“共青团专题网站”“学生活动在线”等一批批学生喜爱的校园网站,培养一支能熟练利用网络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政工干部队伍,增强网络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作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参与中得到提升。

(三)大力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从调查问卷中看出,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形式简单,教育效果不理想,导致许多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遇到安全事故基本上手足无措。因此,在学校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将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的必修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网络资源共享,将一个个鲜活事例再现给广大学生,使学生受到震撼、触动,从而使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安全教育还应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安全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还是一种实践技能,仅仅靠课堂讲授很难达到实际效果,需在实践中训练养成。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每年在“11・9世界消防日”前后,在学生宿舍区举行火灾逃生、人员疏散和灭火训练,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场景模拟,能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对生命可贵的认知,增加逃生、自救、灭火等实际技能。同时,在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学校每年组建“安全宣传小分队”,奔赴农村、社区、学校等进行安全知识宣讲,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

(四)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平安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客观存在的大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要重视以“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校园硬件、安全制度、精神文化层面上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在硬件上,要在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人员集中的大楼建立足够的逃生通道,配备合格的消防器材,在机动车和人员并行的道路上要有明显的指示标志等;在制度上,要完善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各单位完成安全工作情况纳入年底考核和评优评先中,建立学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安全危机处理预案;在精神文化层面,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专题讲座,定期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月活动,在学校宣传栏、各系部宣传橱窗粘贴宣传海报,宣传安全教育知识等,营造浓郁的平安和谐校园氛围。

(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心情舒畅的学习环境

一是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等专门机构并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保障其正常运行。二是要建立一支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和政治辅导员相结合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解开心结,为学生营造心情舒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三是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同时在各班选拔有一定知识基础、比较负责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化解潜在的心理危机及由此带来的后果,保证学生在校园里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邱有华,邓清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2]郑丽萍.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责编:一 萧

上一篇: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班主任工作初探 下一篇:秀野踏青,峨眉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