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07-10 07:36:59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文章基于多年的实践,对建筑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原理及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地下连续墙;施工

近年来,地下连续墙因具有适用于各种土质、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基坑开挖过程安全性高、支护结构变形较小、可贴近施工、施工振动小、噪声低、对环境影响小、墙身具有良好的抗渗能力、坑内降水时对坑外的影响较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深基坑开挖和地下建筑的临时性和永久性的挡土维护结构。

一、建筑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原理

(一)工艺原理

①开挖前必须先筑导墙;②利用专门的挖槽设备开挖单元槽段到预定深度,开挖时用配置好的泥浆护壁(单元槽段的一般长度为4―8m);③清槽;④钢筋笼制作与吊放;⑤水下浇筑混凝土;⑥槽段接头施工;⑦重复上述第②步~⑥步进行下一槽段施工,直至施工完成整个地下连续墙。

(二)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地下连续止水墙适用于密集建筑群中建造深基础,由于地下连续止水墙止水性好剧度大,能承受土压力、水压力引起的水平荷载,并且其本身对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影响甚小,是深基坑支护的多功能结构。地下连续墙的优点有很多,主要有:

①施工时振动频率与幅度较小,噪声低,适于在城市施工;②墙体的刚度大,厚度一般为0.6~1.3m,已经成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重要的挡土支护结构;③防渗性能好;④可以贴近施工,可紧贴原有建筑物施工;⑤可用于逆做法施工;⑥适用于多种地基条件,如软弱的冲积地层、中硬的地层、密实的沙砾层,各种软岩和硬岩等所有地基均可以;⑦可用做刚性基础;⑧功效高、工期短,质量可靠,经济效益高。

地下连续墙的缺点主要有:

①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如很软的淤泥质土,含漂石的冲积层和超硬岩石等,施工难度很大;②如果施工方法不当或地质条件特殊,可能出现相邻槽段不能对齐和漏水的问题;③地下连续墙如果用作临时的挡土结构,比其他方法的费用要高些;④在城市施工时,废泥浆的处理比较麻烦。

二、建筑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要点

(一)施工准备

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地下连续墙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认真调查现场情况和地质、水文等情况。

(1)现场情况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下述问题:施工机械进入现场和进行组装的可能性,挖槽时弃土的处理和外运,给排水和供电条件,地下障碍物和相邻建(构)筑物情况,噪声、振动和污染等公害引起的有关问题等。

(2)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施工和完工后的使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先是否对水文、地质情况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因此,必须认真进行地质勘探,要根据工程情况、挖槽长度、地形起伏等正确确定钻孔位置,钻孔深度应超过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深度。地质勘探中应注意收集有关地下水的资料,如地下水位及水位变化情况、地下水流动速度、承压水层的分布与压力大小,必要时还需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分析。

(二)修筑导墙

导墙一般为现浇的钢筋混凝结构。但亦有钢制的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的装配式结构,可多次重复使用。在确定导墙形式时,应考虑下列因素:①表层土体是密实的还是松散的,是否回填土,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如何,有无地下埋设物等;②挖槽机的重量与组装方法,钢筋笼的重量,挖槽与浇筑混凝土时附近存在的静载与动载情况;③地下连续端施工时对邻近建(构)筑物可能产生的影响;④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其水位变化情况;⑤当施工作业面在地面以下时(如在路面以下施工),对先施工的临时支护结构的影响。

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墒的施工顺序为:平整场地测量定位挖槽及处理弃土绑扎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拆模并设置横撑导墙外侧网填土(如无外侧模板,可不进行此项工作)。

