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

时间:2022-07-10 07:41:50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

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两年有余,但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仍在探索之中。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必须转变老师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方位落实科学素养教育”。它要求孩子们在实践经历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学习中构建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不断提高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政治课堂还给学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把学来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能提升他们社会主义的道德水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要让学生学到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又要引导他们用自己所学来认识和分析种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鼓励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

二、必须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的教育理念还是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来体现,而教育理念的转变本身也存在一个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问题。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都是老师讲满40分钟,不给学生充分地主动学习和消化知识的时间,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政治课的兴趣。那么,要彻底改革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就必须真正打破单一、机械、封闭、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做到:第一,结合新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及事例,尤其要善于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时事热点同相关教材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第二,切实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千方百计让他们“动”起来。比如: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在大家面前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研究,从教材知识的学习中寻找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第三,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各异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比如:可运用图画演示、情景展示、影视操作、多媒体课件等,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第四,将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问题设置均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应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样化的个体教育,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还要通过群体教育来感染个人,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励群体内的成员相互扶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当然,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的,所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过去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接受”为主,学生学习方式也必然以“听―背―练”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政治课教师往往看重的是如何把观点、结论传达给学生,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精疲力竭地记、准确无误地考,就算达到目的。这样的被动学习,不仅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可怕的是它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扼杀了他们的生命创造力。看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高中新课改的当务之急。

毋庸质疑,高中政治新课改要求我们应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走出书本小课堂、校园小天地,走向社会大世界。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融入到研究、体验、实践的个性化学习里,不断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逐步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上一篇:如何提高历史讲评课的效益 下一篇:新课标下课堂导入艺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