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公开例外的考量及反思

时间:2022-07-10 05:13:35

审判公开例外的考量及反思

作者简介:汪敏(1962- ),男,江苏南京人,建邺区人民法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王亚明(1972- ),男,江苏徐州人,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法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诉讼法学。

摘 要:审判公开的例外规定,既有法律上的,也有政策上的。各国对审判公开的例外规定主要是对各种权益进行价值考量的结果。应对我国的审判公开做法进行反思、改进,以利于法治进步和审判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审判公开;例外规定;考量;反思

中图分类号:D91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8/09-0116-06

一、问题的由来

[案例一]张某因李某借款不还,将其诉讼到法院。因李某借款不还时间较长,后张某还不解气,于是与各大媒体联系,邀请媒体全程跟踪报道,但李某应诉后坚决不同意媒体全程跟踪报道,使法官颇为为难。不知道该案审理应否向媒体开放。

[案例二]牛某是某国家机关退休领导,其儿子因犯罪而被法院审判,很多电视媒体纷纷来报道。牛某为保持声誉,对媒体记者下跪,要求其不要报道。媒体看到此情况,主动撤走,未对此案进行报道。

这两起案件都是涉及审判公开的真实案例,在司法实践中,类似的情况层出不穷,也是法官经常碰到的问题。法官及法院究竟应持何种立场,应否对媒体审判公开,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审判公开例外的探索,以期对法院同仁有所启迪。

二、国外审判公开例外的规定及做法

1.原则规定

国外审判公开要受到如下原则的制约:审判公开原则只有在有利于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目的时才适用;审判公开要受到诉讼经济和诉讼效率原则的制约,当案件的公开审理可能危及社会安全利益或损害公民的基本人权时,则不能公开审判;审判公开还要符合言论自由与公正审判准则,要保障法官的独立审判权,避免法官受民意的不当干扰。因此,审判公开对媒体报道应有所限制或保留,避免审判公开权被滥用。

2.国外审判公开例外的具体情形

在上述原则下,形成如下通例:

一是涉及公共利益、国家安全及隐私案件的公开例外。这主要由国际公约加以规定,各国一般参照执行。《欧洲人权公约》第6条第1款规定,“在决定某人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或者在决定对某人确定任何刑事罪名时,任何人有权在合理的时间内受到依法设立的独立而公正的法院的公平且公开的审判。判决应当公开宣布,但基于对民主社会中的道德、公共秩序或者国家安全的利益,以及对民主社会中的少年的利益或者是保护当事人的私生活权利的考虑,或者是法院认为,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公开审判将损害公平利益的话,那么可以拒绝记者和公众参与旁听全部或者部分审判。”[1]《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1款在确立公开审判是一般原则的同时,在该款第3项规定了一般原则的例外:“由于民主社会中的道德的、公共秩序的或国家安全的理由,或当诉讼当事人的私生活的利益有此需要时,或在特殊情况下法庭认为公开审判会损害司法利益因而严格需要的限度下,可不使记者和公众出席全部或部分审判;但对刑事案件或法律诉讼的任何判决应公开宣布,除非少年的利益另有要求或者诉讼系有关儿童监护权的婚姻争端。”[2]该条还指出,即便拒绝民众列席旁听,作出的判决,除了严格规定的某些例外之外,应予以公布。我国目前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基本符合上述规定。

二是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程序不公开(审判秘密不公开)。这与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团评议和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官与陪审团共同评议均不公开是相似的。合议庭及审委会讨论案件是法院内部工作机制,其讨论结果自然成为法院裁判的结果,法院通过公开审判自然将此裁判结果向当事人及外界公开,每个人的讨论意见则没有必要再向当事人公开。这是保护法官及合议庭成员独立审判及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有利于防止当事人迁怒或报复合议庭或审委会的某个成员,也是维护司法形象的必然要求。

三是上诉案件书面审理的不公开。许多国家的上诉审多系法律审,一般只解决一审及其审前程序的合法性以及适用法律是否合法准确的问题,而不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复审。之所以允许上诉审程序实行书面审理,主要是因为在上诉审理过程中,往往实行法律审理,不调查事实,没有必要严格贯彻直接言词原则。但是,上诉审理结果应该公开。

四是新闻报道影响公正审判的公开例外。如果在审判前的新闻报道可能会妨碍公正审判,法官应该延期审理直到这种威胁消失,或者转到一个不受公众情绪影响的地方审判。另外,对陪审团的隔离措施也是法官应当主动考虑的。如果在审判中公众影响了审判的公正性,必须重新进行审判。应当知道重审改判只是治标,真正治本的措施应当是从一开始就防止公众偏见的影响。法庭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它们的程序免受外界带有偏见性的干扰。检察官、辩护律师、被告、证人、法庭人员包括法警,任何人都不允许破坏法庭的功能。律师同新闻界的合作如果造成了影响审判公正的信息,不仅应受到法庭的规制,而且应当被指责并受纪律处分。

五是婚姻家庭及侵权纠纷一般可以不公开审理。因为婚姻家庭纠纷及侵权案件是家庭内部或侵权人之间的私事,有关事实是否公开应取决于当事人,而不是法院。当事人选择不公开审理,并不损害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而且,此类案件不公开审理,也利于调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利于纠纷的妥善解决。日本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就提出,由于民事诉讼审理的纠纷性质与刑事诉讼不同,基于人权、当事人的主体地位等原因,民事案件原则上应不公开审理。[3]

六是调解案件的公开例外。由于调解过程本质上涉及当事人基于利益衡量作出的决定,这种决定有对对方的承诺和让步,这些承诺或让步往往带有隐私成分,有的是为了案件的快速解决,有的是怕引起其他不良后果,有的是基于某种利益交换,因而需要在相对隐秘的条件下进行。此外,调解需要一种和谐的氛围,在有公众旁听的法庭上,当事人双方往往会碍于情面而难以达成调解协议,故而不适宜在公开的法庭上进行。因此,法官主持调解时应对司法公开作一定的限制,让旁听人员及新闻媒体退出法庭,并选择适合调解的地方进行调解。当然,当事人愿意公开在法庭上调解的,法官也可以同意其请求。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思想中的权力“防范”原则... 下一篇: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的逻辑思路