当表土较好,在导墙施工期间能保持外侧土壁垂直自立时,则以土壁代替模板,避免回填土,以防槽外地表水渗入槽内。如表土开挖后外侧土壁不能垂直自立,则外侧亦需设立模板。导墙外侧的回境土应用粘土回填密实,防止地面水从导墙背后渗入槽内,引起槽段坍方。导墙的厚度一般为0.15~0.20m,墙趾不宜小于0.20m,深度一般为1.0~2.0m。导墙的配筋多为φ12@20。,水平钢筋必须连接起来,使导墙成为整体。导墙施工接头位置应与地下连续墙施工接头位置错开。导墙面应高于地面约10cm,可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内污染泥浆。导墙的内墙面应平行于地下连续墙轴线,对轴线距离的最大允许偏差为±10mm;内外导端面的净距,应为地下连续墙名义墙厚加40mm,净距的允许误差为±5mm,墙面应垂直,导墙顶面应水平,全长范围内的高差应小于±10mm局部高差应小于5mm。导墙的基底应和土面密贴,以防槽内泥浆渗入导墙后面。

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拆模以后,应沿其纵向每隔1m左右加设上、下两道木支撑,将两片导墙支撑起来,在导墙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前禁止任何重型机械和运输设备在旁边行驶,以防导墙受压变形。

(三)挖槽、清底

挖槽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关键工序。挖槽约占地下连续墙工期的一半,因此提高挖槽的效率是缩短工期的关键。同时,槽壁形状基本上决定了墙体外形,所以挖槽的精度又是保证地下连续墙质量的关键之一。地下连续墙挖槽的主要工作包括:单元槽段划分;挖槽机械的选择与正确使用;制定防止槽壁坍塌的措施与工程事故和特殊情况的处理等。

挖槽结束后,悬浮在泥浆中的土颗粒将逐渐沉淀到槽底,此外,在挖槽过程中未被排出而残留在槽内的土渣,以及吊放钢筋笼时从槽壁上利落的泥皮等都堆积在槽底。在挖槽结束后清除槽底沉淀物的工作称为清底。清底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做好。

清底的方法,一般有沉淀法和置换法两种。沉淀法是在土渣基本都沉淀到槽底之后再进行清底;置换法是在挖槽结束之后;对槽底进行认真清理,然后在土渣还没有再沉淀之前就用新泥浆把槽内的泥浆置换出来,使槽内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15以下,目前多用置换法进行清底。

(四)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的制作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笼的制作与进度的快慢有直接影响。进度问题进度是由许多因素影响的,一般碰到的主要有:施工时场地条件不允许设置两个钢筋制作平台。钢筋笼制作速度决定了施工进度,要保证一天一幅的施工进度,一定要两个施工平台交替作业。焊接质量问题是钢筋笼制作过程里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五)钢筋笼吊放

钢筋笼的起吊、运输和吊放应周密地制定施工方案,不允许在此过程中产生不能恢复的变形。钢筋笼起吊应用横吊梁或吊架,吊点布置和起吊方式要防止起吊时引起钢筋笼变形。插入钢筋笼时,使钢筋笼对准单元槽段的中心,垂直插入槽内。

(六)混凝土浇注

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是靠导管内混凝土面与导管外泥浆面之间的压力差和混凝土本身的良好流动性,不断填满原来被泥浆占据的空间而形成连续墙体的。由此可见,要得到质量优良的地下连续墙,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要生产出品质优良的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缓凝的特性,要连续不断地供应足够数量的混凝土;②槽孔泥浆性能要好,即密度要小,稳定性好(沉渣少),抗污染能力强。混凝土应按照比结构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提高5MPa进行配合比设计。④对于混凝土的原材料,为避免分层离析,要求采用级配良好的河砂,粗骨料宜用粒径5~25mm的河卵石,水泥采用42.5或5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七)槽段间墙的接头

地下连续墙的槽段间的接头一般分为柔性接头、刚性接头和止水接头。

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高层基础施工工程,就必须抓好连续墙的施工工艺与质量,严格按照工序与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才能打好扎实的基础,为建造高水平的建筑楼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昭如.建筑构造设计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崔旭东.地下连续墙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城市建设:下旬,2011(3).

上一篇: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探析 下一篇: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对钢结构焊接质量的影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